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有恒,是一个读书人最高级的修养


曾国藩:有恒,是一个读书人最高级的修养


据说,蒋介石晚年把曾国藩当做偶像,也想成为一代圣人,曾如法炮制看到美女动心了,就回家在日记里反省,骂自己是禽兽,然而,时世不同,修养不够,蒋介石终究没有成为圣人。

提起曾国藩,我们首先想到他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第一功臣,他一介书生,统筹全局,屡败屡战,排除万难,平息了太平天国的起义,维护了满清的封建统治,而且能够功成名退,把个人境界做到极致,与唐代郭子仪并称“古今之完人”。

曾国藩一生有三大成就:①创建湘军,粉碎了太平天国,打败了所谓的“异教徒”,使中国传统文明免遭毁灭。②兴办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③积聚人才,如彭雪琴、容闳、赵烈文、丁日昌、李鸿章等,组建了神州第一幕府。这其中任何一个成就都可以让他名留青史,让人不得不好奇他身上的过人之处。

从张宏杰教授写的《曾国藩传》,我们得以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一窥曾国藩的生平要事。

曾国藩:有恒,是一个读书人最高级的修养


其中,“人但有恒,事无不成”是他一生的写照。

01、七考秀才,愈挫愈勇

曾国藩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族中,他的祖父一直想让曾家出个秀才,但曾国藩的父亲从20多岁考到40多岁,一直考了20多次才勉强考中秀才,仕途如此不顺,所以他祖父就把希望寄托在孙子曾国藩身上。但是曾国藩也考了七次才考中。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天资其实是很普通的。湖南湘乡当时还流传着他的一段故事,说是曾国藩小时候读书非常刻苦,有一天晚上,家人都睡下了,他还在背诵《岳阳楼记》,这时,有个小偷趁机爬到房梁上,等这个小孩背完了,好下来偷东西,结果,小偷在房梁上睡了一觉醒来,发现曾国藩还在背,最后实在是忍不住了,就跳下来对他说:“你这个笨孩子,这有那么难嘛,你还不会背!”说完夺下他手中的书本,“砰”一下拍在桌子上,就把这篇文章洋洋洒洒从头背到尾,然后扬长而去。曾国藩呆呆着看着眼前的一幕,还没反应过来。

曾国藩:有恒,是一个读书人最高级的修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资质其实很差,但是非常刻苦用功,试想大冬天的晚上谁不想躺在被窝里睡觉,更别说反复地背一篇文章!

虽说曾国藩如此刻苦,但他考秀才也是考了7次才考中。连续落榜六次,这失败的打击和同乡的嘲讽,并没有击败曾国藩,反而让他形成了愈挫愈勇的性格和了“尚拙”的人生哲学观,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也为他科举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像盖房子,如果地基打的牢,房子就盖的比别人高。

02、平定叛乱,耗时十二载

1850年底,太平天国运动在金田爆发,从广西一直打到湖北,人数发展近30万人,各地清军节节败退。

到了1852年,曾国藩被派去江西担任乡试主考官,由于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只好改道回家为母亲守孝。

当时湖南湘乡也不安宁,随后曾国藩又接到朝廷的任命,令他在湖南组织团练,抵抗太平天国。但是由于时局所限,曾国藩以守孝之名拒绝了。

当此危难之际,在他的好友郭嵩焘、左宗棠等人的劝导以及父亲的点化之下,曾国藩抛开杂念,果断出山,立志办好团练。

曾国藩作为一个儒生,从没有过带兵打仗的经历,他面临的困难是一重接一重的,而且他建立的湘军并不被当时的官僚所认可,因此,还要自行筹备钱粮。

但曾国藩既然立下志向,岂肯轻言放弃。他写信给自己同乡为官的好友,让他们给予资助。

他苦练湘军,亲自摸索和锻炼,把这支军队当做拯救天下的最后希望,所以当之后武汉、安徽等地被太平军攻城的时候,皇帝令他出兵援助,坚持首战必须胜利的曾国藩,拒不出兵。

曾国藩:有恒,是一个读书人最高级的修养


曾国藩一边顶住重重压力,一边全力投入造船、练勇、筹饷之中,历经千辛万苦,一年之后,水陆两师的筹建终于初具规模。

1854年初,曾国藩带领湘军由衡州水陆并发兼程北上长沙,迎战太平军。

出师第一战虽然小挫,但早几天出兵湘潭的塔齐布军队大获全胜,使太平军在长沙的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湘潭大捷成了清军和太平军战斗以来的一次转折点。

