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实力强大的德国,为何输了一场斯大林格勒会战就元气大伤?

asd57362118


“德国实力强大”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就综合国力而言苏联的实力远在德国之上,但由于德国的军事实力很强,在苏德战争初期又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所以才会显得德国的实力很强大。二战爆发前,德国仅拥有人口约8000余万,而苏联的人口数量却高达1.8个亿,不仅如此苏联还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农业、矿业等自然资源,这就导致苏联的战争潜力要远超德国。我们都知道,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没有强大国力支撑的军事实力只能是虚假的“繁荣”,一旦现有军事力量受挫将很难进行恢复,而德军就属于这一情况。

在制定“巴巴罗萨计划”之时,德国高层对苏德之间的国力差距也有所认识,所以德军的计划也并非是吞并苏联,而是希望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击垮苏联的军事力量,从而与苏联政府签订城下之盟。德国击垮苏联的信心完全来自于自身的军事实力,但是当德军的力量失去优势时,德国就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斯大林格勒一战,德军损失了25万人,有21个德国师番号从序列表中消失,这一损失对苏联而言或许不算什么,但对德国来说却完全不同。苏联人口基数很大,损失个几十万人根本不算什么,但德国却没有那个底气(毕竟人口规模只有苏联的一半),这样损失已经让他伤筋动骨。

德国军事力量强大靠的是“兵员质量”上的优势,而苏军更多的是依靠“兵员数量”上的优势,所以当德军损失众多的老兵后,德国的军事力量遭受的打击更大。另一方面,德军经历了斯大林格勒惨败后,武器装备损失惨重,18个装甲师只剩下495辆坦克,而德国的军工业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这一损失,这进一步加重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对德军实力的影响。由于德国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德军在人员和物资上的损失,所以“稍微”大一些的损失自然会让德军元气大伤。

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说的那样“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斯大林格勒战役过后,德国的军事力量遭到了非常严重的打击,而德国的国力又无法弥补这一损失,最终德军也只能将战场主动权拱手让人。


战情解码


为什么元气大伤?要知道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可是整整一个第六集团军被吃掉了!

在二战德国陆军的编制里,集团军是仅次于集团军群的部队编制,属于基本战略兵团。注意是战略兵团。集团军对于德军就相当于苏军的方面军一样,都是独当一面的角色。其作战的成败是要在战略上起作用的,更何况是被人家整个歼灭了。看看第六集团军在最后的日子里下辖的兵力就知道德国人这场输得有多惨:

装甲军:第14装甲军

步兵军3个:第8、11、51步兵军。

装甲师3个:第14、16、24装甲师。

摩步师3个:第3、29、60摩步师。

步兵师14个:第44、71、76、79、94、100、113、295、297、305、371、376、384、389步兵师。

高炮师1个:第9高炮师

外加直属部队,第51和第53迫击炮团,第2、第30烟雾发射器团,第4、46、64、70炮兵团,第54,616,627,849炮兵营,第49、101、733重型炮兵营,第6、41轻工兵营。

德军东线总共也就11个集团军,北方集团军群下辖16、18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下辖4、9集团军,第2、3装甲集团军。南线德军集团包括第6、11、17集团军,第1、4装甲集团军。11集团军在克里米亚战役之后已经拆散,基本只是个架子。非装甲集团军就只有6、17两个,而其中的第六集团军是实力超乎寻常的强大:一般集团军也就2-3个步兵军,而第六集团军不但有3个步兵军,还有一个装甲军。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到第六集团军下面的装甲师、摩托化师总共6个,这数量已经是装甲集团军的水平了。装甲力量这么强大的非装甲集团军在整个东线是非常罕见的,足以说明德军最高统帅部对第六集团军寄予的厚望。

但就是这么强大的兵力集团居然被苏联人包围并消灭了,这听起来太吓人了。而且,损失的还不止这些兵力,德军在解围过程中也损失很大:解围的第57装甲军在突破到梅什科瓦河边之后就再也打不动了。而苏军又在解围德军的西北边发动了“小土星”战役直捣德军解围集团的后路。最后德军只能放弃解围,转入防御。

