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给出最真的答案 ——黑龙江省对口援助孝感市医疗队抗击疫情纪实

庚子岁首,疫情突发,澴川遭难,人心相牵。

  在孝感全民抗疫最吃劲的关口,黑龙江省对口援助孝感市医疗队领命增援。

  疫情紧急,容不得半点迟缓。

  接到国家指令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选派人员、调拨物资、协调沟通……

  集结,出发!

  一声令下,黑土地上13个地区的542名医护精英星夜兼程,跨越2000多公里,分期分批驰援孝感。

  这些来自白山黑水的白衣勇士们,带着亲人的牵挂和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着殷殷嘱托和责任使命,带着一颗滚烫的心和“不胜不还”的郑重承诺,逆行出战。

  他们用精湛的医术,用深沉的大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写下自己最真的答案。

  真爱似铁,用严格的标准守护队员安全

  2月12日深夜,随着医疗队第一批316名队员的到来,救援准备工作马上在紧张有序的开展:工作对接,形势研判,岗前培训……

  “不管你在自己单位是如何的优秀,在这里,一切从零开始。请认真听讲,仔细操作,岗前培训不合格的同志,不能上岗。”培训课上,黑龙江省援助湖北医疗队前方指挥部副指挥、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方庆伟严肃的对援孝医疗队队员说。

  医疗队员大多都是黑龙江省各地医院中的骨干,其中医生共182人,高级职称43人,副高职61人,中初级78人;护士共354人,高级职称4人,副高职称38人,中初级职称312人。

  黑龙江派出了自己的精兵强将。但这是一场不可预知的战斗,任何的疏漏,都可能造成不要估量的损失。

  这个险,冒不得,必须用铁的纪律,铁的规程,来严格要求每一个人,做到万无一失。

  细节决定成败。操作课上,一遍又一遍的穿脱防护服联系,一个又个流程的走。“头发、领口、袖口、裤脚都必须裹紧扎牢。记住,不能留下一个死角。”类似的话,黑龙江省医院副主任护师郭文霞说了无数遍了。

  队员们对这样严格的考核,毫无怨言。有的女同志将头发剪短,有的甚至干脆和男同志一样剃成了光头。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打赢战‘役’,早日凯旋。”

  面对无形的病毒,多一分谨慎就少一分危险,为了保障队员尽可能避免被感染的风险,郭文霞和随队的感控专家们没少操心。

  疫情凶猛,加上孝感本地的医疗资源有限,在同当地医护人员一起全力救治病患的同时,严抓源头防控,成为摆在黑龙江省医院副主任护师郭文霞面前的首要任务。

  “接到任务后立即准备出发,20年感防经验,我应该为一线医护人员把好安全门。”郭文霞说。

  2月16日,随队到达汉川市后,郭文霞立刻开展工作。“分区明确,流程设置合理,路线明确,才能让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郭文霞说。

  实地勘验,业务培训,指导病区改造,感防巡查……郭文霞和队中的院感专家们通过不懈地努力,在汉川、安陆、应城三地为保护一线医护人员构建起一道“铁闸”。

  “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不分彼此。来,就是为了打赢战役,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这场战斗中,光靠激情和热情是不够的,更需要冷静的头脑、坚强的意志和高超的技术,个人防护是底线,严格的要求是对你们的爱护,只有你们是安全的,才能更好地救治更多的患者。”方庆伟对队员强调。

  真爱如灯 用心里的光照亮生命之路

  在重症监护室,几乎每天都会上演着生死争夺战。

  今年47岁的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呼吸重症医学科主任武猛,在省内参与救治多名重症患者,接到任务后奔赴孝感前线,负责汉川市人民医院危重症监护病房工作。

  “快来,这里患者有情况!”一天下午交接班时,对讲机里传来病房护士的呼唤。

  听到呼叫的武猛和同事,一路快跑冲进病房。“赶到床边时,患者血氧等指标下跌得厉害。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关键的几分钟。”

  武猛双眼和患者口鼻相对,迅速完成气管插管。“患者呼吸形成的气溶胶,容易产生传染风险。可紧要关头,根本顾不上了。”他说。

  监护仪上,这名43岁患者的生命指标在一点点改善。对症补液、密集监测,医护团队一直忙到晚上7点多。

  当晚,患者病情初步稳定。“第二天一早,恢复到正常状态。”武猛悬着一夜的心才稍微松一松。眼下,这名患者已在持续好转。

  “不放弃每一位患者,尽最大可能救治更多的患者”,是黑龙江医疗队所有医护的共识。

  3月7日一早,黑龙江医疗队重症病房微信群里沸腾了!77岁的危重症患者褚兰(化名),在ICU住了20多天后,肺部明显好转,消化道出血也止住了。

  “这可是特大喜讯,哥激动得想哭,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看到了希望。”这是来自漠河的刘建医生,曾靠一块巧克力挺过8小时的抢救工作。

