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神講一下曾經的南斯拉夫有多牛?

王思蔥的經紀人


曾經的南斯拉夫完全可以成為世界強國。南斯拉夫國家的主要輝煌歷程是在美蘇冷戰時期。當時冷戰爆發兩個超級大國相互對峙競爭使得現代文明出現了完全敵對的兩個陣營。整個冷戰時期都以意識形態作為陣營的劃分。如此看來南斯拉夫應該是蘇聯陣營,但實際上南斯拉夫在兩大陣營對立的過程當中,憑藉自身強悍的實力保證了中立的心態。不靠任何一個陣營反而是不結盟運動的倡導者。南斯拉夫是在德國戰敗之後的1945建國的。



領土至今已經分裂成塞爾維亞,羅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黑山和波希尼亞等多個國家。可以想見在當時南斯拉夫還未解體時作為一個巴爾幹半島的強國南斯拉夫究竟處於一個什麼位置?南斯拉夫的創造者毫無疑問是歷史上的著名英雄鐵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南斯拉夫的合法政府,因為屈服在德國鋼鐵洪流之下而倍感屈辱。而鐵托此時則率領著游擊隊向德國發起襲擊一直到二戰結束。作為一個一直被法西斯德國所佔領的國家共殲滅了德國士兵,近90萬人。這一輝煌的戰績,除了幾個發達國家之外,無出其右。


在南斯拉夫剛剛建國時南斯拉夫的軍力打到了100多萬人憑藉著這強有力的軍事力量,鐵托抗擊了美蘇兩個陣營企圖將南斯拉夫強行歸為己有的陰謀。維護了在二戰之中的本國獨立。由於蘇聯的斯大林在戰後一直強調大國沙文主義,很多國家攝於威力而不敢不從,而南斯拉夫的鐵托則完全相反。兩者在1948年矛盾爆發,甚至兵戎相見。但由於斯大林考慮到南斯拉夫強悍的軍力才不情願的罷手。斯大林雖然沒有動武,但也實施了對南斯拉夫的制裁,南斯拉夫一氣之下尋求美國幫助並著力平衡這兩個超級大國。



當時的南斯拉夫可以說是世界第三陣營的中心。帶領著廣大亞非拉民族衝破二戰的枷鎖,獨立於兩極格局之外。在國際上影響力十分巨大。而在鐵托所探索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南斯拉夫也獲得了真正的發展。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找到自己國家發展道路的強國在蘇聯解體後的第二年也走向瞭解體。其中的原因不難想見。與蘇聯一樣,南斯拉夫的各加盟國也離心離德。其實解體的根本原因依然是南斯拉夫的創立者鐵托所造成的。在最開始在鐵托的帶領下,南斯拉夫擊敗德國獲得獨立,但由於南斯拉夫是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並沒有佔據優勢,整個國家聯盟的建立只是建立在一個人的影響力和平衡力之上的。


本身這種政治體制就不十分穩固,而鐵托在民族政策上更是採取了打壓主體民族塞爾維亞族的政治方略,這使得南斯拉夫國內的民族問題和蘇聯一樣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看似團結一心的國家聯盟實際上在各個部分。都相互獨立國家的行政與領土的劃分和民族的歸屬都自成體系。甚至出現了一些嚴重的民族問題,嚴重危機南斯拉夫的國家發展和穩定,當然這是在鐵托去世之後。就這樣一個生活水平是東歐最高的國家曾經與西方國家平等交流,並探索出自己發展道路的社會主義強國就這樣解體了!


世界史圖鑑


2012年,我曾經到過塞爾維亞,那是前南的主體,應該能體現南斯拉夫的風采。在那裡的農村,每家農戶都有自己獨立的別墅(看樣子有200--300平米左右),都有自己的小轎車,都有各種配套的農業機械。印象最深的,是每家都栽種著很多鮮花,連房子外牆上都掛著五顏六色的鮮花!