所以,到了最后,斯大林格勒不仅是苏军包围消灭了德军一个集团军这么简单,还包括在随后激烈的反解围战斗也战胜了德军。德军付出重大牺牲还是没救出第六集团军,不仅在南线损失了一个重兵集团,使得整个南部战线不得不急剧收缩;对所有德军指挥官来说,还有另一层意义:拼尽全力都救不出第六集团军,显然德军已经到了自己战斗力的极限。预示着德军整体已经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asiavikin


斯大林格勒战役只是德军失败的一个战役,在1941年这个冬天,德军已经从莫斯科城下大败而归,在这个冬天德军已经是损兵折将了。
这种场面在1941年和1942年的冬天非常常见,德军被冻僵的尸体被剁成堆。


苏德战场规模宏大,德军损失严重,而且苏军也并不象西方国家说的只会用人海战术。

虽然,在1941年冬天的反攻中苏军没有实现把德军全部赶出苏联的企图,而且自身损失严重,但是对于德军来说,首先是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已经破灭,虽说可以说是冬天帮忙俄国,但是自己被从莫斯科罗斯托夫打回了出发阵地。同时,德军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这个冬天德军战斗减员37.6万人,而总减员高达90万人,这已经大大超出了德军的补充能力。

德军的好时候时1940年到1942年,虽然在莫斯科城下百倍啊,但是基本上德军还是处于优势地位。

在1942年夏天,德军已经无力在整个东线发动攻势,德军利用苏军在哈尔科夫的失误,在苏德战场的南线发动主攻,又是打的苏军一路溃逃,而到了斯大林格勒的时候,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首先进入了城市争夺中,在这一场城市攻坚战中,苏军首先消灭了70万德军,当然苏军的伤亡也不小,在随后的苏军反击中,有包围了德军第6集团军,经过200天的血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被包围的第6集团军被消灭,这是第一个被整建制消灭的德国集团军。当时的苏联报纸说到,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毁灭的是德国军队的精华,希特勒曾经以其巨大的打击力量而自豪。在赖歇瑙元帅的指挥下,该集团军首先入侵比利时,开进了巴黎,参加过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入侵,1942年从哈尔科夫突进到斯大林格勒。

随着战争的持续,苏军用大量鲜血作为学费
,逐步的从战争大学毕业,开始给德国人上课了。

对于德国来说,在苏德战场上已经是损失了200多万德军,这些德军大都参加过法国的战役,可以说是德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现在在苏德战场上被不断的消灭,虽然苏军的损失更为巨大,但是苏军凭借着超强的动员能力,不断的补充着损失掉的部队,而德军则无法补充损失掉的精兵。德国人的伤愈人员归队时间也比较长,其实这些老兵都是经过战场的人,比没有见过血的新兵要能打的多。


苏军方面的回忆录不多,虽说军科是几乎把苏军对德作战的10个方面军司令的回忆录挨个给翻译了一遍,但是成书的时间基本上都是10年以前,现在不好找了,现在是德国方面的回忆录比较多。

德国人写的回忆录都是说自己英明神武,打败了无数苏联人的进攻,苏联人在自己的阵地面前尸横遍野,这个有一定的道理,苏军的战术水平的确比德军要低,伤亡要比德国人打。但是德国人也不是神仙,我们能看到的回忆录都是活下来的人写的,自然都是有主角光环的,否则就不会有回忆录的诞生了,而在国内现在的回忆录中,德国人写的比较多,苏联方面的回忆录比较少,尤其是士兵这个层次的回忆录更少,我只记得有一个苏军狙击手的回忆录,还有是坦克装甲车辆里边曾经有过一个连载是苏军的一个自行火炮车长的,现在市面上的苏德战争的书,大部分都是西方国家出的,引用德国方面的资料比较多,所以给人感觉是德军英明神武,失败的有点莫名其妙。


