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苗開啟臨床試驗,縱觀人類對抗疾病史,也有一部疫苗史

我是狼君,一個愛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

文尾有投票,投出您寶貴的選擇

在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官網上發佈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16日20時18分,由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通過臨床研究註冊審評,意味著我們日夜盼望的新冠病毒疫苗進入到了臨床試驗階段

新冠病毒疫苗開啟臨床試驗,縱觀人類對抗疾病史,也有一部疫苗史

消息截圖

自人類誕生開始,早在生命誕生之初就同生物一同誕生的病毒病菌,就加入到了伴隨人類進化的歷史進程中來。在這兩三百萬年的時間中,人類經受住了各種疾病的煎熬,也擁有了越來越多對抗病毒病菌的手段。

疫苗的誕生,同抗生素一樣,可以說改寫了人類對抗疾病的歷史。終於使人類在對抗疾病時可以做到防患於未然,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疫苗發展到現在,我們周圍的諸多疾病,尤其是傳染病,都有了專門針對的疫苗。這些種類的疫苗,我們也都接種過一部分。現在看看你左臂靠近肩膀的位置,是不是有一個圓形的疤痕,就是我們“種痘”留下的痕跡。

新冠病毒疫苗開啟臨床試驗,縱觀人類對抗疾病史,也有一部疫苗史

“種痘”現在一般指卡介苗,用以預防結核病,絕大多數的嬰幼兒都接種過這種疫苗

還有小時候去接種疫苗,打針怕疼不想接種,記得有幾次接種的醫生說:“乖乖打針,打完針獎勵你一顆糖。”然後乖乖打完針,醫生果真拿出一個白色的小糖丸放進我嘴裡。

後來才知道,那個白色的小糖丸,就是脊髓灰質炎的疫苗,果然滿滿的套路。這兩種疫苗,二十歲以上的人相信都接觸過吧,今天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一聊疫苗發展的歷史。

萌芽——從迷信走向科學

人類在沒有形成文明之前,就已經懂得什麼是疾病,並開始與之作鬥爭。當文明形成之後,人類的科學水平卻沒有達到能夠認知疾病,尤其是傳染病的水平,所以將這些疾病和鬼神聯繫起來。

新冠病毒疫苗開啟臨床試驗,縱觀人類對抗疾病史,也有一部疫苗史

在醫療水平差的古代社會,瘟疫常常與旱災、水災、饑荒等災難一同來襲,對當時的人們幾乎是滅頂之災

認為瘟疫是上天發怒,是人做了什麼錯事,對於防疫自然沒有概念,只能是聽天由命了,或者認為這是不順應天道,而受到的懲罰,要祭祀天地,才能驅趕邪祟,那個時代巫蠱邪術盛行,也是當時的人們為了求心裡安慰而產生的現象。

不過任何時代,總存在一些不信“天”的人,或是敢於同“天”作鬥爭的人。他們潛心於醫術的鑽研,或是規律的總結,讓人類明白疾病是可以治好的,於是公共衛生開始起步。

而我國最早用隔離的手段阻斷傳染病的傳播,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了,並且出現在史料記載中。

“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漢書·平帝紀》

新冠病毒疫苗開啟臨床試驗,縱觀人類對抗疾病史,也有一部疫苗史

我國在就開始進行系統醫療的研究,在漫長的歷史中傳統中醫逐漸形成,而中醫在歷次疫情中均功不可沒

除了在瘟疫爆發後,人們不再被動接受,而是積極治病應對意外,還主動出擊,尋找可以預防疾病的方法,這也是先民們對疫苗最早的探究。

通過漫長的時間和病例累計,一些善於觀察和總結的大夫,就注意到了一些傳染病的特徵,比如天花一類的傳染病,某人一旦得上但是痊癒了,這個人便不會再得這個病。

到了兩宋時期,一些大夫已經開始採用“種花”的方式來預防天花,就是將輕症天花患者的豆漿接種到健康的人體上,以此來獲得抵抗天花的抗體,這個可以說是最早形式的疫苗。

新冠病毒疫苗開啟臨床試驗,縱觀人類對抗疾病史,也有一部疫苗史

“種痘”法示意圖

不過這種接種方式在早期風險很大,存在接種豆漿後感染天花病死的現象,但是感染率和病死率較自然感染天花小得多。後來蒙古帝國西征,這種預防方式被帶到了歐洲,歐洲人在此基礎上改進,發明出了牛痘接種法,不過這已經是18世紀的事了。

康熙在幼年時期得過天花,並僥倖活了下來,這使得康熙較其他帝王親身體會到了傳染病的可怕,在他在位期間,大力推展防疫工作,曾在全國範圍內徵召種痘大夫,集中到京師,探討改進接種豆漿預防天花的方法。

1682年,種痘技術成熟,康熙頒佈聖訓,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種痘,使得週期性大規模爆發的天花得到了扼制。

新冠病毒疫苗開啟臨床試驗,縱觀人類對抗疾病史,也有一部疫苗史

康熙幼年曾患過天花,索性痊癒,傳說康熙之所以年幼被立,就是因為他患過天花

面對此番成績,康熙很是高興:“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諸藩,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嘗記初種時,年老人尚以為怪,朕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耶?”