氣吞萬里如猴


沒有多牛,走市場經濟,和西方合作,一定程度的企業自治,比較靈活的經濟自由,總之想了很多方式和西方比較充分的合作。

這些都沒能使得南斯拉夫的經濟在社會主義國家集團中佔據第二的地位,並不如東德,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和匈牙利,處於中等地位。

南斯拉夫人民軍的數量超過東德,但是,戰鬥力並不如東德,也不如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僅僅超過匈牙利。

作為工業技術,南斯拉夫也同樣屬於二流水準,並沒有可以揚名的驕傲。

唯一的優勢是憑藉個人魅力,二戰中的獨立自主,確實擁有更大的自由度,尤其是超過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東德。

在世界政治版圖上,憑藉東西方冷戰,在不結盟運動中擁有較高歷史地位。

只是可惜,隨著冷戰結束,西方不再需要他,再加上鐵托去世,風光不再,最後分裂解體。


圖拉圖拉根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是由其綜合國力決定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等多方面體現的,體育的強盛在一方面也能折射出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

南斯拉夫(1929年-2003)位於南歐素有“火藥桶”之稱的巴爾幹半島,1918年12月1日,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聯合組成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改名南斯拉夫王國。歷史上首次出現南斯拉夫這個國家,這個新興國家由眾多地區拼湊而成,文化、民族和宗教異常複雜,當然為以後的種種分離埋下了伏筆。

在南斯拉夫,足球文化最為濃厚,足球運動也最為盛行,體育成為聯繫各個國家的紐帶。國家隊在1960年獲奧運會金質獎章。南斯拉夫國家足球隊獲得1960年和1968年歐洲足球錦標賽亞軍。青年隊在1978年獲歐洲冠軍。就現在而言,克羅地亞國家隊高居世界第7位,世界盃亞軍也是歷史的突破,格子軍團風靡世界;塞爾維亞、波黑也是歐洲勁旅。體育的強盛,客觀反映了前南斯拉夫曾經的強大。

我是史海縱橫九萬里,歡迎各位小夥伴評論,大家互相學習與分享。


史海縱橫九萬里


冷戰爆發時期,在蘇聯和美國兩大超級大國的對峙下,現代科技文明起源的歐洲直接被瓜分成了兩大陣營,其中一派是美國為老大的西方陣營,一派是蘇聯為霸主的陣營。

而就在這兩大陣營對峙的過程中,有一個國家憑藉著其強悍實力保持了不偏不倚的中立姿態,不曾投靠到任何一股陣營中。

這個國家就是近現代史中大名鼎鼎的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的國土面積

南斯拉夫是在德國戰敗之後才於1945年建國的,當時他們的國土包括了現如今的塞爾維亞、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黑山、波斯尼亞等國家。

在說到這麼多國家名稱的時候,大家或許會產生一種南斯拉夫國土極其遼闊的想法,但實際上南斯拉夫的面積只有26萬平方公里,跟我們的廣西省差不多,人口也僅有2000萬人,還不及現如今廣西一半的人口。


當然這只是相對於我們來說的,對於當時的歐洲各國來說,南斯拉夫的體量已經算得上是比較龐大了。

南斯拉夫的軍事實力

南斯拉夫是一個紅色背景濃重的國家,締造者是南斯拉夫歷史中的英雄鐵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南斯拉夫的合法政府因為不敵納粹德國,所以屈服在了德國人的鋼鐵洪流下。

就是在這個讓南斯拉夫人倍感屈辱的時代,鐵托率領著其統領下的游擊隊向德國人發起了衝擊,一直到二戰結束,他們所殲滅的德國士兵達到了將近90多萬人。



而他們的軍隊也於戰火磨練中擁有了很強的戰鬥力。

在鐵托統領的南斯拉夫聯邦建國後,南斯拉夫的軍隊一度達到了100多萬人。

正是憑藉著這些軍隊,南斯拉夫抵擋住了蘇聯對他們的滲透控制、保持了很強的自主性,沒有如同其他蘇聯的小弟一樣被蘇聯掌控舉國上下的所有權力。

因此在後來鐵托跟斯大林鬧翻的時候,南斯拉夫才擁有了對蘇聯說不的資格。

在1948年,因為各種矛盾的爆發,原本關係和好的南斯拉夫和蘇聯一度鬧到了要兵戎相見的地步,只不過斯大林考慮到南斯拉夫強悍的軍事實力,才沒有選擇出兵攻打南斯拉夫。

而在南斯拉夫和蘇聯鬧僵後,南斯拉夫選擇了尋求美國人的幫助,通過藉助美國人的力量達成和蘇聯之間的平衡,成為了蘇聯和美國之間的中立者,不完全投靠任何一方,也不完全得罪任何一方。