通过残酷的战争,最终苏军攻占柏林,彻底结束了战争,虽然苏联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打败德国法西斯的军功不可磨灭。

但是,战争这个事情从来都是双方的,而且读的书多了,就会发现呢,德国人也不是神仙,尤其是德国人相对于苏联人来说,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反而是有一点弱,在苏联人迅速成长的同时,德国人反而不能适应战场新的变化,这一点不如美国人,斯大林格勒一战以后,德军已经明显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大部分德军将领还是想着1940年的好时候,在面对不断成熟的苏军时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打得败仗越来越多,当然还是会有一些小的胜仗,但是如果看看地图就会发现,德军越打胜仗,距离柏林越近。


红色手电筒


斯大林格勒战役一开始,德军是因为中央集团军受挫,所以希望攻其所必救,进而来调动苏军,从而使得德军中央集团军能够完成攻势。

但是谁也没想到,当德军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之后,苏军竟是突然冒出来了几百万,并不知道哪里还冒出来不少坦克和火炮。


所以一个斯大林格勒,最后演变为了双方一场巨大的消耗战,像是一个熔炉让双方的部队都纷纷陷入其中。

当时苏联一共投入大约五百万的军队,还动员了超过一千万民众生产和运送,几乎是全力支持这场战役。

因为苏联当时也是想要通过斯大林格勒来聚歼德军,也就意味着这场战争一开始,就成为拉锯战和决胜之战。

而当时的德军,虽说攻势猛烈,可是也已经到了极点,双方都将所有力量押在了斯大林格勒。

可是德军没有想到是苏军的顽强,以及苏联的底蕴,苏军越打越强,德军越陷越深,甚至还不得不从其他集团军调来援兵。

这就让德军十分被动了,因为苏军后勤强于德军,其兵力补充更是远超德军,所以三个月之后,德军崩溃了。


德军先撤出了战场开始了局部的败退,而苏军缓过一口气之后,立马便是开始了反攻,收复了大片国土。

至此德军和苏军是此消彼长的存在,苏军越来越强,而德军越来越弱,因为苏联工业能力已经超过德国。

德国的战争储备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也是陷入了枯竭,许多资源告罄,这就意味着工业生产能力下降。

所以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就再也难以逆转战局,即便是能够局部取胜,也难以改变全局的败退,最终被苏军的洪流所覆灭!


小司马迁论史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国横扫欧洲以后,将视野放到了苏联,在41年德军闪击苏联,导致苏联损失惨重,几月之后,强大的德军就推到了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德军为什么会因为一场战役?会从战略进攻,变成战略防御,因为德军第三帝国的精锐都在这几场大战役中,损耗殆尽了。首先,这几场战役中,德军的确强大,如日中天,自从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以后,德军的精锐和资源倾泻于此,导致以后一蹶不振。说实话不光是这一场战役,比如莫斯科会战也是,德军投入的精力太大,德国耗不起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作战德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从1942年开始,到1943年才结束,可见这一场战役整整持续了一年,双方进行了惨烈的巷战,德苏两军争夺每一个房屋、争夺每一栋大厦,双方在这所城市中反复搏杀,直到哪方精力耗尽为止。

(严阵以待的德军)

德军大量精锐葬送在这座城市,这场战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巷战,人数更是古今中外前所未有,双方总兵力的参战人数超过了300万,其中德军至少有100万人以上参加了这场战争,而德军损失直接至少有70万人(有的说是90万),大量国防军精锐死在这场战争,严重导致德军总体军事素质下降和资源的大量缺失。这对于德国是致命的,而苏联却耗的起。(盟军的大量援助和自己战争潜力的爆发)

(作战的德军)

