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蘇德戰場上有哪些令人驚歎的戰役?

李勇材


基輔戰役也被稱為基輔防禦戰役、基輔合圍戰,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圍殲戰,也被認為是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戰。這場戰役的勝利方德國,從戰術上來說是一次成功的傑作,不但獲得了富饒的烏克蘭和頓涅茨克,而且在整個基輔戰役中,德軍傷亡不足10萬,堪稱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而蘇聯紅軍卻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慘敗。

這場戰役發生於1941年7月7日至9月26日,持續了兩個半月,在正面300餘公里、縱深約600公里的地域上進行。最終蘇軍損失約70萬人,有66.5萬人被俘,被擊毀或繳獲884輛坦克,3718門火炮,3500輛車輛。經過此役,蘇軍不僅失去了大片國土,整個西南方面軍也消失了,其中五個集團軍、約60餘萬人慘遭殲滅。

根據蓄謀已久的“巴巴羅薩”計劃,德軍於1941年6月22日以146個師、3580輛坦克、4980架飛機向蘇聯發起閃電式突然襲擊。入侵德軍分為3個集團軍群:

北方集團軍群26個師由勒布元帥指揮,從東普魯士出發,穿越波羅的海三國,以列寧格勒為目標;

中央集團軍群49個師由馮博克元帥指揮,從華沙地區出擊,經佈列斯特--明斯克--斯摩稜斯克,直取莫斯科;

南方集團軍群39個師由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面向一望無際的烏克蘭麥田,以基輔為目標。

在此之前,儘管蘇聯對“巴巴羅薩'計劃渾然不覺,認為英國和德國戰爭見分曉之前,德國還沒有能力進犯蘇聯,但斯大林也採取了多項防範措施,包括將蘇聯的重工業和軍工工業逐步遷移到烏拉爾山以東,穩住東方的日本等等。而且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斯大林還把蘇軍最強的兵力和裝備,都配置給基輔軍區,也就是由基爾波諾斯上將指揮的西南方面軍。

當蘇德戰爭爆發時,西南方面軍已經擁有了高達87萬人的龐大軍隊,其中配備了1672架作戰飛機、火炮3923門、坦克4525輛,其中不乏當時最先進、威力最強大的T-34和KV-1坦克。由此可見,西南方面軍的兵力確實非常可觀,但指揮機構的決策失誤,加之陳舊的戰術安排,最終導致了這場蘇聯紅軍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慘敗。

德軍在“巴巴洛薩”行動開始後,在北部及中部戰線均獲得了勝利,只剩下南部方向西南方面軍,由於之前的烏曼戰役喪失了大部份裝甲力量,西南方面軍缺乏裝甲及機動力量。

隨著戰役的推進,1941年8月底,德軍第2裝甲集群及第2軍團從中央集團軍轉屬南方集團軍,繼續向南推進,在基輔以東與南方集團軍進攻部隊會合,從而完成了對蘇軍的包圍。此時德軍的參戰兵力已達到100萬,無論是兵力還是裝備,都已經對蘇軍西南方面軍形成了巨大的優勢。


實際上,早在德軍組織基輔戰役大合圍之前,時任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大將,就已經預見到了蘇軍西南方面軍將被圍殲的命運。他建議斯大林放棄基輔,撤回西南方面軍投入保衛莫斯科。但這一建議激怒了斯大林,不僅解除了朱可夫的蘇軍總參謀長職務,還將其派往前線。

此後,布瓊尼元帥也於9月11日再次向斯大林建議,請求批准西南方面軍從基輔向東撤退,但同樣遭到了斯大林的嚴詞拒絕,並免除了布瓊尼元帥西南方面軍總司令的職務,改由鐵木辛哥元帥接替他的指揮。

由於指揮部頻繁換帥,各軍及師的指揮官常常各自為戰,進而帶來了更大的被動。1941年9月16日,德軍第1裝甲集群與海因茨·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群的先遣部隊,在基輔以東200公里的洛赫維察會師,從而完成了對蘇聯西南方面軍的包圍。

