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王敏和她的 212 名“慢友”

“平时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两个‘慢友’住院,但疫情发生至今,212个人都好好的。”聊到这个话题时,王敏的脸上掩饰不住自豪。


“村医”王敏和她的 212 名“慢友”

新沟大队“村医”王敏 宋亮 摄

49岁的王敏是东西湖区新沟镇街卫生院派驻新沟大队卫生室的一名护士,在这里一待就是10年。今年的头三个月,是她“村医”生涯中最操心、最累的一段时间。


方便“慢友”买药

她搬进了卫生室


新沟大队地处武汉西北,与汉川市隔河相望,王敏所在的新沟大队卫生室,主要服务该大队1269位居民,以及街道农村福利院在院人员中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


“村医”王敏和她的 212 名“慢友”

王敏和她的“家” 宋亮 摄

王敏有一部与“慢友”联系的专用手机,并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疫情期间无法上门探视,她每天就通过电话、微信询问“慢友”们的症状和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叮嘱他们按医嘱服药。这段时间,她最担心的,就是有人控制不好血压血糖,需要住院治疗,“本来就有基础病,如果在中途被疫情感染就麻烦了。”


“村医”王敏和她的 212 名“慢友”

王敏的休息间 宋亮 摄

平时,卫生室的上班时间是8:30-17:00。但在大队封闭管理初期,几乎全天每个时间段都会有“慢友”联系她买药,王敏干脆就把铺盖搬到卫生室,24小时手机不离身,怕打盹时漏掉来电或信息,“知道我每天都待在这里后,居民们再买药就都会提前打招呼”。


10米的距离

她每天要走1万步


卫生室门外10米左右,大队为实行封闭管理设置了一道铁栅栏。白天,居民们隔着栅栏喊王敏开药,王敏走出去了解具体需求、收到医保卡或现金后,回卫生室刷卡、找零、取药,再送回去。有的居民开完药后,又想起还要开别的药,王敏就得再多跑两趟。就是这10米距离,王敏微信计步器上的数字,每天都在1万步以上,“现在都养成习惯了,就算没人叫,都会时不时地往外看一眼”。


“村医”王敏和她的 212 名“慢友”

白天,王敏隔着铁栅栏为居民开药 宋亮 摄

“慢友”疫情期间都平安无事,王敏认为,更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去年区里给每个慢性病家庭免费发放的血压血糖监测仪,“患者在家就可以自测情况,我们可以随时指导干预”。


“村医”王敏和她的 212 名“慢友”

工作中的王敏 宋亮 摄

长年驻村工作,让王敏对大队里所有“慢友”的情况都“门清”。平时,每次上门探访,只要有时间,她都会陪着聊聊天、拉拉家常。很多空巢“慢友”家里的水电气、话费充值,甚至购物,都会拜托王敏帮忙,“老人大多不会使用手机存号功能,但所有人都认得我的电话号码”。


成了熟人朋友

她再也放心不下


常年的接触,也让大队居民们把王敏当成了朋友,甚至是家人。胡翠华、曾春莲两位婆婆,担心王敏这段时间“吃不好”,就在家里做好鲜肉包子等餐食,轮流给她“加餐”。

“慢友”们高枕无忧,但王敏自己却长期失眠,有时候甚至彻夜无法入睡,“好几次想申请回卫生院,但一想到这边有这么多熟悉的人,总是放不下,只能继续坚持了”。


“村医”王敏和她的 212 名“慢友”

每天,王敏都要整理储药间 宋亮 摄

在卫生室休息间的墙上,贴着一张某偶像团体的宣传海报,那是王敏从女儿手里“讨”来的“宝贝疙瘩”,睡不着的时候,她就会看看这张海报。住在卫生室的一个多月里,读大学的女儿独自在家,学会了做饭,这让王敏十分欣慰,“看到这张海报,就像是看到丫头一样。等这阵忙完了,要给她好好做一顿饭”。


来源 - 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 宋亮

通讯员 - 刘公胜 聂淑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