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難見真情!俄羅斯萬噸大艦面臨報廢,關鍵時刻中國出手相助

患難見真情!俄羅斯萬噸大艦面臨報廢,關鍵時刻中國出手相助

23130型補給艦首艦"帕申院士"號

在各個國家的海軍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往往是各種類型的作戰艦艇,而一些輔助艦艇卻很容易被忽視。但是種類繁多的輔助艦艇也是現代化海軍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補給艦更是輔助艦艇中最為核心的一種。近年來俄羅斯建造的23130型補給艦"帕申院士"號就備受外界矚目。作為冷戰後俄羅斯建造的第一型補給艦,又是俄羅斯首次建造的萬噸級大型水面艦艇,"帕申院士"號寄予了俄羅斯造船業和海軍復興的重要意義。

患難見真情!俄羅斯萬噸大艦面臨報廢,關鍵時刻中國出手相助

服役之後的"帕申院士"號將間接提升俄羅斯海軍的作戰能力

以俄羅斯著名科學家帕申命名的"帕申院士"號由聖彼得堡特種船舶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設計,什利謝利堡的涅夫斯基造船與修船廠負責建造。俄羅斯國防部於2013年11月1日和建造企業簽訂總價接近30億盧布的建造合同,2014年2月開始建造,當年4月26日鋪設龍骨。經過兩年的建造,於2016年5月26日下水。建成後的"帕申院士"號全長130.15米,寬21.5米,吃水7米,滿載排水量為1.4萬噸。

患難見真情!俄羅斯萬噸大艦面臨報廢,關鍵時刻中國出手相助

下水前的"帕申院士"號

作為俄羅斯最新型的補給艦,"帕申院士"號可以攜帶3000噸船用燃油,2500噸煤油,500噸航空燃料,1000噸淡水及其他的補給品,可以同時為兩艘艦船實施平行補給,除此之外還可以攜帶直升機進行垂直補給。服役之後將取代老舊的現有補給艦,極大地提升俄羅斯海軍的遠海補給能力,有力地支援遠洋巡航的俄羅斯作戰艦艇。

患難見真情!俄羅斯萬噸大艦面臨報廢,關鍵時刻中國出手相助

得益於中國的技術援助,"帕申院士"號最終才得以服役

但是"帕申院士"號的建造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因為冷戰以來俄羅斯造船業持續疲軟,各大造船廠接不到足夠的訂單維持最基本的設計研發隊伍,造成了大批技術工人的流失,使得工期不得不延長。而對於"帕申院士"號上的核心設備——大型現代化油水補給系統——因為西方國家的長期技術封鎖,更是無力研發。就在俄羅斯的萬噸大艦面臨著還沒有建成就要報廢的關鍵時刻,有能力設計建造世界頂尖水平綜合補給艦的中國伸出了援手。

患難見真情!俄羅斯萬噸大艦面臨報廢,關鍵時刻中國出手相助

中國與俄羅斯一直保持著頻繁的軍事合作

中俄的軍事合作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非常頻繁,無論是早期通過"狗皮換戰機"的方式引進的蘇-27戰機,還是之後遠程防空導彈系統的引進與近年來蘇-35S等先進戰機的引進,都彰顯了中俄雙方在軍事合作方面所建立的友誼。於是在"帕申院士"號項目最關鍵的2015年,俄羅斯與中國簽署了關於採購5套現代化油水補給系統的合同。得到中國技術支持的"帕申院士"號迅速恢復了建造工作,並且在一年之後順利下水,已於2018年9月交付俄羅斯海軍服役。

患難見真情!俄羅斯萬噸大艦面臨報廢,關鍵時刻中國出手相助

中國具有設計建造世界頂尖綜合補給艦的能力

儘管"帕申院士"的設計並無可道之處,甚至連大型綜合補給艦的標準都達不到,性能也不如我國的903/903A級綜合補給艦,但是她對於俄羅斯海軍的意義頗為重大。她將作為俄羅斯海軍的戰力增強器而馳騁大洋,也將成為俄羅斯造船業的一劑強心針,而對於中國對她做出的技術支持,正如俄方所言:"患難見真情",將進一步加深兩國的軍事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