所幸的是,西南方面軍的基爾波諾斯上將為保存最後一線希望,冒著被送上軍事法庭的危險,在德軍全部合圍之際,自行下令部隊全線後撤,令10餘萬蘇軍成功突圍逃出生天,逃出的將領包括布瓊尼元帥、鐵木辛哥元帥及政治委員赫魯曉夫。但這也無力挽回整個西南方面軍被圍殲的最終命運,基輔軍區作為當時蘇軍最大的軍區,在基輔戰役慘敗之後被迫推倒重建。、

在基輔會戰的兩個多月時間,蘇軍第5、第21、第37、第26集團軍大部,第40、第38集團軍之一部被殲滅,蘇軍西南方面軍五個集團軍的番號消失。蘇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參謀長圖皮科夫、政委布爾米什堅科在突圍中陣亡,包括蘇第5集團軍司令波塔波夫在內的66萬名蘇軍官兵被俘,884輛坦克、3718門火炮、3500輛車輛被德軍擊毀或繳獲。

基輔失守後,德軍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僅9月29日和30日兩天內,就有3.7萬人死亡。面對這次失敗,蘇共中央決定重新啟用朱可夫,而斯大林在緊急形勢下被迫釋放大批因大清洗被關進監獄的優秀軍官。

儘管蘇聯在基輔戰役中慘敗,但這並未影響到二戰的最終結果。由於基輔戰役把德軍拖住了一個月時間,打亂德軍原定進攻莫斯科的時間佈署,為蘇聯最高統帥部組織防禦提供了充足時間,隨著雨季來臨地面泥濘不堪無法行走,緊接著是更可怕的寒冷冬季接踵而來,對德軍而言簡直是災難的開始。這看似毫不起眼的一個多月,卻為後來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奠定了基礎。

有人甚至認為,發起基輔戰役而推遲進攻莫斯科,是德軍在二戰中犯得最大的錯誤,如果當時按照既定部署直取莫斯科,二戰的最終結局可能會有很大的變數。不過,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也沒有但是,我們回望那段血腥的歷史時,除了緬懷為正義犧牲的戰士,更多的要汲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

而斯大林也正是在親自指揮了基輔戰役並遭到慘敗之後,才客觀的認識到自己的軍事才能有限,從而把戰爭的指揮權交給了紅軍將領,而自己則重新回統帥全局的位置上。


軍備解碼


蘇德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令人驚歎的戰役有很多,在【一世明哥私家歷史】看來,至少有5大令人驚歎的戰役:

①基輔戰役。

蘇德戰爭初期的“基輔戰役”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包圍戰。基輔戰役發生於1941年7月7日-9月2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烏克蘭的一場大型包圍戰。戰役空前慘烈,至9月26日,基輔會戰結束,蘇軍第5、第21、第37、第26集團軍大部,第40、第38集團軍之一部被殲滅,65萬人被俘,是戰爭史最大的圍殲戰。

②斯大林格勒戰役。

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雙方傷亡估計約2,000,000人,以雙方無視軍人與平民區別而造成的傷亡著稱。斯大林格勒戰役是德國在二戰中的首次大規模戰敗,該戰役使得德軍在東線勝利的可能性完全消失、戰略主導權易手至蘇軍手中。

③列寧格勒戰役。

德軍圍攻列寧格勒從1941年9月9日開始,而圍攻全面結束於1944年1月27日。

列寧格勒圍城戰是近代歷史上主要城市時間最長、破壞性最強,和死亡人數第二多的包圍戰。

解放列寧格勒的1月27日後來被俄羅斯聯邦政府列為“俄羅斯軍人榮譽日”。④庫爾斯克戰役。

庫爾斯克戰役是二戰中最大的坦克會戰;也是二戰最大規模的對攻戰,德軍與蘇軍共出動了近8000輛坦克。參戰雙方共投入了約280萬名士兵,空軍部隊參戰飛機超過了5000架。

庫爾斯克戰役創下兩個紀錄: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最大規模單日空戰。

庫爾斯克會戰也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規模進攻。

庫爾斯克戰役是蘇德戰爭的分水嶺。戰役之後,德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並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蘇聯紅軍從這裡開始了收復國土的大規模進攻。

⑤柏林戰役。

1945年4月16日—5月8日的柏林戰役,是蘇德戰爭最後戰役:

蘇軍共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162個師共250萬部隊,另配屬7500架飛機、4.2萬門火炮、62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對手為德軍維斯瓦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共100萬人。

