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箇中醫最常用的“穴位”,附高清圖和功效講解,收藏一下!

一、中醫常用的穴位

1、風池穴:明目醒腦

中醫講"頭目風池主",就是因為風池穴能治療大部分風病。風池穴的位置: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處,與耳垂齊平。常與攢竹穴、太陽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療眼部疾病,緩解眼部症狀。按揉以上穴位,同時配合頸椎矯治,對治療近視眼有很好的療效。此外,按揉風池穴和周圍肌肉,可以有效地緩解頸椎病、外感風寒、內外風邪引發的頭痛,以及長時間低頭工作導致的頸部疲勞。工作間隙,輕叩風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的作用。


21箇中醫最常用的“穴位”,附高清圖和功效講解,收藏一下!

2、中脘穴:養胃

中脘穴的位置:在腹部正中線上,胸骨下端與肚臍連接線中點處,按壓時會有痠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點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壓10秒,鬆開,再壓,如此反覆,三五分鐘就可緩解症狀;慢性胃不適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輕揉,可促進消化;急性胃腸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時,還可以按揉天樞穴(位於肚臍旁2寸處)、大巨穴(位於臍下2寸旁開2寸)配合治療。


21箇中醫最常用的“穴位”,附高清圖和功效講解,收藏一下!

3、關元穴:補腎固元

關元穴的位置:肚臍以下3寸(約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併攏的寬度)處。

按揉關元穴可補充腎氣,延緩衰老。對男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緩解腎虛、腰痠、掉髮等問題。對女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治療和緩解很多婦科病。按揉關元穴前,要先搓熱手掌,將掌心對準腹部的關元穴做搓揉的動作,由輕到重,直到感覺發熱。

4、內關穴:養護心臟

內關穴的位置:伸開手臂,掌心向上,握拳並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條筋,內關穴就在離手腕距離兩個手指寬的兩條筋之間。按揉內關穴有助於血氣暢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鐘左右,直至局部感到痠麻。除了保護心臟,內關穴還是個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發心臟病時,先讓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間,配合按揉內關穴可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內關穴還能緩解頭疼、口乾、嗓子疼、頸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21箇中醫最常用的“穴位”,附高清圖和功效講解,收藏一下!

5、合谷穴:清熱止痛

合谷穴又稱虎口,位於拇指和食指合攏後,隆起肌肉最高處。合谷穴有清熱解表、鎮靜止痛的作用,對頭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緩解和治療作用。由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燒、上火牙疼,吃了藥不能馬上見效,均可通過指壓合谷穴來緩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脹為宜。如果伴有發燒,可用瓷湯勺刮頸後部皮膚或用手指揪拉周圍皮膚,直到發紅發紫,有助於排出熱毒,較快退燒。

二、 緩解痛經的穴位

1、按壓關元穴

【按摩原理】:能夠調理女性生理狀態,可改善痛經、腹瀉等症狀。

【快速取穴】:肚臍中央向下量4橫指即是關元穴。

【按摩方法】:以關元為圓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時針及順時針方向摩動3~5分鐘,然後隨呼吸按壓關元穴3分鐘。


21箇中醫最常用的“穴位”,附高清圖和功效講解,收藏一下!

2、掐按三陰交穴

【按摩原理】:可促進經血下行,讓瘀滯的經血排出,減輕疼痛。

【快速取穴】:小腿內側,內踝尖上4橫指處即是三陰交穴。

【按摩方法】:用拇指掐按三陰交穴20次,兩側可同時進行。

3、點壓地機穴

【按摩原理】:有健脾滲溼、調理月經的功效,可減輕經期疼痛症狀。

【快速取穴】:陰陵泉之下4橫指即是地機穴。

【按摩方法】:用食指垂直向下點壓地機穴1分鐘,力度稍輕。

三、 增強男性性功能的穴位

21箇中醫最常用的“穴位”,附高清圖和功效講解,收藏一下!


