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第九次金穩委會議透露四點信號

李湛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中山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進入下半年以來,外部環境的緩和與中國經濟增速短期壓力的綜合影響之下,市場預期的分化有所加大。在此背景之下,金穩委第九次會議所釋放的信號引發各界關注。以下是我們的四點點評:

首先,會議再次強調了前期一系列重大會議所確立的政策基調,表明政府決策層在金融體系的建設和治理方向上仍然保持了較強的政策定力。會議通稿貫徹了十九屆四中全會的精神,要求“緊緊圍繞’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理解好重大制度和原則,以及推進制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 。具體到金融領域的工作開展方面,會議要求,“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角度,高度重視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健全支持民營經濟、外商投資企業發展的法治環境,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等重要要求” 。在工作重心方面,

會議強調,“金融部門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齊心協力紮實做好“六穩”工作,防範化解各類風險,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可以看出,相關主要內容仍然是前期一系列重大會議所確立的政策基調。在當前背景下,再次強調即是昭示政策方向,這對於穩定市場預期可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其次,本次會議以較大篇幅強調對中小銀行的支持,要求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體制機制。會議指出要深化中小銀行改革,健全適應中小銀行特點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內控體系。從監管層面看,在防範金融風險的同時,應探索實行差異化監管,支持中小銀行開展產品和服務的良性創新。自包商銀行被接管之後,銀行間流動性分層現象比較突出,中小銀行流動性緊張情況仍然存在。儘管央行擴大了MLF擔保品範圍,但中小銀行合格擔保品仍然較少,部分銀行申請MLF困難較大。此次會議強調對其加強資本補充支持,同時鼓勵符合要求的中小銀行公開上市。這有望讓國內數量眾多的中小銀行更好地利用資本市場補充資本,併為中小銀行獲取流動性支持提供更大便利,有利於增強中小銀行發展的穩健性,更好地抵禦各類風險。

再次,從資金鍊的角度看,預計支持中小銀行的相關政策的積極影響將逐漸傳導至實體經濟。從目前的市場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中小銀行負債來源渠道較窄且成本高,影響了其服務中小企業的意願和能力,這也是當前廣大民營企業資金鍊緊繃的重要背景之一。近期央行已通過MLF降息來傳遞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政策意圖,採取結構性措施加大對中小銀行的定向支持。此次金融委再提中小銀行改革,並對中小銀行在流動性等方面給予政策性導向支持。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相關的政策措施也會對企業融資成本下降產生積極影響,進而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另外,在改善科創企業融資渠道方面,會議也做出了相應安排。會議要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發揮好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的帶動作用,更好滿足科創企業的融資需求”。站在當前時點看,無論是應對未來將持續面臨的大國間高端產業競爭,還是解決當前經濟面臨的短期壓力,破局之道仍然是要依靠具有硬科技實力的增長新動能的發展壯大。因而,在當前的金融環境下,強調要為科創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支持,政策背後的深遠蘊含不言而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