戰役於4月16日發起,先後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線。25日又對柏林形成包圍。蘇軍在對柏林的強攻中採取多路向中心突擊,經激烈巷戰,於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區,29日開始強攻國會大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 日德軍凱特爾元帥在柏林簽署向蘇軍和盟國遠征軍無條件投降書。整個戰役,蘇軍共消滅德軍93個師,殲滅德軍近100萬人。蘇軍傷亡30.4萬人。

柏林戰役的結局,標誌著法西斯德國的滅亡、蘇德戰爭和歐洲戰爭的終結。


限於篇幅,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或進入本頭條號《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讀私家歷史,品黔臺美酒


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蘇德戰場上創造了太多的令人驚歎的戰役。比如1941年的基輔圍殲戰役、最大的坦克戰庫爾斯克戰役、42年的刻赤登陸戰、勒熱夫—維亞濟馬戰役等。接下來俺要著重介紹雅西-基什尼奧夫進攻戰役。這場戰役是蘇聯紅軍在整個東線戰場上取得戰損比最高的一次戰役。

俄文版的雅西—基什尼奧夫進攻戰役示意圖

該戰役開始於1944年8月20日,結束於1944年8月29日,這場戰役蘇聯紅軍以烏克蘭第2、第3方面軍為主力,並在黑海艦隊和多瑙河區艦隊協同下完成,共投入了10個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2個空軍集團軍,共計投入兵力約125萬人,16000門火炮和迫擊炮、坦克和自行火炮1870輛、各式作戰飛機2200餘架。

而作為對手的德羅聯軍共計投入90萬人、7600門火炮和迫擊炮、坦克和突擊炮約400輛、作戰飛機810架.

戰役僅僅用了不到10天的時間便完成了解放摩爾達維亞,迫使羅馬尼亞退出軸心國。同時,奪取對德國至關重要的普羅耶什蒂油田的戰役預定目標。

此役,蘇聯紅軍完全擊潰了“南烏克蘭”集團軍群,殲滅了德軍22個師、擊潰了羅馬尼亞軍幾乎在戰場上的全部部隊,迫使後者倒戈。如此重創敵軍,導致整個東線南翼的德軍防禦崩潰,改變了巴爾幹半島的整個軍事政治形勢。

下面讓我們看看這場戰役的雙方損失:

蘇聯:

傷亡67130人,其中陣亡、醫治無效身亡和失蹤 為13197人,損失兵器:75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08門火炮和111架作戰飛機。

軸心國:

13.5萬人被擊斃、死亡和失蹤,208600人被俘。

戰損比為1:5.11。

1944年8月31日,烏克蘭第2方面軍部隊開入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受到當地居民的熱烈歡迎。


彼得堡的肥天鵝


蘇德戰場上令人驚歎的戰役實在太多。

先說一個德軍的例子。

1942年5月8日,德軍第11集團軍發起對刻赤的攻勢(德軍代號“鴇”Bustard行動),蘇軍第44集團軍當天就被突破5公里寬縱深8公里的地段。5月11日,德軍已經合圍了第47和51集團軍的部分部隊。蘇軍在抵抗8天后於5月16日刻赤失守,蘇軍儘管有優勢兵力(筆者注:克里木方面軍當時共有24.98萬人,裝備火炮3577門、坦克347輛、飛機400架;當面德軍約20萬人,裝備火炮2472門、坦克180輛、飛機近400架)卻不堪一擊,僅堅持一週,損失高達176566人。德軍宣佈俘敵169198人,擊毀和繳獲坦克284輛、火炮1397門、飛機323架 。

蘇軍戰後總結道“。。。有一點非常清楚,就是在刻赤地區,我們沒有建立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各集團軍都是各自展開成一個梯隊,在刻赤半島上沒有能夠實行快速支援的預備隊。因此敵人沿海岸實施的主要突擊能夠得逞。。”。

此後,德軍又充分發揮空軍優勢,使得塞瓦斯托波爾孤立無援,最終攻克了黑海艦隊主基地。兩次作戰的勝利,使得曼施坦因晉升元帥。

蘇軍的例子我比較欣賞白俄羅斯戰役。戰役中蘇軍先後圍殲德軍奧爾沙集團、維捷布斯克集團、博布魯伊斯克集團、明斯克集團,徹底擊潰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前出到東普魯士國境線和維斯瓦河一線,並在維斯瓦河對岸奪佔了若干登陸場。

