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被殺之後,其彪悍凶殘的涼州兵團主要將領命運如何呢?

群雄並起,戰亂不斷的東漢末年,其實各軍閥之間較量極其簡單粗暴,孰強孰弱,只要拿起拳頭一對一碰撞就能知曉,誰的拳頭更硬將成為勝者。換句話講,所謂拳頭更硬就是指誰掌握的軍隊實力更強大。當時強悍的幷州、涼州、匈奴、屠各、湟中義從、西羌等士兵戰鬥力屬於最高層次,其下有丹楊兵、青州兵等等。

天下強勇,百姓所畏者,有並、涼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義從、西羌八種,而明公擁之,以為爪牙,譬驅虎兕以赴犬羊。>>> 《後漢書·鄭太傳》

董卓被殺之後,其彪悍兇殘的涼州兵團主要將領命運如何呢?

董卓從公元189年入京掌控權力起,至公元192年被人謀殺,共四年,他能獨攬權力的強大後盾為彪悍兇殘的涼州兵團,那麼他死後,涼州兵團的命運如何呢?看一下涼州兵團主要將領的其後人生軌跡。

原班人馬

東漢時期以函谷關、大散關為地域界標,函谷關東面稱之為關東;函谷關和大散關之間稱之為關中;大散關以西稱之為關西。

董卓被殺之後,其彪悍兇殘的涼州兵團主要將領命運如何呢?

董卓受大將軍何進之邀出兵至關東之前,大概手上有三萬多人,出關西之後兼併其他兵團,巔峰時期達到十餘萬人。故此,涼州兵團主要將領可分為兩大類,其一為出關西之前原班人馬,其二為出關西之後加入兵團的將領。

董卓出關之前,其主要將領為:

董卓被殺之後,其彪悍兇殘的涼州兵團主要將領命運如何呢?

其中,胡軫和楊定官職相對高,史書上稱兩人為涼州大人,但具體官職不清楚;牛輔、董越、徐榮、段煨為中郎將;李傕、郭汜、樊稠、張濟、賈詡為校尉;李蒙、王方、張繡官職不清楚,但可以推測不會高於中郎將。

楊定和王方籍貫沒有詳細記載,但兩人為涼州人的幾率大,那麼只有中郎將徐榮不是涼州人,涼州兵團幾乎以清一色涼州人為核心,畢竟同鄉人生活習俗相同,相比外鄉人溝通更方便,其凝聚力也更強。

那逐一看一下原班人馬將領們的其後人生軌跡。

董卓被殺之後,其彪悍兇殘的涼州兵團主要將領命運如何呢?

-胡軫(?~192)

:投降之後,王允派遣二位涼州大人胡軫和楊定去勸導李傕等人,但他們反感王允的目中無人的傲慢態度,只是招兵而回;之後,王允派遣胡軫和徐榮到新豐征討李傕等人,徐榮戰死,胡軫率軍投降,李傕等人掌控朝廷之後,歷任東郡太守、司隸校尉。

初平三年(192),相傳他誣陷處死與己有仇的左馮翊功曹遊殷,一個月後,被遊殷的冤魂索命而死,傳聞比較玄乎,但病死是千真萬確,側面反映出胡軫與同僚們關係並不融洽。

當初,以胡軫為大都護,帶領騎都尉呂布等人,率軍征討孫堅,但是與呂布關係不和,呂布故意在營中製造騷亂,孫堅趁機攻擊,取得大勝,胡軫帳下都督華雄被斬殺。進而反映胡軫個性強,與同僚關係不融洽的一面,還能反映涼州兵團內部舊人與新人之間不可避免的利益衝突。

-楊定(?~196):涼州兵團重新掌控長安之後,歸附於李傕,歷任鎮南將軍、安西將軍,興平二年(195),背叛李傕,後來在張濟的協調之下和好。

興平三年(196),升遷為後將軍,護送天子東遷,他與段煨素來不合,期間攻擊段煨之營,李傕等人救援段煨,楊定大敗,本來打算返回藍田,但撤退之路被郭汜所阻,從而出逃荊州,可是遭到劉表的驅逐,追擊之中戰死。

董卓被殺之後,其彪悍兇殘的涼州兵團主要將領命運如何呢?

-牛輔(?~192):董卓女婿,失去靠山的他不知所措,疑神疑鬼,變得很神經質。有一天深夜,其士兵背叛逃亡,引起營內騷亂,牛輔以為發生兵變,帶著金銀珠寶,與親信胡赤兒等五六人,倉皇逃亡,途中被胡赤兒等人貪其財而被殺。

-董越(?~192):董卓死後,涼州兵團幾位大將中,只有他和牛輔未投降,但是董越被牛輔所殺。說起來很荒唐,當時心理素質極差的牛輔,疑神疑鬼,占卜之後才與人會面。

董越來找牛輔當天,正好占卜之人為董越常以鞭笞的筮人,於是筮人趁機報仇,向牛輔說占卜結果為"來人與自己不是一條心。"牛輔信以為真殺死了董越。

-段煨(?~209):董卓撤退長安之時,安排段煨屯駐在華陰,期間他大搞農業生產,不侵擾百姓,使得百姓安家樂業。

興平二年(195),迎接天子東歸,供給衣食;之後歸附於曹操,建安三年(198),前往黃白城,擊殺李傕,夷其三族,因功封為鎮遠、北地太守,累遷光祿大夫、,建安十四年(209),壽終正寢。

-徐榮(?~192):徐榮可謂董卓軍中第一悍將,在汴水之戰中打敗曹操;在梁東之戰中擊敗孫堅。只可惜,與胡軫一同討伐李傕、郭汜等人之時,因胡軫投降,徐榮寡不敵眾而戰死。

他是董卓出關之前,涼州兵團主要將領中唯一非涼州人,雖然史料中沒有準確記載其死因,然而不能排除被一同派遣討伐的胡軫,事先與老鄉李傕、郭汜等人預謀,設計陷害的可能性。

董卓被殺之後,其彪悍兇殘的涼州兵團主要將領命運如何呢?