冷戰爆發後的不結盟運動,就是由南斯拉夫和印度、埃及主導促成的,可見南斯拉夫在當時的影響力之大。

南斯拉夫的經濟、體育

在鐵托的率領下,南斯拉夫的發展非常迅捷,工業、經濟方面均獲得了不俗的成就。

僅在80年代,南斯拉夫人的汽車擁有率就達到了36%,也就是說當時100個南斯拉夫人中,就有36人擁有一輛自己的汽車,這點是我們現在都無法與之相比的,可見南斯拉夫當年的發達。

而這些都是其次,南斯拉夫最強的其實是他們的體育,南斯拉夫在排球、網球、籃球、足球等幾項球類運動方面都獲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現如今很多重量級的足球、網球明星就大多數來自於南斯拉夫分裂後的國家。

因為感慨於南斯拉夫足球的強悍,甚至有人開玩笑說南斯拉夫的分裂直接造成了我們國足排名的巨幅下滑。

南斯拉夫的輝煌消散

南斯拉夫的歷史確實非常崢嶸輝煌,但一切的輝煌終有結束的一天,在蘇聯於1991年解體後,南斯拉夫第二年就緊隨著蘇聯的腳步走向瞭解體。

在1992年,在各個加盟國的離心離德下,南斯拉夫解體了。

不過因為南斯拉夫加盟國中的塞爾維亞和黑山不想脫離南斯拉夫,所以他們兩個國家就抱團在一起組建成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這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南聯盟。


大使館遇襲事件,就發生於南聯盟時期。

不過南聯盟同樣沒能持續太長時間,在歐美國家的干預下,他們原本緊密一體的聯盟慢慢被打成散沙,最終,在2006年的時候南聯盟也消失在了歷史之中。

所以說這就是南斯拉夫的大概歷史,在美國、蘇聯這兩大國爭霸的時候,身處夾縫中心的南斯拉夫能獨善其身,就可其強悍之處。


孤客生


導讀:首先我們要說明的是以南斯拉夫為國號的時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南斯拉夫王國,它以塞爾維亞卡拉喬治維奇王朝為基礎包含克羅地亞和波黑等地區組成的君主制王國。在1929年改名南斯拉夫王國,這是南斯拉夫國號的第一次出現。第二個階段是1945年,在鐵托領導下建立的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按照題主的問題應該說的是第二個階段南斯拉夫共和國時期的情況,我們來詳細說一說這個曾經紅色陣營中的第三強國的風采。


南斯拉夫國號由來

我們都知道在一戰的爆發,就是以巴爾幹半島的塞爾維亞刺殺奧匈帝國的皇儲費迪南大公為導火索。一戰結果是龐大虛弱的奧匈帝國分崩離析,而塞爾維亞聯合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成立聯合王國。在1929年改國號為南斯拉夫王國,這是第一次出現南斯拉夫的國號。

統一後的南斯拉夫經過戰爭奠定了後來南斯拉夫共和國的版圖基礎,但是複雜的民族關係、宗教關係、利益的不對等時刻威脅著新生的王國。民族矛盾、宗教衝突、利益分配在百餘年前就困擾著這片南歐的王國。因為不可調和,所以為上世紀90年代最終解體的命運買下了伏筆。


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共和國建國

政治強人鐵托曾經參加過俄國十月革命,因其作風強硬有巴爾幹之虎的稱謂。鐵托率領各族人民以游擊戰抗擊法西斯侵略者對南斯拉夫的佔領。南斯拉夫在鐵托的領導下憑藉自己的力量,經過多年奮戰終於打敗了法西斯建立了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鐵托當選為聯邦的領導人,併發起不結盟運動。