之后整整十二年,曾国藩排解万难,以失去两个亲兄弟,数万名湘籍老乡英勇牺牲,自己三次自杀,数度濒危的代价,才换来了平定太平天国这一捷报,就此,一举成名!

曾国藩以一己之力,维系了清朝的统治,让中国传统文化免于被太平天国全盘摧毁的命运,如果没有他拖着满身是疾的身躯苦苦抵抗太平军,也许历史就会改写。

03、勤写日记,反省过错

曾国藩从十四五岁就开始抽烟,两年之中就成了老烟民,受到老师的训斥后,开始了第一次戒烟。

为了表示戒烟的决心,他将自己名字由“子城”改为 “涤生”,表示痛改前非,洗涤新生。

“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意思就是昨天的我死了,从今开始我就是一个全新的人。

可是对于年少气盛的人来说,这戒烟哪有那么容易,于是第一次戒烟失败。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在林则徐禁烟宣传的影响下,曾国藩响应号召,决心再次戒烟。虽然他抽的不是大烟,但毕竟都是烟。

为了表示此次戒烟的决心,曾国藩当着家人面把祖传的烟袋捶碎,并发誓:“从今永不吸烟!”

但只要出门在外,看见别人抽烟,曾国藩的嗓子便会痒起来,这时再遇上他人敬烟,盛情难却,又情不自禁地抽上几口。

所以,第二次兴师动众的戒烟,又以失败告终了。

俗话说:事不过三,曾国藩32岁时,身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的他彻底认识到:这一辈子如果连戒烟都做不到,还能成什么大事。

这次是真的成功了,他用的方法就是我们小时候睡前写日记。

通过每晚写日记反省自己这一天的得失,然后督责自己。

我们大部分人都写过日记,但是能一直坚持写下去的是极少数人,但是曾国藩是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了,那他到底是怎么坚持到底的?

原来,他写完日记之后就给朋友传阅,请他们做点评,用外力来监督往往比自己用自控力来强的多。

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极限的,自己监督自己都是有盲点的,不容易做到彻底,但是人都有自尊心,通过自己的朋友监督自己,往往是最有效的。

曾国藩:有恒,是一个读书人最高级的修养


除了戒烟,曾国藩还用这个方法修正自己的其他缺点,比如,自傲,多言等

曾国藩把这个习惯坚持了一生,就算之后在外带兵打仗,他也是把自己的日记定期抄写送回老家,给自己的兄弟子侄们看,一来是给他们做个榜样,二来就是让他们监督自己。

我们都知道,性格是深值于人的本性之中,是多年形成的,与人的血肉交融成一个整体,通过一时半会儿的“慢火煮”不会彻底改掉,只有用一生的时间去“慢火温”,才有可能慢慢化解。

因此在修身起始阶段重要的是猛,在进行时阶段最重要的是韧,因此曾国藩一生最推崇的品质就是有恒。

要做到有恒,当然是不容易的。通过曾国藩的日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这一生就是不断自我磨砺的一生,一天也没停止修炼的脚步,从青年到老年,曾国藩都生活在不停的自省中,每天都在日记中反省自己的缺点,修正自己的行为。

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磨练中,曾国藩的气质、性格渐渐发生了变化:他做事越来越有恒心,有毅力,待人接物越来越宽厚、周到和真诚,朋友也越来越多多,他的品质越来越纯粹。

有人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加半个曾国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