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地產的夏天,會來嗎

1979年中國第一個經濟開發區成立——蛇口工業園,85年和92年分別成立了第一個科技園區深圳科技工業園和張江高科技園區,到94年蘇州工業園區成立,我們才能說,中國的產業地產開始萌芽。真正成為一個行業,開始生長和規模化發展,基本上也就到了2000年。

產業地產的夏天,會來嗎

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政府有了2000多家省級以上的科技園(經開區,高新區),A股、港股有了20多家產業地產上市公司,各種形式的雙創空間、孵化器甚至特色小鎮隨處可見。似乎產業地產的春天已經降臨。


然而我們看幾個維度:營收,以上市公司為統計口徑,行業總營收一年不過千億,還不敵普通地產頭部陣營任意一家企業高;產業規劃,沒有產業內生的邏輯性,後期落位與規劃偏差較大;運營模式不成熟,沒有行之有效的標準化流程,有的照搬住宅模式,有的根本沒有模式;產業協調能力弱,基本不具備打造產業鏈的能量,所謂的集群大多淪為某個產業加工組裝基地;政府政策不明不清,市場化和規模化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




我們曾經非常堅持反叛,就是要與眾不同。我們曾經寫歌都是給自己聽的,一直到了最近幾年,為了繼續向前走,才開始注意到,音樂是需要被更多人理解的。只有先被更多人聽到,大家才會有機會知道,這個樂隊的音樂到底好不好。而對於新褲子來說,有這麼多東西可以與別人分享真實個美妙的事情。


你在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著你。從對抗全世界,到和世界和解,是妥協也是成長。接受世界的不完美,世界也會接受你的不夠好。

五六年前,每每被問到“你是做什麼的”之類的問題,我在回答“產業園區開發運營”之後,還要花五分鐘試圖科普一遍什麼是產業園區。聽完後,對方大多這麼回覆“哦,你是租房子的/賣房子的”,於是我就不想再跟他說話。

現在比較大的一個變化是,大多數人已經知道園區是幹嘛的,甚至還會進一步問,“你那主導產業是啥”、“雙創做的咋樣啊”,從此聊天不再尷尬。

政府也不再只會問,“你們要多大的地方”、“500畝夠不夠”,“三年能不能建完”,轉而更關心產業平臺搭建、產業鏈打造、產業基金投資等更落地且專業的問題。

企業的轉變體現在兩個維度:雙創的遍地開發普及了孵化,越來越多的初創項目主動上門,尋求產業合作或是融資;而大企業也紛紛設立產業合作類部門,積極和園區探討產業鏈搭建和上下游產業合作。

產業地產的夏天,會來嗎



我認為產業地產的夏天會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1.參與群體不斷壯大。目前的參與主體,已經從單純的產業地產開發運營商,擴大到房地產開發商、製造業龍頭企業、金融資本企業、第三方服務商等等。房地產開發商由於住宅的式微,多數已經開始多元化發展,相對於商業、酒店、長租公寓等,產業地產具備明顯的安全壁壘和穩定的回報率;製造業龍頭開始注重產業鏈整合,不少已經開始打造自己的上下游產業鏈集聚區,同時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製造業企業前期積累了大量工業用地,通過開發產業地產可以提升土地價值和更新;金融資本進入產業地產,一方面與其投資回報有關,目前,相比其它領域,房地產和產業地產是一個回報率相對較高的行業。另一方面,佈局產業園區、物流園區等產業地產,可以與其主業形成協同發展效應。各類孵化機構、諮詢服務機構也因自身業務延伸需求,從不同角度切入產業地產。

產業地產的夏天,會來嗎


2.市場規模在穩步提升。產業地產發展的內在需求,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後,生產力和以土地等為基礎的生產要素的不匹配,而政府的資源配置會有缺位和重疊,因此產生了專業的產業地產商來解決資源配置問題。隨著城鎮化的進程,新城越來越多,新城產業空心化問題日益突出。雖然這不是件好事,但從客觀上說,這給了產業地產商極大的市場空間。

產業地產的夏天,會來嗎


3.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地產商並不僅僅是開發建設新城,產業孵化、產業導入在區域產業結構調整中起到關鍵作用,既可以服務於一二線城市的產業升級,也可以為城市主城和新城的產業調整提供助力。未來,一二線城市會更聚焦在以戰略新興產業為代表的科技行業,那麼如何為城市導入合適的行業,以及如何讓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結合,都是產業地產商的機會。同樣的,如何把舊動能產業搬離市區,又如何提升原地塊的土地房產資源效率,也給了產業地產商充足的空間。只不過相對於機會、空間,產業地產商本身必須練好內功,實實在在把產業運營標準化、體系化,才能整合好產業資源,從而把這些機會變成自己的蛋糕。

產業地產的夏天,會來嗎

4.政府政策的規劃化、清晰化。以上由於各地政策的差異性,即使產業地產商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也無法進行快速複製。隨著各地開發區的成熟,各類產業地產商的“試水”,政府越來越清楚產業地產商的玩法。國家層面對各種不規範政策的清理,各地方政府對產業地產商的進一步約束要求,客觀上都讓各地政策變得規劃化、清晰化。條件都說清楚了,哪些不能玩、哪些能玩,對行業規範來說是好事。相信隨著政府政策的明細化,產業地產商也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打法和運營模式。



行業進入下半場的同時,夏天也一定會來。不管是規劃、設計還是招商、運營,都需要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夏天來到時候,火熱綻放。

特色地產諸葛亮-飆馬中國,20餘年專業、專心、專注為地市縣房地產企業轉型特色小鎮、商業地產&產業地產項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單式服務:

1、拿地顧問,聯合國際國內機器人、科創名校、智慧醫院、文化創意、養老產業資源,為特色小鎮、特色商業街等特色地產項目戰略策劃頂層設計;

2、策劃設計一體化,攜手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為房地產企業轉型商業地產如綜合體、購物中心、商業街、專業市場、社區商業;產業地產如商旅、文創、科創、農創、大健康、運動休閒、養老教育、新經濟園區開發,提供定位策劃、概念規劃、建築設計方案;

3、租售代理,攜20餘年千萬方地市縣菜單服務經驗,為商貿物流地產、特色商業街等產業地產&商業地產項目招商銷售;

4、項目診斷,為地市縣問題項目提供解決之道;

5、全程顧問,以20餘年積累的菜單服務經驗為項目全程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