其次就是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战略错误,在起初战役开始的时候,德军错过了高加索油田而是选择攻打斯大林格勒,德军总部认为先拿下城池再夺资源不迟,错过掠夺资源的良好时机,导致大量德军精锐部队陷入斯大林格勒巷战中,无法抽身,其次德军分兵两路,无法集结优势兵力,导致两个地方都没有拿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苏联的冬将军的到来,严重影响德军进程,补给根本运不过来。而苏军则是本土作战,极大提高了自己的优势能力。所以德军一败再败……从此一蹶不振。总结就是,德军大量精锐损失在斯大林格勒,补给资源的严重缺失,大量老兵战死,新兵完全摸不清楚状况。

(强大无比的苏军)


鹏正


斯大林格勒战役可以说是二战的转折点,自此德国由进攻转为防御。

1942年夏天,希特勒对苏联南部发动了一次重大攻势,试图摧毁苏联军队并最终占领高加索油田。最初的进展顺利,德国第六军在冯·保罗斯将军的领导下被命令占领这座城市。但斯大林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进行防御。每个可用的士兵和平民都被动员起来。

斯大林格勒遭到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城市变成了废墟,经过成了几个月的苦战,到了十月,大部分城市都在德国人手中,但苏联人紧紧抓住伏尔加河岸。

与此同时,苏联将军乔治·朱可夫在城市两侧建立了新的部队,并于11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攻击,冯·保罗斯的军队被包围,希特勒命令保罗斯坚守城市,但到1943年2月保罗斯违抗了希特勒的命令,率领第六军投降了。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德国人共损失了50万人,其中包括91,000人被俘。

在这次战役中,德军损失了太多的精锐士兵,而新兵的训练需要经过漫长的周期,所以导致之后无力进行进攻,而且战役后,德国的不败神话被打破,德军的士气遭到严重打击,德军中普遍认为德国将会失败,甚至有人对希特勒的决策开始怀疑,并组织了针对希特勒的刺杀行动。尽管行动失败,但这也让德国军队内部人心惶惶。


后羿不要


苏德战场进入42年,德军经过莫斯科会战失败后,兵力兵器遭到极大损失,而苏军已稳住了阵脚,东迁的工厂已开始为前线源源不断地提供作战物资,德军与苏军的兵力已基本达到对等,德军已无力再象41年那样进行全面进攻,而只能进行重点进攻了,于是就出现了双方在苏联的南部战略方向上集中兵力兵器和物资进行战略大决战。

历时数个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使德军不仅损失了150万有生力量、3500辆坦克、12000门火炮、3000架飞机,也在南方战场出现了一个长达约300公里的战略缺口,而且双方力量对比也发生了逆转。为了弥补损失,德国进行了总动员,但直至库尔斯克战役前,德军这个损失也没恢复过来,苏德双方兵力对比为660万对530万、火炮105000门对54000门、坦克10000辆对5850辆、飞机10300架对3000架,苏军全面占优。再加上原来德军指挥层面上的优势也随着苏军的一大批火线上成长起来的优秀指挥官的出现,而荡然无存了。


孙悟空144972747


文史频道第32期之国运对决


1942年,德国统帅部实施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500万德国军队及其仆从国兵分三路,进入苏联境内开始了闪电战。


进攻斯大林格勒的是德国精锐部队,共150万人,德国人一度占领了斯大林格勒,但苏联人重新组织了反攻,夺回了城市。

希特勒为什么要死守斯大林格勒呢?主要还是因为战略资源。

每一场战争到最后,其实拼的就是国力,国力又被分为人力和物力。

人力方面双方暂时旗鼓相当,但物力却并不是平等。

苏联的疆域辽阔,自然资源非常地丰富,斯大林格勒附近,就有石油,煤炭,钢铁和粮食等。

希特勒进攻斯大林格勒,就是要打通南下交通枢纽,掠夺苏联的战略资源,来继续支持他的称霸战争。

但德国人并没有拿下斯大林格勒,因为苏联人进行了殊死抵抗。


在斯大林看来,如果丧失了斯大林格勒,那么苏联的战略资源将会被希特勒占有。

漫长的战争补给线让德国逐渐体力不支,加上石油等战略资源短缺,他们已经成为强弩之末,再打不下斯大林格勒,将会被困死在苏联境内。


斯大林利用德国人的疲软期,得到了一个喘息的机会,最终在美国参战后,由防守变成了反攻。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军队损失殆尽,150万人精锐全部被歼灭。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以失败告终,欧洲战场上希特勒已经成为众矢之的。

