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困境,企业需要“逆向思考”

经济战疫 | 面对困境,企业需要“逆向思考”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GDP增速的影响目前还未有定数,但第一季度经济增速的下降已成定局。疫情已经对需求和供给产生了冲击,将对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产生长期影响,并引发企业变革。

原文 :《企业需要“第二层思维”应对困境》

作者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治国

图片 |网络

需求和供给遭受重创

近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召开了网络视频会议,诸多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速进行了判断。他们普遍认为因为复工缓慢,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将会大幅下降。

经济战疫 | 面对困境,企业需要“逆向思考”

其背后的预测逻辑主要来自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

首先来看需求端。疫情对消费和服务业的冲击极其显著,尤其是实时消费(餐饮、零售、旅游、电影、住宿交通)与可选消费(汽车、家电、家居、服装、休闲服务)。此外,由于春节长假期间消费停摆,导致餐饮零售、旅游、电影累计的直接经济损失超万亿元。诸多中小微企业焦虑无奈,大中企业措手不及,这样的需求冲击被形象地描述为首次“脸着地”。

再来看供给端。对生产性企业来说,某些明显的冲击可能会对企业生存造成根本压力,甚至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产生巨大的影响。生产性企业与供应链上游的原材料环节和下游的批发零售商紧密相连,突然发生系统性停摆,彼此间很难快速衔接。精准稳妥有序地推动复工复产越来越紧迫。

当然,在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中,还出现了一些亮点,例如在线教育、APP、远程办公、线上游戏、短视频等都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经济战疫 | 面对困境,企业需要“逆向思考”

此外,还将出现替代效应,例如在疫情过后,餐饮、旅游等行业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政策也会对冲经济下行,这些都为经济增长的预测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企业家还需要逆向思考

面对当前的困境,企业家与管理者需要“第二层思维”。所谓“第一层思维”就是对相同事件有着彼此相同的看法,同时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而第二层思维就是在第一层思维的基础上,再基于非凡的洞察力、直觉,形成与普遍观点不一样的逆向思考。

01

要寻求政策的帮助,但不能过度依赖

就货币政策而言,目前国家已经通过各种方式释放流动性,降低利率,鼓励银行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放贷。

经济战疫 | 面对困境,企业需要“逆向思考”

财政政策则包括开工建设重大项目、着力稳定居民消费、推进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等。一方面企业要成立专门的团队去解读、申请、研究这些政策,不要错漏;另一方面也不要过度依赖,要慎重运用政策。

02

要弥补技术短板,但不能过分迷信

当前,从线下到线上的互联网化、无人化、智能化的热情都被点燃了,无论是娱乐、购物、教育、办公、生鲜、医疗都在从线下向线上转移。

经济战疫 | 面对困境,企业需要“逆向思考”

以5G为支撑,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周期将在此次疫情后加速孕育。但值得注意的是,首先,消费者的社会属性不会改变;其次,还要分析自己的产品和业务属性,到底能不能把短期的线上场景实现长期化;最后,一定要熬到春天的来临,餐饮、旅游、住宿、交通等线下活动可能会出现报复式的反弹。此外,疫情可能改善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者会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卫生。

03

要警惕不确定性,但要更加敬畏市场

目前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如疫情走势、防范措施的变化、现金流的枯竭、产业链的转移和供应链的中断,以及可能出现的企业破产和失业带来的二次冲击。但中国经济已从第二阶段的投资驱动转向第三阶段的创新驱动,要有较高级的需求条件、较复杂的生产要素、强有力的相关支持产业以及高效率的企业运营。在灾难的冲击下行业格局将向两个方向转变:传统行业会进一步向龙头集中,二八定律还会凸显;新兴行业则将快速成长,从“人口红利”走向“工程师红利”。

04

要狠抓运营效率,但更要厘清竞争优势

经济战疫 | 面对困境,企业需要“逆向思考”

对于企业而言,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可持续且低的生产成本,可持续且高的转换成本以及在互联网、新经济面前的网络效应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98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经济战疫 | 疫情冲击下,企业“路在何方”?

经济战疫 | 面对疫情冲击,中小企业如何借助金融工具破局?

抓住主要矛盾,推动大小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 社会科学报

经济战疫 | 面对困境,企业需要“逆向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