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全球疫情對醫藥行業的影響

李湛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劉亞洲

(首發:財新)

由於疫情已經進入全球大流行階段,估計海外各國的經濟活動將在3月份起開始受到類似中國1-2月份的負面影響。而國內疫情基本進入尾聲,且在國內能夠有效防範境外輸入病例和進一步的社區感染的情況下,國內的生產經營活動仍能有序恢復。

這意味著中國和海外各國的疫情之間存在至少1-2個月的時間差,給國內的不少行業都會帶來一定的機遇。就醫藥行業而言,由於醫藥工業產品在不同國家/地區的生產和銷售均需要各地藥監繫統的審批,因此市場存在一定的進入壁壘,且各藥監繫統和各企業難以在短期實現市場進入,也即已經獲批出口的國內企業將面臨很好的市場機遇:而現階段中國醫藥行業出口的產品主要是原料藥、醫療器械產品等。

短期:原料藥漲價、器械出口

短期疫情的時間差給醫藥行業帶來的最明顯的影響是原料藥價格的迅速提高以及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相關器械耗材訂單的激增。

原料藥行業作為技術非常成熟、附加值低的產業,早已經步入了以規模和成本競爭的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中國藥企在全球多種原料藥的供給上都擁有很高的話語權,截至目前,部分維生素等大宗原料藥和部分特色原料藥(解熱鎮痛類與疫情較為相關)已步入漲價週期,預計後續相關產品仍有提價可能。

由於海外疫情多數仍處於爆發早期,生產經營活動剛剛受到影響,而藥品的消耗相對剛性且疫情相關藥品需求會激增,再加上不少原料藥生產一旦停工,復產的週期較長,預計此次疫情帶來的漲價有望持續至少一個季度,顯著增厚國內企業的短期利潤。

李湛:全球疫情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除了原料藥,中國也是全球的口罩生產大國,而口罩等醫用防護產品在全球都早已是供不應求狀態,預計國內口罩等防護產品的生產企業有望在接下來的數月內都面臨極高的需求量,且海外市場多沒有類似中國市場的價格管制,出口利潤率有望出現顯著提升。

最後,在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方面,國內不少診斷與器械產品也都面臨較大的出口機遇,且有望在長期幫助企業徹底打開國外市場,樹立中國品牌,助力中國醫藥工業實現產業升級。

長期:海外影響力、產業鏈升級

目前國內的藥品、器械企業仍以國內市場為主,甚至出口較多的醫療器械龍頭邁瑞醫療的海外市場銷售額佔比不過約40%,基因檢測龍頭華大基因在海外的銷售額佔比不到20%,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國品牌尚未打入海外市場;藥品方面,國內甚至鮮有藥企能夠進入歐美市場。

疫情爆發後,海外向中國加大采購力度,目前已有多家企業收到訂單,其中邁瑞醫療收到意大利“8000臺監護儀+1500臺呼吸機”的訂單。此次疫情有望幫助中國企業打開海外市場,逐步建立在海外的品牌和影響力,實現產業升級。

後市展望

隨著海外疫情爆發,資本市場開始出現恐慌,美股近日經歷了多次熔斷,引發全球資本市場的“地震”,股價和估值大幅回調。國內市場及醫藥行業也出現一定波動,截至2020年3月13日,申萬醫藥行業的PE-TTM在38.6倍,但仍處於2016年以來的中高位水平。

根據部分上市公司已經披露的一季度/1-2月經營數據,我們判斷國內疫情使醫療活動整體受到不小的負面影響,上市公司的一季度業績會由此受到下滑壓力,不過結合前文對中國疫情的分析,預計診療活動和企業財務數據在Q2將會迎來修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