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內亂的洗牌者!漫談豐臣秀吉政治改革失敗的歷史必然性!

前言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期崛起的一位相當有名的人物,被稱為"戰國三傑之一",曾經有人這麼評價他,說他是

日本軍國主義傳承的起點,大陸政策的啟蒙者,同時也是一個膽大、狂妄的賭徒!

豐臣秀吉的經歷用一個詞概括就是"鹹魚翻身",在那個時代,他的身份非常低微,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貧農,也是尾張國的一個"足輕",按照當時的等級劃分,是屬於最低級的一個兵種,據說他參軍的時候連一副鎧甲都湊不齊,更別提什麼 "武士"之類的稱號了。

處於戰國時期的日本,戰爭頻繁,大名們的土地、人口資源非常的有限,於是當時最常見的兵役制度就是"兵民合一"了,平時無戰事的時候是農民,耕種莊稼,在領主們需要作戰的時候,就有散落鄉間的武士帶領這些散兵遊勇們拿著武器出戰,而豐臣秀吉就是當時這些人其中的一員。他在年輕的時候,身份十分低微,甚至都沒有資格冠姓,以至於在他婚後才擁有了姓,"木下",全名木下藤吉郎。


日本戰國內亂的洗牌者!漫談豐臣秀吉政治改革失敗的歷史必然性!

豐臣秀吉畫像


就這樣的一個人卻在日本等級制度森嚴的時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使得很多人們都有著秀吉情節。在後世的日本企業中,也對他的成功事蹟做了頗多的研究,運用到管理企業裡面。今天就從豐臣秀吉的從政經歷入手,探秘他政治改革失敗的原因。

制度混亂,以暴力開局

當時尾張國的領主是織田信長,自從鎌倉幕府之後,將軍在京都附近有京畿之地方作為直轄,至於那些比較偏遠的地區將軍無暇顧及,就交給了自己的親信,例如子侄、外臣等統領,這些是有官職的,叫做守護,這些守護大名統治下的土地面積不大,相當於國內一箇中等縣城的大小,人數也在5到50萬之間。並且這些大名是要召集一些武士,幫助自己管理領地,這種逐級封建制度成為日本的立國之本。

雖然日本的將軍不是世襲制的,權力始終在天皇手中,長此以往,在這種政治制度下,將軍和武士階層相結合,漸漸壟斷了日本的政權,成為了日本的貴族。日本的一個普通的平民百姓,想要翻身跨越階層,出人頭地還是比較困難的。

日本戰國內亂的洗牌者!漫談豐臣秀吉政治改革失敗的歷史必然性!

織田信長


暴力打開局面,戰爭則是打破舊制度最有效的手段。之後,日本發生了應仁之亂,分出了南北朝,各地的大名紛紛站隊,內亂延續了幾十年,也沒有分出個所以然,倒是把延續了500多年的封建制度統治的水給攪渾了。貴族們不得不做出妥協,給底層的人民留出一個通過軍功跨過階層的渠道。

一些沒有能力的守護大名門,守不住祖先留下的家業,再加上一些地方的豪強崛起,原有的守護或被殺、或被驅逐的也不在少數。至此室町幕府不得不給這些崛起的新勢力們一個名分,"守護代"。

初露頭角,躋身權力中心

在1530年的時候,日本國內的局勢越來越混亂,貴族世家為了鞏固自己身的地位,世代聯姻互相攀附則是常用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織田信長成為最強的大名後,他通常消滅了其他的大名之後,為了杜絕後患,通常會讓他的家臣去執行斬草除根的命令。

織田家族就是尾張國的守護代,由於尾張國太小,他走在了不斷的擴張的道路上,他瞄上了一個在他北邊,比尾張國大兩倍的美濃國。他先是建立政治聯姻,各種拉攏,之後,趁著美濃領主去世之際一舉奪得了美濃國的領土,之後便把大本營遷到了美濃國,還刻了一塊"天下布武"的印章。他的野心已經慢慢顯露了出來。

日本戰國內亂的洗牌者!漫談豐臣秀吉政治改革失敗的歷史必然性!

豐臣秀吉


再一次和朝倉軍的戰鬥中,織田信長不敵,他正要挑選士兵為他殿後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因為誰都知道這五百個殿後士兵對戰3萬個朝倉軍基本是沒有生存的餘地的。這是織田信長的盟友松平家康(就是之後的德川家康)。站出來說自己願意殿後,捨生取義。織田信長的臉面掛不住了,他陷入了在自己盟友面前出醜和生死抉擇的兩難境地,於是這時候木下藤吉郎站出來,表示願意為主分憂。

日本戰國內亂的洗牌者!漫談豐臣秀吉政治改革失敗的歷史必然性!

豐臣秀吉影視形象


也許是他命不該絕,在這樣險峻的條件下,他活著回來了之後,他就被織田信長看重,委於重任,成為心腹,同時,織田信長還給了他"羽柴"的姓,也改了名字,叫做羽柴秀吉。

鹹魚翻身,政治大洗牌

此後,織田信長繼續南征北戰,實現自己的宏圖霸業。由於他平時的做法太過霸道、狠辣,基本不留後路,這也為他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在織田信長被害於本能寺後,羽柴秀吉用了三年的時間鎮壓和收服了織田信長原有的家臣們,並且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大本營伏見城。羽柴秀吉在1585年當上主公,次年,他要求天皇賜他"豐臣"的姓,此後,他便叫做豐臣秀吉

他深受他的老長官織田信長"天下布武"的影響很深,又過了六年的時間,終於在1591年的時候統一了日本。在他54歲的時候成為了當時日本最有權勢的人物。至此"豐臣"也成為了第五大姓氏。在他完成大統一之後,又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政治改革。

