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前景怎么样?有没有未来?

粉色太阳镜


首先要明白的是,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全职的职业叫作诗人,最早的诗人都来自各行各业。这从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就能看得出。

诗歌是语言的提炼,语言是生活的提炼,生活的本质是劳动。也就是说,必须有深入的坚实的劳动体验,生活才不空洞,才有内涵,才有素材可供提炼为语言,进一步凝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句。

然而,作诗并不是劳动的目的,而是劳动的副产品。衣食足而识礼仪,人们在生活得到物质保障之后才会生产出诗来,就像粮食储存够多才会酿出酒来一样。

屈原、贾谊、李白、苏轼、龚自珍都是如此。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职业追求,并不是把成为一个诗人当作人生目标的。他们每一位都是在劳动中对现实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深刻体察和感悟之后才做出诗来。

作诗切忌无病呻吟,那样的话,内容空洞,没有根基,与客观世界脱节,也就让人无法共鸣,容易被人遗忘。

北大有位孔庆东教授曾说过,学生写出好作文,首先要有情趣、有眼光、有爱心。

有情趣才能对万事万物有感情,有兴趣,与他们对话;有眼光才能区别高雅和低俗;有爱心才会对每一个字负责。

当下的社会,人们很难有心情去读一首诗。更谈不上能够做出一首好诗来。

但是创作一定要和实践应用联系起来,比如与歌曲联系,与娱乐节目联系。

最重要的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的喜怒哀乐,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的源泉,更会有无穷无尽的观众,这样会与人民有共同语言,受到人民的欢迎,你的作品也就有了根基。

可以尝试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展示你表达对人民的歌颂和祝福的诗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