—End—



冷月钩沉


很多资料中,对二战中的德国有些过于神化了。但话又说回来,这和二战刚开始时,德国的武器装备和军队的总体实力是分不开的,那会儿的德国确实很强悍。

但他毕竟是人不是神,不败的神话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这不在斯大林格勒就遭遇了滑铁卢,但这不是德军在二战中的首败,此题只是重点说斯大林格勒。

希特勒是个迷之自信的人,也是一个战争狂人。

当时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建议,如果再要发动攻势就针对莫斯科。可希特勒断然拒绝了这一建议。


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苏联粮食、煤炭和石油的主产区。德国迫切需要这些资源。所以希特勒的目标就是斯大林格勒。

希特勒曾对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极为惨烈和血腥,双方伤亡人数超过200万。

在战争初期,德军的第6集团军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狂妄的希特勒认为攻打斯大林格勒不需要这么多人,所以他只留下了第6集团军,撤走了其他部队。这给了苏联红军一定的缓冲时间。


战役从1942年的5月8日开打,一直持续到42年年底。其间就是一茬一茬的人员消耗,这不必详述。主要说第6集团军。

到1942年11月30号。希特勒看不到希望,只得下令让第6集团军撤退。可德军的狂妄之人不止希特勒一个,空军司令戈林在明治运输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向希特勒保证能给第6集团军进行空中补给。

这间接的葬送了第6集团军存活的机会。

结局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了。第6集团军司令投降苏军,第6集团军整编制地被消灭了。

这可是希特勒直接指挥的重要力量,相当于他的御林军,直接连窝端了,这就好比给希特勒心尖上扎了无数钢针,那叫一个心绞痛。


其实这时候德军并未丧失战争主动权。只可惜他的猪队友小日本在亚洲战场上占到了便宜,有点飘了。日本偷袭了珍珠港,打掉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这可把美国人惹毛了。美国的工业实力和国力,这不用我多说。本身美国是中立国,他只想发战争横财。可硬让日本给拉到了战场上。

美国的工业机器全马力开动后,制造能力十分惊人。其后果就是美国源源不断的给苏军援助上好的武器,这让苏军从武器上得到了质的提升。

与此同时,德军正在寻找补给资源的路上,他的人员补充更是雪上加霜。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保卫战三场战役中损耗接近200万人。而他投在苏联战场上的最高兵力是700余万。


这样看来,德军不是不能再战,只是失血过多。再加上美国给苏联源源不断的补给,在这双重压力的打击下,德军已经无心再战了。


说史听涛


德国的强大是相对的, 相对于美国苏联来讲, 德国的强大就不算怎么强大了。

一只豹子跟一头北极熊搏斗, 北极熊皮粗肉厚,体积庞大,就算让豹子抓伤几处,咬上几口, 也不会致命; 但如果是豹子让熊咬上一口就极有可能会丢了性命或是只剩半条命。

德国输了一场斯大林格勒会战会元气大伤, 因为德国跟苏联打拼不起消耗。

苏联在战场上损失了一百万军队, 很快就会变出二百万; 在战场损失一千辆坦克, 后方很快就会生产出二千辆。

德国在旷日持久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中, 兵力、坦克、飞机和武器弹药的损失巨大,苏联的损失虽然比德国更大,但苏联的兵源和武器弹药的补充远远超过德国,因此,相对于苏联来说,德国就是兵力和军事物资无法在短时间得到补充而元气大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