白俄羅斯戰役是1944年蘇軍實施的戰役中規模最大的一次。蘇軍在有效隱蔽戰役企圖的前提下,集中了大量兵力、兵器,比較順利地實施了這次戰役。此次戰役第一次不僅在戰術縱深合圍了德軍集團,而且在戰役縱深亦合圍了德軍重兵集團。

蘇軍在戰役中軍隊每晝夜推進速度達到25—35千米,快速兵團的某些先遣支隊甚至達到75千米。高速度進攻使得德軍無法組織有效地退卻行動,從而陷入合圍。蘇軍在方面軍和集團軍都建立快速集群,進入戰鬥的時機也把握得比較好,在發展不順利時,迅速變更部署投入到新的方向上,大大加快了戰役進程。 此外,蘇軍航空兵力於主要方向,實施了沿正面廣泛機動,保證了主要方向上進攻的快速性。


榮華之武器堂


感覺單純從戰術上講,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絕對是了,曼施坦因的高超指揮風格表露無遺,被譽為“北頓涅茨的奇蹟”,當然這也是德軍在東線上的最後一次值得誇耀的戰役勝利。

1943年2月16日,蘇聯沃羅涅日方面軍下屬第40,69集團軍以及第3集團軍收復了哈爾科夫,德軍被迫從南面一條狹窄的走廊中撤退,這座烏克蘭“第二首都”,蘇聯第四大城市以及工業重鎮的收復,對於蘇軍士氣是一個非常大的鼓舞,一洗9個月之前慘敗於此的恥辱。然而這一勝利,連同先前收復斯大林格勒聚殲德軍第六集團軍的成就一起,極大助長了蘇軍最高指揮部中的盲目樂觀情緒,

斯大林隨即要求正在哈爾科夫南面進攻的西南方面軍司令瓦圖京,加速向第聶伯河的推進,迅速佔領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扎波羅熱一帶的渡口,阻止德軍撤到第聶伯河西岸,企圖趁機一舉殲滅曼施坦因麾下南方集團軍的主力。同時,大為惱火的希特勒也突然駕臨南方集團軍總指揮部,第聶伯河畔的扎波羅熱,要求他立刻收復哈爾科夫,曼施坦因在回憶錄中描述,兩人再次產生了一次激烈的辯論,曼施坦因堅決主張想解決哈爾科夫的蘇軍,就必須首先解除蘇軍對哈爾科夫以南第聶伯河渡口的威脅,鞏固側後方之後,再集結重兵反攻哈爾科夫。

曼施坦因根據德軍無線電監聽偵查和前沿偵查得到的消息表明,蘇軍已經是強弩之末,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已經遠離後勤基地250—300 公里,沿途的道路和橋樑被破壞殆盡;西南方面軍燃料只剩下0.5—0.75個基數,彈藥基數只剩下0.3—0.5個。蘇軍原有的機場被遠遠拋在後面,而新奪佔的前線機場則多數被撤退的德軍炸燬,導致部隊幾乎喪失了空中掩護;波波夫快速集群到2 月21日只剩下40 輛坦克,第3坦克集團軍在2 月18 日只有110 輛坦克。

與此同時,曼施坦因卻不斷得到了增援部隊,從西線調到東線南部的部隊包括第167、335步兵師。2—3月,第15、106、79、333步兵師也被調往南方集團軍群。上述部隊中,有2 個步兵師被作為預備隊。其中第167 師部署在波爾塔瓦,第15步兵師部署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同時,德軍裝甲兵力也得到了一定恢復:2月28日,東線德軍可動戰車數量增加到了902輛,另外還有919 輛坦克正在修理或輸送過程中。到了3 月,東線德軍戰車和自行火炮總數更是達到了2374 輛,其中一半左右屬於南方集團軍群。此時,曼施坦因麾下南方集團軍群一共擁有30個師(其中13個裝甲師和裝甲步兵、摩托化步兵師),雖然總兵力和裝甲車輛總數面對蘇軍依舊是1比2的劣勢,但已經較之1月份時大有改善,其基本戰鬥序列如下:

蘭茨戰役集群(2 月21日改為肯普夫戰役集群)

