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父母抓住這一時期,讓孩子學會完整表達

文丨媽媽的三頭六臂

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帶來父母的是無與倫比的幸福感。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幸福的感覺也是與日俱增。等到孩子6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咿呀學語了。

從孩子想要進行表達,到孩子會叫爸爸媽媽,再到孩子可以完整地表達句子,這個過程是讓很多父母覺得特別神奇的。聽到自己的孩子說話,真是幸福激動。

什麼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父母抓住這一時期,讓孩子學會完整表達

其實孩子在1歲之後,是非常渴望和父母進行語言上的交流的。這個時候父母要抓住時期,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讓孩子成為語言表達的小天才。

案例

佑佑今年上幼兒園大班了,孩子的性格很文靜,不怎麼淘氣,這點讓佑佑媽媽覺得很放心。不過孩子都這麼大了,依然不愛說話,佑佑媽媽心裡總是犯嘀咕。

別的孩子回到家總是特別興奮地和媽媽說學校發生的事情,但是佑佑卻很少有這樣的表現。每次都是佑佑媽媽問什麼他就答什麼,基本上沒說過特別長的句子。

什麼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父母抓住這一時期,讓孩子學會完整表達

是孩子性格內向不喜歡說話,還是孩子的表達能力有問題呢?佑佑媽媽想來想去都不踏實,生怕孩子長大之後還是這樣,在語言表達上有困難。

其實像佑佑媽媽這樣的家長不少,有的孩子都上了一年級了,還不會用完整的話來描述事情,甚至連講話時的發音都不夠標準。

分析

這其實是因為家長沒有給孩子進行正確的指導和示範。讓孩子練習說完整的話,是父母要注意的問題,而且這樣的練習越早越好。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的孩子在表達想喝水這個問題的時候,會直接說"喝水"。父母在聽到這樣的要求時,要表示自己沒有明白孩子的意思,讓孩子重新表達。

直到孩子說出了"我口渴了,我想喝水"這樣完整的句子,父母才算是完成了任務。雖然這些只是生活上的細節,但是也能夠讓孩子早早擁有表達整句的能力。

等到孩子再大一點之後,家長可以慢慢給孩子增加難度,延長句子的長度。這樣的練習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父母們千萬不要懈怠。

什麼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父母抓住這一時期,讓孩子學會完整表達

讓孩子複述故事,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很多父母都有晚上給孩子講故事的習慣,一些比較有趣的小故事,父母可以講得繪聲繪色一些,加深孩子的記憶。

第二天父母可以讓孩子來複述這個故事,這樣的話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能力。

一開始孩子肯定沒辦法說得特別完整,甚至只能說上一兩句來,顯得比較困難。這個時候家長要給孩子一些引導,幫助孩子來完成這樣的複述。

看圖表達故事的情節。在孩子2到3歲期間,就已經具備看漫畫的能力了。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來看漫畫,引導孩子來拆解漫畫的內容。

什麼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父母抓住這一時期,讓孩子學會完整表達

時間長了孩子自己也會形成這樣的習慣,在看漫畫或者繪本的時候,會自己去理解裡面的內容,並且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一開始孩子也會比較笨拙,對於故事的內容無法進行聯想,表達出來也是斷斷續續的。這個時候父母不要著急,還是以鼓勵為主,讓孩子大膽講出自己的理解。

孩子具備講整句的能力了,還有個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發音的問題。孩子的發音不夠標準,家長也要重視起來,不然等到孩子長大了,就更難糾正了。

什麼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父母抓住這一時期,讓孩子學會完整表達

孩子講話的發音不夠標準,父母可以怎麼做呢?

1) 父母以身作則,平時講話發音正確。

孩子的發音往往是在模仿大人,如果大人的發音不夠準確,孩子的發音就更難準確了。為了帶動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則,平時講話要以普通話為主。

什麼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父母抓住這一時期,讓孩子學會完整表達

2) 有意識地引導孩子。

練習和糾正孩子的發音,也是父母一項重要的工作。可以給孩子準備幾個畫冊和漫畫書,讓孩子說出裡面的動物、植物的名稱發音,感受嘴唇和舌頭活動規律。

3) 不要和孩子說"寶寶話"。

有的家長很喜歡和孩子說寶寶話,故意用可愛的語調來逗孩子,還會使用大量的疊音,其實這對孩子的影響不是很好,所以儘量不要說"寶寶話"。

什麼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父母抓住這一時期,讓孩子學會完整表達

媽媽寄語

孩子講話的問題,牽動了不少家長的心。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流暢的表達,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講話吞吞吐吐,一點都不利落。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家長要以身作則,帶動孩子好好講話,培養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對孩子以後的學習、社交都是有好處的,父母千萬不能夠懈怠。

今日話題:

你的孩子是多大開始會說話,會叫爸爸媽媽的?在孩子小的時候,你有專門引導過孩子來練習語言表達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