我們說鐵托作風強硬是指他的特立獨行,堅決維護南斯拉夫主權走獨立發展的道路。雖然二戰後,世界上出現的很多紅色政權都以蘇聯老大哥為主。但是鐵托無法接受蘇聯對南斯拉夫政治、經濟的越俎代庖。在他看來,南斯拉夫作為主權國家應當有自己國防、經濟工業體系。而不是僅僅是成為老大哥的附庸,這和後來的種花家發對老大哥對自己的指手畫腳是一個道理。 南斯拉夫獨立打敗法西斯的百萬精銳大軍和境內多山不利於機械化作戰的獨特地理環境也是鐵托敢走獨立發展道路的底氣。

以鐵托為代表的南斯拉夫的桀驁不馴讓蘇聯大為惱火,宣傳南斯拉夫是紅色政權的異類。所以南斯拉夫沒有加入華約組織,這樣南斯拉夫居然在冷戰時期兩大陣營的對立的情況下保持了相對超然的地位。在保持南斯拉夫紅色政權的同時,吸引了歐美的資金和技術按照自己的方式發展國內經濟。在這段時間內,經過二戰的摧殘人們無比渴望和平的生活。所以南斯拉夫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人們在鐵托個人魅力下暫時放棄了仇怨,投入到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當中來。

在鐵托執政過程中,南斯拉夫利用東西方溝通的便利經濟迅速發展。各項經濟指標都呈現非常健康和告訴增長的狀態。25年左右的而時間,南斯拉夫基本實現了中高度工業化。南斯拉夫的工業收入佔國民收入的42%,而農業收入只佔國民收入的17%。經濟指標都向西方較發達國家看齊。算是當年引進外資,發展經濟的窗口和範本吧。當時南斯拉夫汽車、電視等大件商品都已經相當普及;兒童教育的入學率等指標都比較高。

除此以外,經濟的飛速發展延伸到了體育領域。南斯拉夫的足球、籃球、體操、皮划艇、拳擊、國際象棋都有很高的水準。在世界大賽中,優勢項目屢次獲得獎牌。自由發達的市場和開放的文體競技項目讓南斯拉夫成為當時世界上受歡迎的國度。所以南斯拉夫的護照在歐美等很多國家都可以免簽入境,含金量確實不低。


南斯拉夫的經濟弊端

南斯拉夫雖然經濟上去的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弊端也很明顯。由於鐵托過於追求平等平均,所以塞爾維亞等受到一定的打壓。境內經濟嚴重不平衡: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屬於經濟高度發達地區,而塞爾維亞和波黑等經濟就相對平淡。如果借用2010年的數據測算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人均GDP都能超過一萬美元,而其它元南斯拉夫地區也就是4000-6000美元不等。

經濟利益的長期差異催生了各種矛盾的計劃,所以說成也鐵托敗也鐵托。在這個偶像去世後,原來的種族矛盾、宗教矛盾、利益分配等都逐漸浮出水面。到上世紀90年代,由於西方的推波助瀾南斯拉夫解體。真是非常的可惜。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曾經的南斯拉夫有多牛?

簡單點說是繼蘇聯之後最為成功的社會主義國家,也是中的發達國家,當時的中國還剛剛改革開放,勉強能做到溫飽,還有很多群眾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976年時的南斯拉夫已經能夠,全國有36%的人民擁有自己的汽車,每1.8個家庭擁有一臺電視,每2.1個家庭擁有一部冰箱,所有7歲到15歲的兒童都可以免費受到8年義務教育。而我國義務教育免費還是在1986,差了十年,當然我國人口基數大,困難遠高於南斯拉夫。可見當時的南斯拉夫還是很厲害的,這種厲害也體現在,體育領域,1987年是南斯拉夫體育運動的一個豐收年。這一年,南斯拉夫運動員在世界和歐洲錦標賽上總共奪得110枚獎牌,其中金牌27枚,銀牌46枚,銅牌37枚。 由此可見,南斯拉夫當時的體育運動就一個詞:繁花似錦。足球,籃球水球都是世界頂級水平。這一點我們似乎到今天都難以匹敵。強大的體育,離不開強大的國力。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南斯拉夫的成就有美國的功勞,而沒落卻也是美國暗中使然。