黨衛軍裝甲軍(第1、2、3 裝甲步兵師。2 月19日隸

屬第4裝甲集團軍),“勞斯”軍(“大日耳曼”師,第167、

168、320 步兵師)

第4 裝甲集團軍

第57裝甲軍(2 月2 日,第17、23裝甲師,第111步

兵師,“維京”師,2月11日第16裝甲步兵師,第23裝甲

師,第15 空軍野戰師,第111步兵師)、第48裝甲軍(第

6、11 裝甲師)

第1 裝甲集團軍

第3 裝甲軍(2 月初,第19 、27 裝甲師,“維京”師。

2 月11日第3、17 裝甲師),第40 裝甲軍(2 月11日第

7、11 裝甲師,“維京”師,第333 步兵師)

霍利德戰役集群(3 月6 日改編為新的第6集團軍)

第17軍,第29 軍(第79 步兵師,第23裝甲師),菲

特爾—皮克戰役集群(2 月21日隸屬,3 月3 日改稱第

30軍,2月11日第335步兵師,第3山地步兵師,第304

步兵師一個團)

按照曼施坦因的計劃,他首要的打擊目標,就是逼近第聶伯河的紅軍西南方面軍北翼突擊集團:第6 集團軍,第1近衛集團軍和波波夫快速集群。為此,他留下武裝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和“大日耳曼”師等部隊繼續牽制沃羅涅日方面軍,同時將撤離哈爾科夫的武裝黨衛軍裝甲主力(“帝國”和“骷髏”師),調往哈爾科夫西南的克拉斯諾格勒地域,配屬給第4裝甲集團軍,對紅軍突擊集團北部側翼構成威脅。

曼施坦因準備以黨衛裝甲軍,從克拉斯諾格勒打擊西南方面軍第6集團軍右翼;稍後,以第4裝甲集團軍第48 裝甲軍、第57裝甲軍攻打巴甫洛格勒,以切斷蘇軍退路;德軍裝甲第1 集團軍以4 個師的兵力,襲擊西南方面軍快速兵團的波波夫集群。戰役共動用11 個師,包括5 個裝甲師,3 個裝甲步兵師,3 個步兵師。

對於德軍的部署動向,蘇軍確實有所察覺,但沃羅涅日和西南方面軍司令部都認為,這不過是德軍為撤過第聶伯河而做的戰術調整。瓦圖京大獎繼續要求他的部隊全力衝向扎波羅熱和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他力圖在春季泥濘前在第聶伯河完成對南方集團軍群的合圍,然後直搗基輔。

2 月19 日夜間,黨衛軍裝甲軍首先對紅軍西南方面軍第6 集團軍發動反擊。“帝國”、“髑髏”裝甲步兵師對紅軍薄弱的側翼實施了出其不意的猛烈打擊。德國空軍第4 航空隊的俯衝轟炸機群向缺乏空中掩護的紅軍陣地傾瀉炸彈,而德國人的裝甲集群則在“虎”式坦克的引導下發動兇猛地衝擊。坦克質量上的絕對優勢加上戰術得當,使德國軍隊取得了一邊倒的勝利。“帝國”師擊潰了紅軍第4 近衛步兵軍,德國人強大的裝甲揳子得以在紅軍第6 集團軍的陣地上打開了一個30 多公里的大缺口。順著這個缺口,德軍高速向南推進,他們的目標是巴甫洛格勒。

紅軍第6 集團軍遭受的厄運,並沒有觸動瓦圖京。他依然頑固地認為德國人將撤退,並嚴令第6集團軍和波波夫集群繼續按照原定計劃前進。但在第二天的2 月20 日,波波夫集群也繼第6 集團軍後,遭到德軍第40 裝甲軍的打擊。波波夫現在只剩下25—40 輛完好坦克,油料供應幾乎耗盡,不僅沒有能力反擊,甚至連防禦都很成問題。眼看大難臨頭的波波夫,當天夜間請求瓦圖京允許他後撤,遭到了斷然拒絕。同時波波夫還受到了繼續進攻的指示。2月22日,蘇軍第25坦克軍距離扎波羅熱東北面只有10—12 公里。此前一天,扎波羅熱的德軍就可以看到蘇聯坦克;第1 近衛坦克軍也繼續向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推進,但此時,蘇第25 坦克軍已經遠離第6 集團軍主力近100 公里。而從南北兩面衝過來的德第48 軍和黨衛軍裝甲軍在23 日日終時,於巴甫洛格勒會合並封閉了蘇軍的退路。被包圍的蘇軍除了第25 坦克軍外,還有第267 步兵師和106 步兵旅。