1、天柱穴(頭部)天柱穴在頸部後正下方凹處,後髮際正中旁開約2釐米左右即是此穴。使用拇指按摩此處。

2、中府穴(胸部) 中府穴位於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6寸。中府穴是肺經上的大穴,經常按摩可以順暢肺的經脈,有豐胸的作用,還可以強化淋巴循環,減輕胸悶、肩背痛。

3、氣海穴(腹部) 氣海穴位於人體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即為此穴。按摩氣海穴具有益氣助陽、調經固經,提高性慾的作用,能輔助治療男子遺尿、勃起不堅、遺精、滑精等。

4、關元穴(腹部)關元穴位於腹部,身體前正中線,臍中下3寸。具有益氣補中、溫腎健脾,提高性慾的作用,可以治療男子功能低下、早洩以及食慾不振、體倦乏力等症。

適合穴位按摩保健的是前兩種,特別是風火牙痛,而腎虛牙痛也有效只是療程長。

第一個穴位:頰車穴,位置:下頜角前上方一寸處,第二個穴位:下關穴,位置:鬢角下,顴弓的下方。上牙齒疼痛:下關穴,上下牙齒疼痛:頰車穴。這兩個穴位指壓,或用皮膚針敲打都可以,用皮膚針敲打紅或讓它出點血,下關穴也是這樣按揉一兩百下,或用皮膚針敲打。

21箇中醫最常用的“穴位”,附高清圖和功效講解,收藏一下!

遠端穴位1:合谷穴治療下牙齒疼痛,特效穴,合谷穴的位置在一掌骨二掌骨之間,不是正中間,靠第二掌骨中點近一點;合谷穴的第二種取穴方法:把五指並排,拇指和食指的之間有一塊最高點,最高點的下凹陷處就是合谷穴,第三種方法張開大拇指和食指,兩虎口交叉,其中的一個大拇指向另一隻手的第二掌骨中間靠攏。合谷穴主治下牙疼,順著經脈以指壓掐按為主,這時絕對不能用灸法。

遠端穴位2:內庭穴治療上牙齒疼痛,位置在第二個腳指頭和第三個腳指頭之間的縫端,順著掐,不能灸。但是皮膚針可以發揮更好的作用,用皮膚針的小頭對準這個穴位敲,敲出血來。

治療上牙齒疼痛的穴位:治療腎虛牙痛的方法結合上下牙加補腎的穴位

補腎穴位1:太溪穴,在足內踝(高點)與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即:腳內踝後緣的凹陷當中);

補腎穴位2:照海穴,在內踝下面的凹陷中;

補腎穴位3: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當你用力彎曲腳趾時,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就是湧泉穴。

治療腎虛牙痛的方法結合上下牙加補腎的穴位

補腎穴位的操作方法:指壓掐按和皮膚針叩刺,每個穴位按壓兩到三分鐘,然後皮膚針叩刺法,這幾個穴位不能叩出血來,這種情況一般也不主張灸法。

五、緩解膝關節疼痛的穴位

犢鼻穴的位置:臏骨下面的臏韌帶兩旁有兩個眼兒,外側的叫:外膝眼,又叫犢鼻穴。這個地方易受風,揉這個穴位就可以袪風散寒、活血通絡,治療膝關節疼痛效果非常好。手法:按揉或敲打這個穴位,力度酸脹感為宜,三到五分鐘。提前按揉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

21箇中醫最常用的“穴位”,附高清圖和功效講解,收藏一下!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對治療腸胃功能有很好的作用,在膝關節周圍,對膝關節疼痛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尤其老年性的退行性關節炎,氣血不足。足三里穴的位置:外膝眼下四指(三寸)的距離就是足三里穴的位置。

陽陵泉穴的位置:膝關節外側下方有一個腓骨小頭,骨頭高點下方有一個窩,也就是足三里的斜後方。陵當秋講,泉指:水液、血液、津液,按揉可以滋潤我們的膝關節,緩解老化。手法:按揉或敲陵陵泉穴都可以。

六、安眠穴助睡眠

這個穴位在經脈學上叫安眠穴。安眠穴的位置:用你的小手指頭頂住耳垂,五指併攏,中指壓的位置就是安眠穴,它正好在髮髻裡,枕骨的邊緣上,睡不好的時候,睡前邊數數邊揉它。輕輕揉的時候,慢慢覺得眼睛有點酸澀,困的感覺,幫助人們更容易入睡和睡眠質量更高一些,尤其中醫用臨床針灸扎針的時候,效果特別好。


21箇中醫最常用的“穴位”,附高清圖和功效講解,收藏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