南斯拉夫巴爾幹之虎的外號,這個外號可比亞洲四小龍威猛很多,巴爾幹是地名,南斯拉夫大部分國土在巴爾幹地區,巴爾幹是半島,通向相對歐洲命脈地中海,所以巴爾幹在一戰時期也叫做歐洲火藥桶,沙俄為了有南下需要出海口,奧匈需要北上,英,法,德,都盯著這塊地區,所有這也就早就了巴爾幹半島國家的命運,活在列強的陰影下,後來我們也知道一戰爆發,,在領袖鐵托的領導下,南斯拉夫贏得了一戰的紅利獲得了大量領土,以及政治地位,而鐵托也是比較睿智的領袖,他似乎早就看透了美國和蘇聯的真實面孔,選擇不和任何一方結盟專心發展本國經濟,而二戰後產生的兩個超級大國都不敢得罪他,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本該和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親近,但是他卻反其道而行和美國相對關係好些,也因此得到了美國的經濟援助,南斯拉夫是唯一沒有加入華約的社會主義國家。但南斯拉夫沒想到,日後的很多中東國家也沒想到,包括日本,韓國也沒想到,或者想到了也無法拒絕,那就是美國人的錢從來沒有白拿的,等時機到了的時候,就會讓你百倍奉還。這也是南斯拉夫的因果所在,慶幸當時內戰,是共贏了,不然蔣介石接受美國那麼多援助,不知日後會把中國霍霍成什麼樣,如今的港城背後就有美國美帝忘我之心一刻不停,言歸正傳,1980年領袖鐵托去世南斯拉夫國內形式出現動盪,開始走下坡路,(越發佩服小平主席承上啟下時代偉人)早在之前歐共體也就是歐盟的前身就曾說只要南斯拉夫放棄一黨執政,成立多黨執政,就允許其加入,看看如今的臺灣,多黨執政(我呸,就是美式騙局多黨,那麼有一黨就比有外國勢力支持的然後國內動亂不堪),再看看伊拉克人民推翻薩達姆後的自由,不能說一黨,多黨誰對誰錯,但老美主導下的多黨就一定沒好事。


蘇聯的解體開啟了南斯拉夫的滅亡。1991年9月蘇聯解體,1992年4月南斯拉夫解體。南斯拉夫分裂成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北馬其頓,塞爾維亞和黑山,1999年北約和美國更是發動了科索沃戰爭,俄羅斯徹底被擠出東歐勢力圈。在轟炸南斯拉夫時還“誤炸”我國大使館。誰信誤炸,總之我不信,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從種種跡象可以看出美國在背後為南斯拉夫的解體和沒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闡釋君


南斯拉夫國家之所以在一九九一年解體,最主要的體現是表現在宗教問題的矛盾上,這一點是跟蘇聯解體不同的。

在昔日的南斯拉夫國內有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和波斯尼亞等民族。

其實說白了他們都是屬於斯拉夫民族,斯拉夫民族包括俄羅斯、烏克蘭還有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等都屬於斯拉夫民族。


而斯拉夫民族分為西斯拉夫人、東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波蘭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屬於西斯拉夫,白俄羅斯人、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是東斯拉夫人,而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人就是南斯拉夫人了。

在歷史上巴爾幹半島曾被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分別統治和佔領,一戰結束之後同盟國一方戰敗。

同盟國一方的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分別崩潰解體,奧斯曼帝國推出巴爾幹半島的勢力成為了土耳其國家,而奧匈帝國則成為了奧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諸多小國。


由此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人組成了斯拉夫南國,暨南斯拉夫王國。

1941年納粹德國入侵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國王出逃,南斯拉夫國家的人民在由共產黨領導人鐵托的率領下,借蘇軍橫掃納粹德軍的餘威解放了自己的國家,成立了由南共領導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南斯拉夫實行社會主義,由鐵托出任國家總統。