為了幫助西南方面軍,北鄰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從2 月21 日開始,以第69 集團軍、第3 坦克集團軍的兵力向南突擊,企圖佔領克拉斯諾格勒,從後方打垮黨衛裝甲軍。但其投入作戰的第15、12 坦克軍,一共只有39 輛坦克,而且前進了沒多遠就因為油料中斷而停止了下來,加上德軍“大日耳曼”師等部隊的強力阻擊,沃羅涅日方面軍的進攻未能成功。

直到2月25日,蘇軍最高統帥部才意識都事態嚴重性,下令西南方面軍的右翼部隊撤至北頓涅茨河地區,由於德軍兵力有限,油料不足,包圍圈扎的並不十分緊,只有大約9000名蘇軍被俘,德軍在打掃戰場時,發現了蘇軍遺留的23000 具屍體,615 輛坦克,354 門火炮。

在紅軍西南方面軍被曼施坦因擊退,向北頓涅茨河退卻的同時。哈爾科夫方向的紅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已經把左翼—第40、69 集團軍、第3坦克集團軍的陣地,暴露給了曼施坦因。曼施泰因下令,迅速把第4裝甲集團軍調到這個地區,在北頓涅茨河沿線的巴拉克列亞附近建立起橋頭堡,準備和“肯普夫” 集群一道,向哈爾科夫發動強大攻勢。

3 月6 日,完成了進攻部署的德軍正式開始了向哈爾科夫的攻勢。曼施坦因下令將主攻方向移到了紅軍第69 集團軍和坦克第3 集團軍的結合部,並投入了黨衛裝甲軍和第48 裝甲軍。前者的坦克沿著公路攻擊西面的瓦爾基;後者則從西南迂迴東面的搭拉諾夫卡。蘇軍在這一線力量單薄,防線很快就被德國坦克拉開一個15 公里寬的口子,德國裝甲縱隊得以沿著這個口子迅速北上,並向哈爾科夫靠攏。3 月7 日,德國“勞斯”軍也加入了進攻,並把紅軍坦克第3 集團軍殘部趕到了北面的姆扎河一線。在進攻和遏制蘇軍反擊過程中,“虎”式坦克再度取得了巨大成功。德軍“大日耳曼”宣稱,其配屬的2 輛“虎”,在一個小村裡從1230—1500 米距離上,前後擊中了34 輛蘇軍坦克。

3月10日,在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西面,德中央集團軍群所屬的第52 軍(4 個師)、第7 軍(3個師),也開始攻打紅軍第40集團軍。德軍已經從南面進逼博戈杜霍夫,該城第二天被“大日耳曼”師攻佔;第4 裝甲集團軍則從北面迂迴哈爾科夫。當天午後,“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已經進抵該城北郊,“帝國”師從西面和南面逼近。由北面、東面、南面去往哈爾科夫的通道,均遭到德空軍的攻擊!天空被德第4 航空隊出動的1800 個架次飛機所主宰。

3月11日,黨衛裝甲軍為了拿下哈爾科夫作為獻給希特勒420壽辰的禮物,一面以“髑髏”師在第320 步兵師配合下,繼續向哈爾科夫北面迂迴,割裂第69 集團軍和第3 坦克集團軍的聯繫,切斷紅軍的退路;一面以“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帝國”師衝向城市;而第48 裝甲軍則從東面加以配合。帝國師為了完成這一任務,特地組建了哈梅爾戰鬥群,以武裝黨衛軍第三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團為基礎,還得到了髑髏師下屬第三提奧多爾.艾克裝甲擲彈兵團的加強。到了3月12日,哈梅爾戰鬥群在坦克和火炮支援下,已經接近哈爾科夫火車站。

