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李鴻章被打死了,那《馬關條約》中國能少賠多少?

老胡家先生


我明確的跟大家說:如果當年李鴻章被打死了,不是《馬關條約》少賠多少的問題了,直接就是中日再次開戰,清廷應該派誰主政軍事了。大家應該都瞭解到李鴻章被日本“憤青”打了一槍,不嚴重,但日本將《馬關條約》的賠款減了一億。這看似是給李鴻章面子,可實際情況呢?

在甲午中日戰爭結束後,李鴻章奉慈禧的命令來到日本談判,當時的整個情況是在軍事方面日本佔據主動,而且清廷確實無力還擊。但是日本已經傾盡國力,如果此戰不勝或者沒有得到既定的利益,那麼這場戰爭不但白打了,還會拖垮整個日本的經濟,軍事。清廷雖然戰敗,但是並沒有傷及根本,完全有能力與日本耗下去,以經濟拖垮日本,軍隊在重新整編,伺機而動。

在清廷,並不是所有人都主動投降的,大部分官員其實是主戰的,但清廷的上層官員已經被嚇破了膽,根本不敢再次迎戰。日本方面早就擬好了條約,只等清廷代表李鴻章簽字,日本每多等一刻,時局都會變化。在李鴻章受傷後,日方都驚呆了,幸虧沒打死,打死了誰來和我們談判?好不容易打贏,清廷也願意割地賠款了,你李鴻章要有什麼好歹,那不全完了?

如果李鴻章被打死了,清廷主戰派必然佔據上風,慈禧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應該也會支持主戰派。那麼這樣應該就會有第二次清廷和日本的戰爭了,有時甚至開玩笑說:李鴻章要是死了,日本可能接著也死了。《馬關條約》根本不用談了,歷史上也就沒這回事了,賠給日方的2億兩白銀,以及割讓臺灣,澎湖列島,遼東半島這一切不合理的要求都會煙消雲散。如果李鴻章知道這樣的結局,會不會真死呢?


歷史深度揭秘


1894年年中,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短短半年時間,清朝慘敗,朝鮮陸地戰場一潰千里;水上北洋艦隊全軍覆沒。1895年3月13日,73歲的李鴻章率領“求和”使團赴日談判,以期結束這場“恥辱之戰”!

1895年3月20日,李鴻章等人與日方在馬關春帆樓正式開啟和談。

和談過程非常焦灼,日本人掌握著戰爭主動權,很強勢,以“直搗京城”為威脅,要求賠款給地。


當時伊藤博文甚至如此說道:

“豈止臺灣而已!不論貴國版圖內之何地,我倘欲割取之,何國能出面拒絕?”

當時李鴻章已經七十多歲了,面對如此羞辱,心底該作何感受?但是沒辦法,當時清朝方面出於弱勢,慈禧一心只想停戰,而且李鴻章的心血之作北洋艦隊都沒了,為了議和,他只能委曲求全,儘量斡旋。

而在這時候,事件突法轉戰,1895年3月24日,李鴻章遭到刺客小山六之助槍擊,眼部受傷!


此事一出,國際譁然,因為按照國際慣例!

“所在國有義務保護外國使節的人身安全”

日本方面由於這安保上的疏忽,面臨著國際上的輿論和政治壓力。特別是此事件,很可能會引起西方列強對於清朝的“同情”。因為蛋糕就這麼大,當時的西方勢力不不是太願意看到日本跑來橫插一腳。李鴻章受傷,正好可以給他們一個藉口。

“由於此次兇變,帝國不得不立於甚為困難之地位,反之,清國卻因此對各國得到最好的口實,清使或將立即歸國。而當其向各國哀訴時,各國將向彼表示同情,且難保不轉而以其聯合之壓力抑制我方”。

於是日本方面趕緊做出了危機公關!