  重症监护室里的所有医疗队人员进行24小时轮班,不眠不休持续战斗,对于来自伊春市第一医院的急诊科护士郭斌来说已经习惯。

  每次值班,厚厚的防护服要穿三层,戴上护目镜和口罩,为避免感染,对裸露出来皮肤,都要用胶带粘住。“为了节约装备、节省时间,中间不能吃饭喝水,也不能上厕所,否则防护服就报废了。”这样厚重的防护装备一层一层套在身上,非常闷热,体力消耗也远超平常,没有片刻休息的工作6个小时,完全是靠毅力在坚持。

  他所负责的病区收治的都是重症患者,生活上皆不能自理,而且病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这就需要24小时实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由于病情严重,病房实施严格隔离措施,不允许家属陪护,除了正常的医护治疗外,喂饭喂水、端屎端尿也都由郭哲和同事们来完成。

  每每从死亡线上,将患者的生命抢救回来时,这些在重症监护室里战斗的白衣战士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真爱若水,用点滴的关怀打开患者心扉

  面对没有特效药的病毒,除了常规的治疗外,更多的就是要给患者关爱,树立起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

  应城市中医院二楼重症病房里,来自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护士孙碧男为了照顾33号床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的爷爷,试着用刚学的应城方言喊:“爹爹,先不要睡了!我喂你吃点饭,好不好?”老爷爷睁开眼看了看她,点了点头,眼神中有惊讶又感动,眨了眨眼睛,似乎是在表达谢意。

  “再吃一点好不好,或者我们吃口鸡蛋好不好?”像哄小孩子一样,孙碧男给老爷爷先喂了点热汤,之后又喂了点粥喝,还剥了一个鸡蛋给老爷爷吃。

  在孙碧男眼里,“这些老人就像小宝宝,他们没有亲人陪在身边,内心一定很孤独、很脆弱的!一定要有耐心!

  在汉川人民医院欢乐街院区,患者数量多、病程长,医疗队护理方面开展“点对点,心连心”的心理护理模式,每名患者均有责任护士分管,实行责任护士当班管,下班后微信与患者沟通关注。由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精神科医生制定方案,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将患者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以科学的救治方法降到最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免疫力。

  “同屋患者今天出院了,真为他开心。因为有人出院,就证明我也有生的希望。28床小田。”

  “你们都是与疫情作战的勇士。有担忧不怕,我为你排解。你的心理医生朋友谌彪。”

  “加油孝感,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心脏神经中心大专业护士长夏丽娜建立的这个微信群内,近200名医患你一言我一语,从吃的东北大米,到彼此叮嘱打气,聊得火热,似乎冲淡了疾病带来的烦扰。

  医病先医心。只有从照顾患者的点滴开始,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

  真爱无界,千里驰援留下抹不掉的情谊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意味着冬眠结束,万物生机盎然。

  应城市中医院的病房里,一场特殊的联欢会正在举行。

  当一曲《为了谁》的音乐响起时,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合唱起来。在场的所有人心被一点点温暖着,眼中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联欢会接近尾声时,一位小伙子,紧紧握住领队张效宇的手,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这次疫情当中,我们全家七口人都被新冠病毒所感染,不过就是因为有你们这群人,这群白衣天使,我们坚强的后盾,我的家里现在已经有两人康复出院了,所以我非常的感谢你们,你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救助我们,想对你们说一声:辛苦了!英雄们!”

  小伙子从大年三十入院,至今也没留下一滴眼泪。可此时却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激动的情绪,流着热泪,为这群不远千里来到湖北支援的“抗疫战士”深深地鞠了一躬。

  朴实的话语,表达着真挚的情谊,这是经过生与死考验后的感谢。

  截至3月19日24时,黑龙江援孝医疗队累计管理患者1077人,其中重症患者132人,危重症70人,治愈出院942人。

  在救治患者之外,黑龙江还惦念着孝感人民的生活。2月17日,编挂49辆、装有3000吨三江平原优质大米的货运专列,满载着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牵挂,经过几十个小时昼夜疾驰,从佳木斯抵达孝感。

  如今,这些大米早已被送往孝感医院、隔离点等,用于日常饮食。

  爱,融化寒冬,春意盎然。

  爱,是逆境中的光芒,荒漠中的花朵。

  龙江与孝感,情相牵心相连,疫无情人有爱。春已来,希望终会如约而至。我们坚信。(记者伍洪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