在鐵托領帶下的南斯拉夫國家,雖同屬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成員,但始終與蘇聯保持一定的距離,同時也不實行親美或者反美政策,堅持獨立自主的不結盟運動,是歐洲國界唯一一個沒有加入華沙條約的社會主義國家。


自從與蘇聯關係破裂後,南斯拉夫走上了一條擺脫蘇聯模式的發展道路,建立了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經濟工業道路。

從五十年代開始,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有了明顯的變化。進入了七十年代,全國有百分之三十六的人民擁有自己的小汽車、每不到兩戶平均擁有一臺電視機,每兩個家庭可以擁有一部冰箱,所有7歲到15歲的兒童都可以享受到8年的免費義務教育。

南斯拉夫的人民生活,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雖說有所不及,但在同一時期的社會主義大家庭之中的人民生活還是比較充裕的。

1980年鐵托逝世以後,南斯拉夫開始走下坡路並逐漸失去有效地控制。

因宗教問題而導致的矛盾不斷升級,在整個的南斯拉夫國家之內分別有穆斯林教、東正教和天主教等並存。

因民族矛盾的不斷升級,導致國內發生不斷的內戰,整個的國家經濟全面崩潰。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盟議會兩院分別通過以多數票表決通過《塞爾維亞和黑山憲章》,從而標誌著塞爾維亞和黑山聯邦的國家正式宣告成立,自此以後一個作為主體國家的南斯拉夫聯盟不復存在!


東方評史


也許,現在很多00後出生的孩子都不知道“南斯拉夫”這個國家,這樣難怪,畢竟這個國家已經消失16年了。

縱觀南斯拉夫的“一生”,彷彿就是一個“煙火”,在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後,慢慢消失,只留下一些傳說。

軍事傳奇

南斯拉夫的建立是在一戰後,它的建立班底是塞爾維亞王國,在經歷兩次巴爾幹戰爭,又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塞爾維亞先是和黑山走到了一起,然後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加入了陣營。1929年,南斯拉夫王國正式成立。

南斯拉夫建立後,日子沒過多久,二戰爆發了,德國入侵了南斯拉夫。很多歐洲國家迫於德國的“強大”在二戰中投降了,包括強大的法國也一樣如此,而南斯拉夫卻一直堅持和德軍開展游擊戰,當然,德國的逼迫下,在克羅地亞也建立了傀儡政權,但南斯拉夫的很多軍民一直沒有放棄,堅持鬥爭。

神奇的是,德軍最後被南斯拉夫的游擊隊趕了出去,這是在歐洲戰場上靠自己的努力將法西斯趕出去的少數國家之一。

1945年,面對戰爭留下的千瘡百孔,面對國內的百廢待興,鐵托等人重建了南斯拉夫,將南斯拉夫王國改名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在1963年再次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南斯拉夫二戰時的游擊戰馳名中外,後來常備部隊也有100萬之眾,又配備了先進的武器,當時的軍事實力相當突出,就連老大哥蘇聯也讓其三分。

在當時的全球社會主義陣營中,南斯拉夫的戰力絕對在前三強之內。

經濟奇蹟

南斯拉夫在二戰後,在強人鐵托的領導下,國家發展十分迅速,到了七十年代時,南斯拉夫的人均GDP達到了社會主義國家當中的首位,無人能撼動,蘇聯也不行。

當時的汽車行業大力發展,南斯拉夫在70年代時,擁有汽車的人數比例達到了總人數的36%,什麼概念呢?就是一個家庭一臺車。

不說過去,就說現在,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還沒有達到一個家庭一部車的保有量,不愧是當時的社會主義經濟強國。

七八十年代,中國的電視保有量少得可憐,而南斯拉夫當時有至少50%以上的家庭擁有電視機。而當時的南斯拉夫的影視業也非常發達,有不少影視還被帶到了中國,比如電視劇《卡比拉的篝火》、《黑名單上的人》等,再比如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等,當時的南斯拉夫的文化輸出做得不錯,現在早已見不到了。