除了道歉、嚴懲兇手,慰問李鴻章以外,日本答應暫時停止對於清朝的戰爭活動。

李鴻章也因此答應留下來,繼續談判,事件也暫時得以平息。

在這裡需要告訴大家的是,坊間傳聞的日本因此而減少戰爭賠款一億兩白銀,並不屬實。所謂“價值一億兩白銀的子彈”的說法,是假的。

因為“三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條件是在李鴻章遇刺修養之後,重啟的談判過程中提出來的。


但是這個條件李鴻章並沒有接受,雙方開始了討價還價!

當時李鴻章還的是“一萬萬兩白銀”,日方嫌少,但考慮到西方列強虎視眈眈,害怕日久生變,便又回了個“兩萬萬兩白銀”;當然了,這其中還涉及到一些領土和權益的變更!

但這一次是日方的最後通牒,或者說底線,因為停戰時限只有二十一天。李鴻章不得已,最終只能簽字。

所以,這一億兩白銀的“差價”是談判得來的結果,是李鴻章等人在談判桌的爭取,是雙方基於各自形勢的選擇!


並不是日本人因為槍擊事件心存愧疚而寬容,即使李鴻章不遭槍擊,也還會是這個數額。

當然,如果李鴻章因此而身亡,事情當然是另外一種結果。

清廷的主戰派可能會因此而佔據優勢,畢竟李鴻章門生遍天下,戰爭會繼續下去!甚至於西方可能會藉此加入東亞亂局

最後吐槽以下,這問題真夠奇葩的,我看著挺氣的!

眾所周知,《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有些人不思自強,竟然搞出“人命換賠款”這樣的想法,譁眾取寵而已。

照這樣的思路,是不是就該有人去“獻祭”?

是不是就該去指著李鴻章的鼻子說道:“李鴻章你怎麼不死啊,你要是死了,咱們就能少賠點兒了”

無恥!


白話歷史君


首先,發提問者就沒有人性,李鴻章挽天朝於既倒,盡心盡力還為大清朝背上賣國賊的千古罵名,我們都知道弱國無外交,當時的情形下,日本得了便宜還賣乖,個別極端法西斯主義者還以為殺了李鴻章就能吞下我大天朝,日本降低賠償費用就是狗把肉吃了,把骨頭還給你的畜生行為。

日本人狼子野心在關東大地震後,就達到頂峰,痴心妄想把中國變成英國的印度,讓自己成為東方日不落帝國。今天日本的中小學生的前三夢想還是學者科學家。而我們是戲子、戲子、戲子。這樣下去我們後代還要有人要做李鴻章來收拾殘局。國之教育己從精神上殺死了三代人,不要再讓戲子成為中小學生的偶像了。讓錢學森、袁隆平等學者科學家成為我們的榜樣吧。國亡必先亡道!


進擊的梨子


假如李鴻章遇害,那麼清朝和日本的談判就會破滅,賠款多少已經不再重要。如果李鴻章被殺死,可能會有三種結局:第一種結局是爆發世界大戰,第二種結局是列強瓜分清朝,第三種結局是繼續開戰。假如李鴻章被日本浪人殺死,很有可能會引發一場小範圍的世界大戰。在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後,沙俄為了自身的利益,一直想要找機會介入戰爭。沙俄一直對東北虎視眈眈,日本人的出現讓沙俄有了競爭對手,《馬關條約》簽訂之後,沙俄甚至想要派遣軍隊進攻日本。

《馬關條約》簽訂後不久,沙俄拉攏了德國和法國,逼迫日本將遼東半島還給了清朝。日俄之間劍拔弩張了十年時間,最終在1905年大打出手。1895年的俄國和法國是同盟,英國和日本是同盟,假如沙俄進攻日本,那麼英國很可能會參戰,法國也不會袖手旁觀。如果這些國家打起來,清朝必然無法置身事外,損失的情況肯定會更大。

假如俄國和英國都能夠保持克制,那麼清朝的情況都危險了。李鴻章是清朝的頂樑柱,19世紀末任何一個西方國家,都把李鴻章當成了清朝的代言人。就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也說:“李鴻章是大清朝唯一一個能夠和列強一爭長短的人。”如果李鴻章遇害,那麼清朝必定陷入群龍無首的地步,各國在譴責日本的同時,都會磨刀霍霍,想要在清朝分一杯羹。

