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用这3个技巧,比打骂、讲道理更有用

孩子不听话,下策发脾气,中策讲道理,你知道上策是什么吗

孩子难免会有不听话的时候,有时候会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更有调皮的孩子爱顶嘴,不承认错误。还有些孩子“口是心非”表面认错敷衍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会采取不同的办法。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于是通过发脾气来宣泄,使孩子在父母的威严之下乖乖听话。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用这3个技巧,比打骂、讲道理更有用

通常情况下,这其实是最不应采取的下策。有的家长选择耐着性子给孩子讲道理,希望孩子能够明白父母的苦心,并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算得上是开明的父母,但也属于中策,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孩子效果不太明显。在这里,我们将会一一剖析对待不听话孩子的各种对策 。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用这3个技巧,比打骂、讲道理更有用

为什么说发脾气是下策?

采取下策来教育孩子的父母会将脾气发在孩子或者伴侣身上,有少数家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甚至还会打骂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屈打成招”,然而下次面对同样的事情孩子还会犯错。有些内向的孩子被打后会产生“父母是不是不爱自己”的想法,然后孩子会在心里产生自己不值得被爱的想法,自尊受到伤害,从而变得更不爱说话。不管是对谁发脾气,这样的教育方式带来的影响都是消极的。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用这3个技巧,比打骂、讲道理更有用

为什么说讲道理是中策?

中策是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采取的办法。孩子犯了错,家长往往不去了解孩子做事的原因就开始一味告诉孩子“你应该这么做”,给孩子灌输过来人的经验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可是呢,这时候的孩子根本听不进父母的话,一是因为当时孩子被自己做事的结果所困扰,无法认真思考父母的话;二是家长只是给孩子输出很多表面的道理,孩子无法理解反而还会觉得大人唠叨,引起厌烦的心理。这种对策同样作用不大。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用这3个技巧,比打骂、讲道理更有用

你知道上策是什么吗?

一、 不过分批评,保护孩子的自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论述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对一个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家长可以降低姿态,以朋友的身份去询问孩子,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在和孩子的交谈中切忌使用家长责问的语气,应当客观有耐心。必要时可以先对孩子的想法表示支持赢得孩子信任,然后再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用这3个技巧,比打骂、讲道理更有用

二、用讲故事的方法给孩子讲道理

家长在了解事情的经过之后,可以给孩子讲自己经历的故事,告诉孩子自己以前面对类似的事情采取的方案。然后在故事中和孩子一起探讨自己做得不恰当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开始讲述自己现在学会的道理和吸取的经验。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用这3个技巧,比打骂、讲道理更有用

三、树立底线思维,给孩子适当惩罚

如果孩子犯了较为严重的错误,家长就应该表明生气的态度,立即把孩子单独带到一个房间里面,严肃认真地告诉孩子“你不可以这样做”。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树立“绝对不可以这样做”的底线思维。一方面,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犯错后,对别人的伤害来激发孩子的同情和内疚;另一方面,家长可以采取扣零花钱、减少出去玩次数等惩罚方式,让孩子记住这个教训。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用这3个技巧,比打骂、讲道理更有用

所有的淘气的孩子都有一颗善良自尊的心,家长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乱发脾气和无用的讲道理,如果真想要讲道理,不要干巴巴的讲,可以通过一些绘本故事,用间接的方式,让孩子接受。孩子天生爱听故事,并且容易模仿故事中的主人公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行为引导绘本深受家长喜爱的原因。龙龙妈妈为大家推荐一套《宝宝好品格经典童话》,这是一套亲子经典睡前故事,通过故事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好品格,帮助孩子塑造乐观、坚毅、正直、诚实的良好品质。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用这3个技巧,比打骂、讲道理更有用



《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也是龙龙经常看的情绪早教绘本,是德国宝宝的功能性早教启蒙绘本。让孩子通过故事更明事理,养成良好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里面的故事非常贴近生活,比如《看医生不可怕》、《我会洗澡了》、《发烧了,要抱抱》、《给妈妈的惊喜》等等。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用这3个技巧,比打骂、讲道理更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