3月12—14日,蘇德兩軍在哈爾科夫城內展開激烈的巷戰。“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在紅軍抗擊下損失慘重,到3 月13 日只剩下22 輛可以使用的坦克,而“虎”式坦克早就全部受損退出戰鬥。但在3 月12 日,“帝國”師已經抵達了市中心的主要火車站,並和“希特勒”師一道逐漸清除了蘇軍的抵抗據點。而紅軍坦克第3 集團軍在城外的退路已經被德軍切斷,只能由第2 空軍集團軍利用夜航飛機進行補充。

3月14日晚上,沃羅涅日方面軍指揮官戈利科夫被迫下令放棄哈爾科夫。3 月15 日,守衛該城的紅軍第17、19 步兵旅和第179坦克旅向東突圍。3月16日,黨衛裝甲軍重新佔領了哈爾科夫。從紅軍奪回哈爾科夫到他們再次失去這座城市,時間正好過了1 個月。

攻佔哈爾科夫後,德軍又把目標對準了哈爾科夫北面的重鎮別爾哥羅德,別爾哥羅德於3 月18 日陷落。設在這裡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部以及督戰的華西列夫斯基在清晨就逃之夭夭,撤離到北面的奧博揚。由於遭到德軍從西、南兩面展開的進攻,紅軍第69集團軍只得退過北頓涅茨河,留下第40 集團軍在別爾哥羅德西面繼續抵抗。

在3月4日—25日21天的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中,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和西南方面軍第6集團軍,死亡失蹤被俘45000 多人,傷病也超過4萬。喪失的技術兵器,包括坦克322 輛,飛機110 架,火炮迫擊炮3185 門。蘇軍陣亡人員中包括第15 坦克軍軍長,蘇聯英雄稱號獲得者科普佐夫。

隨著蘇軍後續增援部隊的不斷投入,以及春季冰雪融化帶來的泥濘,雙方戰線在3月底開始出現了難得的平靜,剛剛戴上橡葉騎士十字勳章的曼施泰因,發現由於自己在哈爾科夫的成功,使得蘇軍戰線在中央和南方集團軍群的夾擊下,於奧博楊/庫爾斯克附近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突出部,如果能夠用南北夾擊的鉗形攻勢消滅這一突出部的蘇軍,拉直戰線,騰出更多的機動部隊,則東線的戰略態勢很可能會再次有利於德國,這個構思,最終為1943年7月的庫爾斯克會戰埋下了伏筆。


用戶69792950182


庫爾斯克戰役是二戰裡最大的坦克戰役 這次戰役創造了的單日最大坦克戰 和單日最大空戰 希特勒不甘失敗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 希特勒用自己手中的威信又一次拼湊出了一隻軍隊 為了奪取庫爾斯克的石油 糧食資源 想逆轉局勢 但是戰前 蘇聯方面根據英國的情報 還有近期一些異常 判斷超出德軍正在準備反撲 於是戰前雙方都做了充足的準備 德軍集結了數量最多的裝甲車輛 和戰鬥機 德軍的4號 虎式 豹式 斐迪南殲擊車 bf109 東風自走炮 斯圖卡轟炸機等武器裝備全部登場 蘇軍的t34 su85 su76 su100 圖2強擊機悉數亮相 雙方相遇後爆發了最大的鋼鐵之戰 普羅霍夫卡坦克大決戰最慘烈 蘇軍的裝甲部隊有這絕對的質量優勢 德軍的武器質量則是最好的 彌補了數量不足的劣勢 但是德軍武器質量大 機動性差 故障率高在戰場上暴露出來 蘇軍的武器雖然質量不行 但是蘇軍經過艱苦奮戰 加之可靠的武器 最終數量壓倒了質量 蘇軍最終撕開了一個口子 德軍敗局已定 此役 德軍大量裝甲部隊全部被殲 蘇軍也是慘勝 雙方人員都有巨大傷亡 由此使帝國走向衰亡


社總千象


蘇德戰場令人驚歎的戰役,,,德軍從莫斯科城下撤退就開始了,基埔戰役,塞瓦斯托波爾,奧德薩,斯大林格勒,哈爾科夫,庫爾斯克及後期蘇軍反攻階段實施的解放烏克蘭,白俄羅斯的戰役,都是大兵團作戰,雙方互有勝負,總體是德軍面臨的戰事每況俞下,蘇軍越戰越強最終將戰線推向波蘭,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巴爾幹半島並解放了這些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