如果列強不參與這場戰爭,那麼清朝翻盤的希望也不大。在李鴻章遠赴日本談判的時候,清朝的主力軍隊已經損失殆盡。清軍的實力本來就不如日軍,經過戰爭的損耗後,這場戰爭繼續打下去,清朝的損失肯定會更大。北洋艦隊是清軍的海上主力,在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聯合艦隊在噸位上超過了北洋艦隊,火力情況是北洋艦隊的三倍以上,平均航速要比北洋艦隊快5節以上。(北洋艦隊戰艦年久失修,都已經達不到最佳航速)

在威海衛之戰後,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制海權完全落入日本聯合艦隊手中。清軍在陸地戰場上也一敗塗地,日軍從朝鮮一直打到遼東半島,清軍主力損失慘重。雖然當時的清軍有60多萬,但是真正實現近代化的部隊只有幾萬人,這些主力在戰場上都已經損失慘重,繼續開戰清朝只能遷移到西安,同日本人打持久戰。

從這幾種結果來看,即使李鴻章遇害,清朝也難逃被壓榨的命運。


史海泛舟擺渡人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看看《馬關條約》的簽約背景和條約內容!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戰爭,並迅速擊潰了北洋水師,同時大有直搗北京之勢。清朝無心戀戰,而日本剛好國內也是困難重重,1894年日本國內也因為戰爭的鉅額開銷而逼的農民暴動!於是雙方一拍即合開始談判。

過程就不說了,最終條約內容大概就是:割讓臺灣及附屬島嶼給日本。第二賠款兩億兩白銀給日本,一年內付清一億兩,其餘分六次付清。第三就是給日本人在中國經商買地的便利等等!!

好了,現在回頭說說李中堂的那一槍。話說1895年3月24日,日本馬關是春意盎然。一對清朝裝束的人簇擁著轎子在日本警察和憲兵的保護下步履匆匆。忽然從人群中衝出一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對著轎子裡的老人拔槍就射,子彈穿過老人左眼下部臉頰位置,血流如注!

當然兇手很快被抓住,而他刺殺的理由很簡單,就是不想中日和談,希望戰爭繼續下去。其實當時他不知道的是,他做了一次豬隊友!

其實當時中日談判已經陷入僵局,日本提出的停戰條件讓李鴻章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接受。例如日本佔領塘沽,天津以及山海關及其周邊的所有城池堡壘,上述地區清軍解除組裝,武器交給日本管理。鐵路由日本接管,停戰期間日軍駐軍費用由清朝承擔。這個方案純粹就是找茬的方案,李中堂也是日日唉聲嘆氣!不知從哪個突破口談下去。

這下正好,困了來枕頭!自己遇刺,日本在國際顏面盡失。而日本也是為了免得歐美同情清朝,再來個三國干涉還遼的事情。快刀斬亂麻,最終同李鴻章簽訂了條約!

從來也沒用任何歷史文獻記載說日本降3億兩賠償降到了兩億兩,能看到的最大貢獻,就是這顆子彈,讓僵持不下的談判終於有了進展,沒有再次引發戰火,可能這個是最大的作用吧!


彌勒看歷史


沒李鴻章韃清絕對會割臺灣澎湖旅順,劃大批日租界,接著賠三億兩白銀


牛頓家的小牛


當時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加上接二連三的失敗清政府上上下下都沒有再戰的勇氣,所以清政府急於李鴻章去求和,無論李鴻章死沒死清政府都要議和,日本當時已經掌握中國的底線,李鴻章在日本受傷,清政府發來電報說所有條件全部答應,即便李鴻章死了,清政府也會派另一個大臣前去議和的


小鮮肉13723988327


李鴻章作為當時清政府發言人,在簽約前受刺,傷勢極重,為此日本侵略者少要了銀兩,李鴻章如果被刺死,影響會特別嚴重,畢竟李鴻章為清政府出面過許多國家,日本侵略者會考慮國際影響,索要錢財會大幅度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