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爺死亡之謎, 212 歲的太極宗師張三丰,為何會死而復生!


祖師爺死亡之謎, 212 歲的太極宗師張三丰,為何會死而復生!

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


張三丰,文始派傳人,武當派祖師。名君寶,字全一(此為一說,另一說法為君寶),別號葆和容忍。元末明初儒者、武當山道士。善書畫,工詩詞。另有一說其為福建邵武人,名子衝,一名元實,三豐其號。


《明史·方伎傳》載:「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有一說,因其不在意衣著穿戴,衣服鞋子很破爛又號張邋遢。另一種說法為福建邵武市和平鎮坎下村坑池裡人。


《清·地方誌·岷州志》載:「自稱張安忠第五子,生於元癸酉年(1333)六月十八日。名君實,字全一,別號葆和容忍。張良之後。」


張三丰為武當派開山祖師,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


祖師爺死亡之謎, 212 歲的太極宗師張三丰,為何會死而復生!


張三丰是道家內丹祖師和道家拳術祖師。張三丰是丹道修煉的集大成者,主張「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張三丰所創的武學有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隱仙派、武當丹派、猶龍派等至少十七支。


清代大儒朱仕豐評價張三丰說:古今練道者無數,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張三丰也。


據二《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李師融先生的考證,三豐卒年應在明代天順年,即公元 1458 年,其壽為 212 歲。


從諸多的資料分析,證實了張三丰的生卒考,確實是享年 212 歲,非常罕見,歷史上少有的超長壽,所以令人刮目相視。


祖師爺死亡之謎, 212 歲的太極宗師張三丰,為何會死而復生!

張三丰的離奇出生


張三丰的母親姓林,早年生過四個兒子,可惜全部早夭。年過四十,林母又生了兩個兒子,小兒子就是張三丰。


關於張三丰的出生,懿州一帶有很多傳說,最為神奇的是這樣一種說法。說 1247 年農曆四月初九子時,將近臨盆的林氏在睡夢中突然驚醒,她急忙推醒身邊的丈夫張居仁,說夢見一隻仙鶴從東海飛來,落到了房頂上。張居仁聽了,喜上眉梢,說:「這是個好兆啊,是不是咱們的兒子要出世啦?」


話音剛落,林氏突然覺得腹中一陣劇痛。張居仁急忙喊來接生婆。約摸一頓飯工夫,一個體形碩大的男孩出生了。隨著男孩嘹亮的哭聲,院子裡突然傳來一聲鶴鳴。張居仁跑出屋子,見一隻仙鶴從房頂飛起,繞院子飛了三圈,長鳴一聲,一飛沖天,消失在茫茫天際間。


張居仁抱起剛出生的孩子,見此子大耳垂肩,兩眼圓睜,炯炯有神,頗有異人之相,便給兒子取名「全一」,希望兒子將來能成為一個完人。林氏覺得「全一」叫著拗口,便又給兒子起了個小名,叫君寶。在《倚天屠龍記》中,年少的張三丰剛剛步入江湖時,用名便是張君寶。


祖師爺死亡之謎, 212 歲的太極宗師張三丰,為何會死而復生!

三峰挺秀,得名「三豐」


中統元年(1260),元朝實行「舉茂才異」的政策,張三丰時年十三歲,便以文學才識出眾,被當地官府列名為奇才上報朝廷。


1264 年秋,張三丰遊燕京,正趕上忽必烈下詔延攬人才。於是,張三丰被任命為中山博陵(今河北定縣)令。張三丰在任中山博陵令期間,得知當地有一道觀,廟觀中有一道教名家葛洪山。


於是,便利用閒暇之時經常到葛洪山廟觀修煉處,探訪流連。與葛道人共同探究道教真諦。此間,張三丰在葛洪山道觀中閱覽了《玉函方》、《抱補子內篇》、《抱補子外篇》、《神仙傳》、《隱逸傳》等醫、道類書籍,對天地萬物的真諦有了更深刻的領悟。


第二年,張三丰父母染病先後故亡,於是辭官返鄉,親自將雙親的靈柩送回遼東衛(今遼寧遼陽市)安葬,並在故里為雙親戴孝守墓數年。其間,張三丰在家每日誦讀道經。


有一天,一位姓邱的道人,慕名來訪。邱道人同張三豐一起談論道教理論,使他思路頓開。遂產生了出家修道斷絕一切塵緣的意念。正如他在詩中所云:「此間好覓長生路,人世休言出世難。一念無生即自由,心頭無物即神仙」。