再說說南斯拉夫的旅遊,由於南斯拉夫的旅遊資源相當出色,因為地處地中海沿岸,於是在各種政策地激勵下,每年到南斯拉夫旅遊的外國人數可以達到千八百萬。

綜合來說,七十年代的南斯拉夫,人均經濟水平是社會主義國家中的第一,是中國人均經濟水平的七倍多,是社會主義國家當中的經濟強國。

政治地位

鐵托很“鐵”,雖然和東歐有些國家一樣,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但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堅決不做前蘇聯的附庸,而是追求獨立平等。

對於這樣的經濟獨立、政治獨立的國家,西歐各國都是高看一眼,對於和西歐國家的合作,也少了很多的限制,這使得前南斯拉夫有很多的話語權。

蘇聯一度對南斯拉夫很頭疼,因為這個小弟不聽話。但是南斯拉夫有他自己的原則和邏輯,大處可以合作,其它則互相獨立,互相發揮,不互相過多幹涉和干擾。

這個國家是有“靈魂”的,是有獨立自主意識的。但是,在蘇聯解體後,南斯拉夫受到了歐美各國地分裂,經濟、軍事等大受影響,到2003年後,“南斯拉夫”這個稱號徹底消失,只留下六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他們是:斯洛文尼亞共和國、克羅地亞共和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塞爾維亞共和國、黑山共和國、北馬其頓共和國。

體育地位

曾經的南斯拉夫也是體育大國,特別是在足球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曾經的南斯拉夫足球聯盟也是響徹全球。

南斯拉夫國家足球隊曾經拿過一次奧運會冠軍,兩次世界盃亞軍、兩次世界盃第四名。南斯拉夫球員曾經被貝利形容為:具有歐洲人的身體,還有巴西人的技術。

就算分裂後,原屬南斯拉夫的克羅地亞也拿過一次亞軍、一次季軍。

南斯拉夫絕對是曾經的歐洲足球勁旅,其國內的聯盟也曾經是如火如荼,貝爾格萊德紅星隊曾經不可一世,取得過歐洲冠軍聯賽的冠軍。

南斯拉夫無論是從經濟、政治、軍事、體育來講,都曾是一個強國,他們的衰落從鐵托執政後期開始,到鐵托去世後,南斯拉夫開始大走下坡路,再後來,蘇聯解體,南斯拉夫也漸漸消失。

雖然,南斯拉夫已經不再了,但曾經的“巴爾幹猛虎”還是讓很多人記憶猶新,舉手稱讚。


藍風破曉




南斯拉夫存在於1929—2003年,以賽爾維亞族為主體,經過兩次巴爾幹戰爭以及一戰,呑並黑山和克羅地亞,成立南斯拉夫王國。這是首次出現南斯拉夫這一稱謂。

二戰期間被納粹摧殘成傀儡政權,結束後由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鐵托同志領導,於1946年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

但鐵托同志非賽爾維亞族,他上臺後長期打壓賽族,這也成為日後解體的伏筆。

二戰後,南斯拉夫實行社會主義,但他並未加入蘇聯,走獨立自主發展道路,作為同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看看他是怎麼牛的吧!

1、老百姓生活自由化,西歐、美國的文學電影都被允許傳播到南斯拉夫,每年有超過600萬遊客進入南斯拉夫,

2、1976年,我們剛粉碎四人幫,百廢待興,而人家有36%的人民擁有自己的汽車,每1.8個家庭擁有一臺電視,每2.1個家庭擁有一部冰箱,所有7歲到15歲的兒童都可以免費受到8年義務教育。

3、100萬大軍,號稱“巴爾幹猛虎”,武器裝備優良,蘇聯不敢惹他,他還不鳥美國,不結盟不入華約,名副其實的世界強國。

4、體育上,三大球、體操、田徑,那是抗衡美蘇的實力啊!

1980年,鐵托同志永遠離開了我們!



自從他老人家駕鶴西遊後,南斯拉夫每況愈下,一年不如一年,國內的加盟國鬧分裂,美國為首的步步緊逼最終於2003年土崩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