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股票到比特幣——投資應該找到最舒服的姿勢


從股票到比特幣——投資應該找到最舒服的姿勢


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全球的金融市場也劇烈震動著,號稱日平均波動只有1%的美股現在是上躥下跳,網絡上有的人說經濟危機來了,也有人說現在是抄底的好時機,是財富的重新分配的機會。


如果你長期關注著股市肯定會對當下的股票市場躍躍欲試,因為你會感覺現在有太多的機會,我用我自己的經歷給你一個忠告——投資千萬不要用力過猛。


初入股市覺得找到了人生目標

我是14年8月份第一次進入股市的,14年是A股上一波牛市的開始,那時候我剛大學畢業一年,被同事吸引著開了戶進入了股市,本來也沒有多少錢,開始就投入了兩千塊錢。


後來隨著行情的上升很快就賺了幾百塊,就覺得這個東西很神奇,原來這樣也可以賺錢,雖然已經賺了10%以上,但是當時看到的只是絕對值而不是百分比,覺得幾百塊真的太少了,我要賺更多。


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知道了除了工作能賺錢以外原來還有這樣的方式獲得收入,於是慢慢的加倉,加到了兩萬,這已經是我小一年的工資了。


後來就是15年的大跌,我傻眼了,但是還是幻想著能夠漲回來,不斷的在不同股票之間來回跳,最後實在堅持不住,16年的時候清了所有的股票,收回了還剩的幾千塊,至今我再也沒有買入任何股票。


至今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當時同事對我說——你看看路上那些開豪車閒逛的人們,你知道為什麼他們不工作卻有花不完的錢嗎,就是因為股票。


初入股票市場,彷彿發現了新的世界,當時還沒有財務自由的概念,就是想著如果我每月股票的收入能夠和工資持平,那麼上班就不用再低聲下氣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了。


夢想財富自由進入幣圈

16年清倉了股票以後,我來北京參加培訓,後來找到工作,這部分的經歷我在之前的文章也介紹過,因為做IT工作的緣故我接觸到了比特幣,那個時候各種自媒體開始盛行,知識付費很風靡,財富自由成了每一個打工者的中終極夢想。


這段時間我也開始了每天寫作,每天記錄自己的生活,記錄自己的工作,雖然只是簡單的記錄和發表感想,但是這段時間卻因為寫作總是對工作充滿激情,我也在心裡確定了自己的終生職業——寫作,夢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夠財富自由,然後辭職,可以每天自由支配時間。


隨著17年比特幣的大牛市,我似乎看到了自己財富自由的希望,於是我開始慢慢投入的了幣圈中,我還是很激進,每月工資拋出生活支出全部投入進去,後來還拿到老婆結婚的時候存下的錢投入了進去,最高的時候確實賺了20多萬,但是因為沒想著賣出,後來慢慢縮水。


吸取上一次股票的賠錢經驗,這一次我沒有在各種幣之前來回切換,大部分的錢都投到了一種幣上,現在回頭看如果能夠一直持有不動,現在至少已經回本了。


賠錢的原因是自己一次巨大的情緒波動,當時我持有的幣有一個衍生品出來,因為之間一直持有這個幣,它的衍生產品出來以後我就試著買了點,後來不到幾天的時間,這個東西翻了好幾倍。


市場上到處都是這個東西的消息和技術分析,嚐到了甜頭我開始大幅加倉,之後短短的兩天的時間,又翻了一倍,快速而巨大的盈利讓我喪失了思考能力,以為它還會一直漲下去,再加上網絡上別人的分析,自我情緒和對別人的盲目信任讓我失去了理智。


後來突然不到一天的時間,開始下跌,市場上恐慌拋售,這個時候我還沒想著賣出 ,因為自己還是有盈利覺得這是補倉的機會,於是進行了補倉,第二天就又開始巨幅下跌,最後忍不住全部賣掉。


賣掉以後我大概計算了一下因為入場早,利潤回吐了其實是沒有賠錢的。但是短短一兩天時間我從巨大的盈利到什麼都沒了,自我感覺好像是賠了這麼多一樣,這種短時間內巨大的落差感讓我特別悔恨和沮喪,那幾天下班真的很想自殺,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活著沒意思。


老婆看我不對勁以為是因為賠錢導致的,也沒有問具體原因,總是在安慰我,幫我挺過了那段時間。


就是這次巨大的情緒波動讓我想要快速的賺錢拿回當時的盈利,於是開始追各種熱點,賣掉原來的持倉做本金,交易挖礦、各種新出的山寨幣,就這樣在來回的換倉中把本金一步步的消耗掉,最後發現錢沒了,幣也折騰的沒剩下多少。


覺得舒服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現在不管是股市還是幣圈,各種資產都跌了又跌,但是我沒有去抄底,之前的經歷讓學到了資本市場的殘酷,自己情緒的可怕,也經歷了市場牛市熊市的整個週期,更加敬畏市場,也不在盲目自信。


現在我覺得投資就像是找工作一樣,入職新工作之前各種擔心,擔心公司的氛圍好不好,同事好不好相處,但是這些都是我們不能控制的,我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讓自己積極向上,努力做好手頭的工作贏得同事和領導的認可。


投資的時候我們總是會預測漲跌,但是這些其實都是無法控制的,我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投入的金錢,控制投資的錢和儲蓄的錢的比例,只有當這個比例平衡的時候,不管股票跌多少自己都還生活的很舒服的時候,這才是適合自己的投資姿勢。


所以即使現在機會再好我也沒有去抄底,因為一旦投資用力過猛,就會不舒服,不舒服就容易犯錯。投資是很個性化的東西,所以你千萬不要聽信網絡上的各種理財大V的投資建議,自己嘗試一下,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姿勢去投資。


對於年輕人,投資不能狹義的理解為理財投資,應該把更多的精力用來投資自己,職場上好好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升職加薪,一年的回報率要遠遠超過理財投資的回報,但是雖然如此,我還是建議年輕人能夠儘早的接觸理財投資,因為有些東西只能自己去經歷才有能找到自己舒服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