邱道人離去之後,張三丰決定束裝起程,雲遊天下,參訪道教名師。於是,他將家中田產交付給族人,囑咐代其管理經營,並代己為雙親掃墓祀祭。之後,他便帶著銀兩及衣物,身披道服離家,遍遊南北名山大川,進行拜師、學道、修煉。


行至寶雞金臺觀時,見此地山澤清幽,松濤蒼潤,又有三尖山,三峰挺秀,實為仙境之地,他便在此住下,也因此他自號三豐居士。


祖師爺死亡之謎, 212 歲的太極宗師張三丰,為何會死而復生!

張三丰為什麼會死而復生


張三丰在寶雞時,據說曾「死」過一回。《明史》和《微異錄》記載:有一天,他對門人楊軌山說:「我命數已盡,歸天有期。」遂留頌辭而死。軌山和人們用棺材盛殮了他後正要下葬,卻聽得棺材裡有活動的聲音,開棺一看,張三丰又樂呵呵地爬出來了,驚得眾人有的哭,有的叫,有的目瞪口呆,都以為鬧鬼炸屍了呢。


到底是張三丰和大夥兒開玩笑,還是張三丰想離開人間,卻又發現那樣不好玩而回心轉意了呢?


有人解釋說,道家功夫練到極深的時候,元神可以離開軀殼,就像《八仙過海》中鐵柺李的故事一樣。但武俠小說中描寫精通內功的人似乎也可以閉氣裝死。至於到底是怎麼回事,就不得而知了。


張三丰死後復活,又到四川遊玩,途中見了蜀獻王,他是朱元璋第十一子名叫朱椿,朱椿對張三丰十分崇敬欽佩,他寫過一首詩名叫《題張神仙像》曰:奇骨森立,美髯戟張。距重陽兮未遠,步虛靖之遺芳。飄飄乎神仙之氣,皎皎乎冰雪之腸。


朱椿的詩雖然不是很出色,但對於張三丰的景仰之情還是很真誠的,據說他得到張三丰的指點,對道家的真義有所領悟,後來躲過了政治上的災禍。


朱元璋曾對張三丰很感興趣,下詔讓他入朝。但張三丰硬是不去,頒詔的使臣根本找不到他。朱元璋的兒子湘王朱柏聽說他的名氣,親自到武當山來尋找,但只看空山漠漠,林海莽莽,就是沒有張三丰的蹤影。


到了燕王朱棣繼位後,他對張三丰更感興趣,再三召來張三丰的弟子,讓他們尋訪張三丰。朱棣還親自寫了封信:「皇帝敬奉書真仙張三丰先生足下:聯久仰真仙,渴思親承儀範。嘗遣使致香奉書......聯才質疏庸,然而至誠願見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書虔請......」


祖師爺死亡之謎, 212 歲的太極宗師張三丰,為何會死而復生!


大家知道朱棣性格剛強、眼界又高,但對於張三丰的這封信中卻非常的客氣,還自稱「才質疏庸」,可以說已經是十分降尊紆貴,給了張三丰空前的禮敬。但是張三丰依然沒有奉詔前來,只是賦詩一首,讓他的弟子孫碧雲轉交朱棣。


四處尋訪不到張三丰的朱棣,帶著無盡的遺憾,下旨讓人先後費時七年,征夫三十餘萬,修建了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十二亭和三十九座橋樑等龐大的道教建築群,其中最著名的是金殿。所謂金殿,是一個銅鑄的建築,聳立於天柱峰頂,故稱為金頂。十分地壯觀。


至此,張三丰那句「武當山日後必大興」的預言完全實現了。說來在中國歷史上,雖然崇道的皇帝不少,但為一名道士大興土木,建造宮觀,並塑像祀奉,派官員灑掃的事情,卻也不多。張三丰的名氣,從此聲傳海內。


張三丰一生的事蹟,如神龍見首不見尾,所以不但在朱棣的心中,而且在所有後世人的心中,都是越來越覺得神秘難測。所以有關張三丰的傳說也是非常之多,這裡就不多說了。甚至有人相信張三丰一直活著,他長生不老,始終逗留人間。


文章摘自道學平臺公眾號(id:edaoji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