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共享”,才能共贏

“眾志成城 防控疫情”系列網評之174:

宋 燕 王太吉

隨著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越來越多的共享產品走進千家萬戶,人們對共享經濟已經耳熟能詳。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共享員工”成為共享經濟領域又一個新興詞彙。

疫情發生後,餐飲、交通、文娛等服務行業受到較大影響,企業生存、員工就業、社會生活保障等多方面經受著很大壓力。與此同時,電商、物流等行業訂單猛漲、用工緊張。在這樣的背景下,“共享員工”這種新型用工模式悄然興起,提高了人力資源配置效率,解決了部分企業人手緊缺的燃眉之急,為大量無工可返的員工提供了就業機會,實現了多方共贏。

“共享員工”用工模式實現了抱團取暖、共克時艱。“獨行快,眾行遠。”疫情面前,共享也是共擔,救人亦是自救。KTV店員兼職外賣小哥、影視城員工變身生產流水線上的檢查員、餐廳服務員成為電商平臺配送員……“共享員工”用工模式解鎖了務工人員新技能,打通了行業、企業間的人力資源共享壁壘,有效破解了“閒得慌”與“用工荒”的兩難問題。

“共享員工”用工模式助力復工復產,護航經濟穩定運行。復工就是穩就業,復產就是穩經濟。“共享員工”用工模式實現了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助於穩定就業崗位、提升生產效率,從而為企業復工復產“加速”。目前已有一些地方專門出臺政策予以鼓勵支持。比如,安徽省人社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共享員工”等用工餘缺調劑工作的通知》,部署全省全面推行“共享員工”等用工餘缺調劑工作,並明確對於開展“共享員工”等用工餘缺調劑的企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給予獎補。

“共享員工”用工模式可能出現的風險隱患同樣不容忽視。比如,企業資質是否具備、職責認定是否明晰、員工在共享期間的工傷如何處理等。因此,相關企業之間、企業與員工之間應該簽訂內容詳盡、合法有效的協議,約定清楚各方的權利、義務與責任,尤其是管理制度、保障措施、法律風險與責任歸屬,全力確保這種用工模式能夠在規範化的軌道上健康有序運行。

無論“共享員工”是應急之策,還是未來趨勢,毋庸置疑的是,在這個春天,這種靈活的用工模式雪中送炭,幫助許多企業渡過了難關,讓千千萬萬務工人員不為生計發愁,也為復工復產、穩定經濟作出了貢獻。我們在為這種做法點讚的同時,也要讀懂其所蘊含的“共享”之義。在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大海中,每一個個體都不是孤立的,只有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謀發展,才能攜手創造美好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