首先下達了"刀狩令",全國推行,他不允許百姓擁有長短刀、長槍等武器,當時日本是"民兵合一"的制度,很多農民擁有武器自然也是不奇怪的,此項措施,大大削弱了農民的武力值。

其次,他還進行了太閣檢地,有趣的是,"太閣"也是他給自己的官名。他的這項措施需要重新丈量、劃分土地,每年必須繳納年貢,另外還禁止農民變成武士,禁止農民遷徙,想要把農民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上。土地的所有權盡歸豐臣秀吉一人所有,並且,重新劃分給大明領主們劃分土地。

不僅如此,豐臣秀吉還改革了兵制,將兵農分離要求武士們住在自己的封地,統一居住桃山城下町中,換句話說有點像是職業軍人的感覺。

最後,他還非常重視商業和禮遇商人,還要錄用一些善於理財的家臣,因為他在統一日本的過程中得到了大阪、九州很多商人在財政上的有力支持,他深知"算盤優於武器"

的道理,他的這一系列措施。不管是削弱民間的武力還是加強中央集權都做的十分的到位。

日本戰國內亂的洗牌者!漫談豐臣秀吉政治改革失敗的歷史必然性!

日本武士


事業巔峰期的"滑鐵盧"

但是這一系列看似有用的改革很快也出現了弊端,在武士成為職業軍人後,既沒有仗可打,同時也要發放數目龐大的軍費,同時也沒有新的封地可分,著實讓他頭疼。如果放任這些武士回鄉,那麼之前大動干戈的改革就相當於白費心機,又回到了"下克上"的局面。再次出現內亂只是遲早的事。

豐臣秀吉作為最大的領主,他不可能放任這個局面出現,也不會允許這個局面出現。所以說他必須要找到一個突破口,那就是對外發動戰爭。思來想去,那就只有跟日本經濟不相上下,且軍事實力弱於本國的朝鮮了。

於是,就在他晚年的時候發動了侵朝戰爭,他發動侵朝戰爭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豐臣秀吉出身貧寒,一生都在追名逐利、為了證明自己的道路上,他在完成了日本的統一之後名利雙收,野心極度膨脹。而且當時的日本不管是軍事技術和戰力佈置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尤其是火炮方面,而且他對明朝早有侵略的野心,想以朝鮮作為跳板,佔領明朝國土。據說,他的這種思想也被後世認為是日本侵略的大陸政策的思想淵源之一。第二,就是轉移日本的國內矛盾,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他發動戰爭是有很明顯的主觀動機就是通過戰爭加大中央集權,以及對地方大名的統治。這些大量的閒散武士喪生,使得日本不會再次陷入武裝叛亂的局面,至於其他的大名,則不能威脅豐臣家的統治。第三,是日本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豐臣秀吉發動戰爭的重要原因

,自從明政府和朝鮮政府開啟限制貿易之後,對於日本的商業是一個極大的打擊。他要和明朝、朝鮮互通往來,來獲取最實際的利益。

當然,日本發動這場戰爭並不是單純的頭腦一熱就拍板決定發動戰爭了。他們是真的做過調查,查出了朝鮮的武裝力量不強,明政府內憂外患十分嚴重,他們覺得即便是自己向朝鮮舉兵,明政府也無暇顧及。然而萬曆皇帝接到朝鮮的緊急求援後,以"勿遺子孫(邊)疆患"力排眾議,遠赴朝鮮與日本交手,將他們這些徒有其表的"戰國精英"們直接打回到原型。

日本戰國內亂的洗牌者!漫談豐臣秀吉政治改革失敗的歷史必然性!

明朝萬曆皇帝


此戰後,日本元氣大傷,豐臣秀吉失敗後,日本國內的輿論一邊倒,全是罵聲,有一些本就看不起他的貴族大臣們更是有了發洩口,一時間千夫所指,轟然失敗的豐臣秀吉病倒了,但是沒有撐過去,於1598年8月18日氣病而亡。

評價

這場戰敗給了豐臣秀吉致命打擊,將他的一生豐功偉績化為烏有,他去世之後,他的家族迅速沒落,他的嫡系在大阪被德康家川家族迅速清洗,連年僅八歲的孫子國松丸也沒有逃脫。豐臣本是日本的五大姓氏之一,僅傳二代而終。至今在日本國內這個姓氏的人也寥寥無幾,再不復當時的盛況了。並且在他死後,德川家康還收回了他大明神的封號,並且還摧毀了他京都的豐臣墓碑,這個悲劇英雄也著實讓人唏噓了。

縱觀豐臣秀吉這一生,儘管出身微寒,卻有著頑強的努力向上的生命力,建立了豐功偉績,由於出身不高卻一直都在證明自己,即便是在他事業頂峰的時候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也不能否認他作為一個政治家的魅力,這也是成為他悲劇英雄色彩的來源。

他的成功,使得一般的庶民對於他的成功充滿的渴望,被稱為秀吉情節。

豐臣秀吉固然能力非凡,十分突出,但是他的好大喜功、得意忘形也同樣不能忽視。他雖然平定了戰國的紛爭,但是由於戰亂持續時間過長,國內的諸侯雖然都臣服於他,但是思維模式還是停留在從前,一旦有機會依然會繼續開戰,為爭奪領土鬥個你死我活。他雖然武力獲得了天下,但是沒有摸索到一個從戰國到統一的過渡道路,他為了轉移國內的矛盾,竟然把矛頭引到了一個更大的矛盾上,實在是得不償失。

他是一個打天下的天才,卻不知道如何坐穩天下,而他的老對手德川家康顯然比他更明白,德川家康吸取了豐臣秀吉的經驗教訓之後,最終為日本找到了一條和平統一的道路,建立了德川幕府,開始了對日本長達260年的統治。

參考文獻:《豐臣家的人們》《豐臣秀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