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轻易给娃贴上“熊孩子”标签,等孩子变“坏孩子”,你就后悔了

爱给孩子贴标签,总给孩子下定义。家长的这种行为屡见不鲜,因为孩子办的一件事,一种行为,就要找到某个形容词用到孩子身上。有时家长以为是单纯为了形容的更加确切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有时是出于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用以发泄。但其实这种行为在无意中就影响了孩子的行径。曾经就一个事实案例,一个孩子因为读写吃力被妈妈贴上了“熊孩子”的标签,可不料不久之后发现造成孩子吃力的原因竟是患上了读写障碍症,自己随意的贴标签结果误伤了儿子。

习惯给孩子冠以标签的家长,面对着两大不安要素:一是由于自己随意给孩子加上的标签,导致孩子越来越往标签方向发展;二是在孩子标签的背后,隐藏着孩子真正出现的一些问题疾病,家长不了解真实原因就随意去贴标签,错怪了孩子。我们先来说说第一大要素:孩子向标签化的方向发展,这其实也被称之为“标签效应”。

别轻易给娃贴上“熊孩子”标签,等孩子变“坏孩子”,你就后悔了

孩子在被标签影响的情况下,会出现哪些不良情况呢?

1.限制孩子心理自然成长

孩子的成长的路程中,可能会作出某些行为动向,但是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其实是没有太大概念的,往往是家长会给孩子的这些行为做评论。这无形之中其实就给孩子划定了生长区域,比如妈妈说孩子连这道题都不会做,脑子转的太慢了太笨了,孩子可能对做不出题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但是来自妈妈的对自己下的定义,就给自己划分到了脑子不好使的区域里。这些标签给孩子划出了不同类别,把孩子圈在里面,影响了孩子自然的生长方向。

别轻易给娃贴上“熊孩子”标签,等孩子变“坏孩子”,你就后悔了

2.影响亲子关系

家长对孩子贴上的负面的、坏的标签,可能自己觉得这是句玩笑话,可是也会刺痛孩子的内心。孩子在一次考试中失利了,家长就训斥孩子说“天生不是学习的那块料”,这可能是在情绪比较高涨的情况下说出来的一句话,可是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打击都是很大的。在后面的生活中,如果孩子没有及时调节回来,那在学习中可能就会觉得自己不适合,因此而放弃。因此我们真正怕的不是标签,而怕的是孩子会把那些不好的标签当真,最后演绎成现实。并且在此过程中孩子还会对家长产生很大的看法,小的时候觉得是家长伤害了自己的自尊,长大后还可能觉得是因为父母的打击让自己当初选择放弃。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总让情绪占据了脑中的高峰点说出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话。让孩子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针对自己的问题去解决。适当的时候,家长还可以说一些“好标签”,其实也是变相的去表扬孩子,让孩子内心得到激励更加努力勇往直前。

别轻易给娃贴上“熊孩子”标签,等孩子变“坏孩子”,你就后悔了

关于贴标签的第二大要素,也就是家长可能没有了解真实情况就给孩子贴上了标签。我们拿文章开头孩子患有读写障碍举例子,其实读写障碍症并不少见,只是生活中很少人会关注并且了解它,才以至于让很多人被误伤,被以为是智力有问题才读写不清。

在出现这种身体上障碍的问题时,家长首先应该做的是去安抚孩子,再就是要多了解孩子的病因病症,去掉随意给孩子贴的标签。

具体做法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重视孩子本身问题

像患有读写障碍的孩子,可能在写字执笔时肌肉不协调,所以导致写下来的字模糊并且经常写错,在朗读发音的时候也经常磕绊并且多数很拒绝去阅读朗读。所以,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的患者,一定要重视病情。在生活细小处发现病情,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如果父母不了情其真正原因就贴以标签,孩子可能不知道自己是有这样的病情的,以为自己是正常的,但是由于标签的缘故,没有努力而选择放弃。所以这时候,家长可以抱一抱孩子,安抚孩子告诉他,你会陪着他,跟他一起努力。

别轻易给娃贴上“熊孩子”标签,等孩子变“坏孩子”,你就后悔了

2.让孩子养成成长型思维

当孩子因为自己本身的某项缺陷而陷入痛苦中时,其实可以试着去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也就是让孩子用积极健康的态度去面对。我们可以告诉孩子,遇到困难要努力而不是逃避。努力后的结果可能不会如意,但是未经努力的结果一定不会如意。史泰龙曾被电影公司拒绝过1855次,但是每一次拒绝都没有吹灭他心中的斗志,在考验与磨难下,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出演电影的机会。这就是努力能得来的结果,哪怕小,哪怕渺茫,也永远不要让它湮灭。

当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幸的,拥有这样的病情是上天的不公,家长也可以劝慰孩子,上帝给你关上了一道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很多优秀的艺术家,都患有一些精神疾病或者身体疾病,但是不会妨碍他们在艺术方面的创作和成绩。家长告诉孩子你虽然不是出名的艺术家,但同样在某个方面某个领域是比别人要优秀许多的,只是你还未发掘出来,所以不要因此气馁。

别轻易给娃贴上“熊孩子”标签,等孩子变“坏孩子”,你就后悔了

3.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心

本在在家长一些不好的标签打压下,孩子比较容易失去原有的自信心,再加上自己本有的一些真正病症,就更有可能在对待一些事情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反映自己不行做不到。所以很好的方法就是家长与孩子一起努力,给孩子加油打气,帮助孩子重拾自信心。比如孩子有读写障碍,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朗读课本,耐心的一点点来,在长时间的锻炼下一定会有进步,那这逐渐取得的进步,其实就是让孩子自信心找回的过程。

别轻易给娃贴上“熊孩子”标签,等孩子变“坏孩子”,你就后悔了

总而言之,爱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下,无心的话语可能正好击伤了孩子幼小的心。孩子的未来还很长,如果从小能够施以积极健康的教育方式,那对孩子的心态也是有着好的影响,再大的困难,只要拥有一颗阳光正面的心也最终会跨越过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