到了乾隆時期,已經將種痘法標準化,收入《御纂醫宗金鑑》。1741年成書的《種痘全書》,更是系統的描述了天花的發病規律和治療方法,進一步完善和推廣了人痘接種法。

“種痘者八九千人,莫得救者二三十耳。”——《種痘全書》

這可以算的上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國普及的疫苗了,雖然在當時沒有疫苗這個稱呼,關於疫苗的概念也比較籠統,但是這絕對可以算是人類疫苗歷史上的重大突破,是人類開始用疫苗預防疾病的第一步。

新冠病毒疫苗開啟臨床試驗,縱觀人類對抗疾病史,也有一部疫苗史

“種痘”法傳到歐洲後,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和廣為流傳

成長——人類在對抗疾病中取得階段性勝利

正在我國全面的推廣人痘接種法之際,歐洲在天花預防的方法上也取得了突破。1796年愛德華·詹納發明了牛痘接種法,並且安全性更高,很快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廣。

隨後的百年時間,疫苗學開始隨著相關學科的發展逐漸發展起來。1881年,在原有病原微生物減毒的方法上,路易斯·巴斯德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完善,就此減毒活疫苗出現的技術基礎奠定。

巴斯德發現在研究中發現,實驗室人工培養的細菌毒性較野生細菌的大大減弱,通過這一發現巴斯德進一步開展研究,研製出了可以抵抗炭疽熱、霍亂和狂犬病的疫苗

新冠病毒疫苗開啟臨床試驗,縱觀人類對抗疾病史,也有一部疫苗史

路易斯·巴斯德,沿用至今巴氏消毒法的發明者,工業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微生物生理學開創者

1886年,加熱滅活的雞霍亂菌被證明依舊可以激發抗體的產生,歷史上第一種具有實際意義的滅活疫苗誕生

人類歷史進入到20世紀,生物學研究開始進入大發展時期,各類技術如細胞、細菌和病毒培養技術以及無菌控制技術和合成培養基技術等相繼成熟,疫苗研發也隨之進入了新時代。

1919年人類成功發現了體液免疫現象,使得滅活疫苗的實際效果進一步增強。一戰結束後,各國都積極反思如何保障作戰士兵的安全,不再重蹈一戰覆轍,成為了參戰各國最關注的事情,對疫苗的研究也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

新冠病毒疫苗開啟臨床試驗,縱觀人類對抗疾病史,也有一部疫苗史

疫苗已經是當今社會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由於各個國家的大力投入,包括脊髓灰質炎、麻疹、腮腺炎、風疹等傳染病的疫苗,都在這個時期研製成功,最為重要的流行性感冒的疫苗在這一時期研製成功,而且純化疫苗的技術也在這時成熟。

二戰之後,疫苗迎來了大爆發時期,各種各樣的疫苗出現,人類在對抗疾病,尤其是傳染性疾病的戰役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不過疫苗的發展,任重而道遠,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

挫折——探索疫苗路上的事故

在探索開發疫苗對抗疾病的征途上,在最初對疫苗的效果、使用方法和流程,都存在著諸多的認識不足,發生過一些悲慘的由於注射疫苗而引發的事故。

新冠病毒疫苗開啟臨床試驗,縱觀人類對抗疾病史,也有一部疫苗史

黃熱病,一種主要在非洲和南美洲流行的傳染病,通過伊蚊叮咬傳播

第二次世界大期間,為了預防黃熱病,美軍開發出了17D減毒黃熱病疫苗。但當時又以疫苗相關的領域還不算完善,為了增強士兵對其他疾病的抵抗力,當時美國軍方在為士兵接種17D減毒黃熱病疫苗時,會混合健康人的血清一起注射。

當時參與接種的人大約有2500萬,在接種不久後,就有高達2.8萬人患上了黃疸型肝炎,其中62人死亡。悲劇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混合給士兵注射的血清中,含有肝炎病毒,從而導致接種疫苗的士兵被感染。

為了對抗某種新型的病毒,在初期探索病毒的過程中也充滿著艱辛與危險。當年的SARS病毒就曾發生過實驗室洩露事故。

新冠病毒疫苗開啟臨床試驗,縱觀人類對抗疾病史,也有一部疫苗史

電鏡下SARS病毒,在2003曾引起全球範圍的疫情

2003年新加坡國立大學實驗室,在實驗時違反實驗室中不能同時進行兩種以上危險微生物的操作,在做西尼羅河病毒研究的同時,開展了SARS病毒的研究,最終病毒交叉感染,導致一名研究生感染病毒。

諸如此類的事故在疫苗研究的歷史上還有很多,無數人為了人類的防疫事業獻出了生命,換來了今天疫苗的安全。不過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也仍然還走在抗疫的路上,在為了抗擊隨時可能爆發的疫情而努力著。

結語

今年在世界範圍大流行的新冠肺炎,引起了世界範圍的恐慌,導致世界經濟下行,股市暴跌。人們在惶恐之中度過了難熬的幾個月。現在國內疫情得到了控制,新冠肺炎疫苗也進入到了臨床試驗階段,給已經或即將復工復產的人們先打了一劑安心針。

新冠病毒疫苗開啟臨床試驗,縱觀人類對抗疾病史,也有一部疫苗史

我國此次新冠肺炎疫苗科研團隊的領頭人,陳薇院士

回顧歷史,疫苗能夠有如此快的速度,世所罕見,可以說是頭一次,雖然疫苗真正的投入量產階段,可以大規模的投入使用,可能還需要一年的時間。但是我相信,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們不會再為這樣的疫情擔心。與疾病進行的鬥爭,勝利最終將屬於人民。

你認為我國的新冠肺炎疫苗多久可以投入實際應用? (單選)
0人
0%
半年以內
0人
0%
半年到一年以內
0人
0%
一年以上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