-李傕(?~198):董卓、牛輔死後,李傕、郭汜、張濟等人依賈詡之計,準備攻打長安,途中原涼州兵團所屬樊稠、李蒙、王方等將領們也加入到隊伍裡,到達長安之時,共十餘萬人,打敗呂布等人攻佔長安。

此後,李傕、郭汜為首的涼州兵團,掌控朝政,胡作非為,危害天下。建安三年(198),在黃百城被曹操部下斬首。

-郭汜(?~197):掌控長安之後,李傕和郭汜相互稱兄道弟,熱乎了一段時間,但蜜月期過了之後,相互爭鬥權力,反目為仇。還鬧出,李傕挾持皇帝,郭汜挾持公卿百官,相互爭鬥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荒唐劇情。

在漢獻帝東遷期間,被楊奉、董承、李樂、韓暹、胡才等人打敗,建安二年(197),被自己部將所殺。

-樊稠(?~195):攻破長安之後,李傕和馬騰鬧矛盾,馬騰聯合韓遂進攻,於是李傕派遣樊稠、郭汜等人迎戰,大敗馬韓聯合軍,樊稠追趕至陳倉。

不知什麼原因,樊稠與老鄉韓遂(金城人),握手言和,各自退兵返回,從而引起李傕的猜疑,李傕設置鴻門宴,指使外甥胡封在宴會上刺死李傕。

-張濟(?~196):與李傕、郭汜等人一同攻破長安之後,張濟未留在長安,而是駐屯於弘農。護送獻帝東遷之時,與楊奉、董承等人鬧矛盾,聯合李傕、郭汜等人一同阻止皇帝東遷,結果失敗。

建安元年(196),因軍隊缺糧攻擊穰城,不幸中而死,其部隊由從侄兒接管。

董卓被殺之後,其彪悍兇殘的涼州兵團主要將領命運如何呢?

-賈詡(147~223):起初在牛輔手下當校尉,董卓死後勸導李傕、郭汜等人攻取長安,禍害天下,其責也不能免。李傕等人失敗之後,先投奔段煨,之後投奔張繡。

在曹操和袁紹決戰(官渡之戰)前夕,勸導張繡歸附曹操,碰到明主的賈詡屢出計謀,協助曹操統一北方,暗助曹丕成為曹操接班人,曹丕稱帝之後,拜其為太尉,黃初四年(223),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

賈詡為與荀彧、荀攸、郭嘉、諸葛亮等人並肩的超一流謀士,"七十古來稀"的古代,何況戰亂不斷的動亂年代,能活到七十七歲,真可謂長壽,由此可知,賈詡為處世之術極其高明之人。

-李蒙(?~195):興平元年(194)九月攻入長安的涼州兵團各路將領,按功勞受封賞,李蒙任命為撫軍中郎將,但好景不長,興平二年(195),李傕在宴會上殺死樊稠和李蒙。

-王方(?~?):生卒年月不詳,只有與李傕、郭汜等人一同攻擊長安記錄,無其他記錄。

董卓被殺之後,其彪悍兇殘的涼州兵團主要將領命運如何呢?

-張繡(?~207):叔父張濟死後接管其部隊與劉表聯合抵抗曹操。在淯水之戰中,突襲曹營,致使曹操痛失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與超級保鏢典韋,之後相互間還有過幾次戰爭。官渡之前前夕,張繡採納賈詡的建議歸順於曹操。

投降之後,張繡參加過官渡之戰,在南皮擊破袁譚,還其女兒嫁給曹操的兒子曹均,與曹操成了親家,官至破羌將軍。建安十二年(207),北征烏桓途中病死。

出關後加入人馬

董卓出關之後,暫駐在河東觀望時局,等待時機,此時,原白波軍將領楊奉與其手下徐晃加入涼州兵團;董卓入京之後,唆使呂布殺死執金吾丁原(原為幷州刺史),吞併其幷州兵團,隨之幷州兵團所屬將領張遼也併入涼州兵團;董太后(漢靈帝生母)侄兒董承也加入涼州兵團。

董卓被殺之後,其彪悍兇殘的涼州兵團主要將領命運如何呢?

-呂布(?~199):大家都熟知"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呂布此人雖然勇猛無比,但其人品不敢恭維,之所以《三國演義》中被張飛稱為"三姓奴家",小說的此種描述,並非無中生有而是有事實根據。

起初呂布在丁原麾下混跡官場,後來殺死丁原成為董卓的義子,再之,在王允的運籌之下,呂布又殺死董卓,故此,反覆無常的呂布稱之為"三姓奴家"綽綽有餘,事實上其反覆無常表演還未結束。

之後,被李傕、郭汜打敗,投奔袁紹、張揚、劉備等人,忘恩負義的呂布又趁機攻佔收留他的劉備地盤-徐州,後來曹操親自出馬至下邳城討伐,城被攻破之後絞死呂布。

-張遼(169~222):呂布敗亡之後,歸順於曹操,之後戰功累累,成為世人皆知的"五子良將"之一,黃初元年(220年),病死於江都,官至前將軍。

-楊奉(?~197):原來為黃巾軍餘部白波軍將領,後來歸附於李傕,後來李傕與郭汜相爭之時,脫離李傕自立門戶,護送天子東遷,因功拜為車騎將軍。後來被曹操擊敗,投奔袁術、呂布,之後被劉備設宴誘殺。

董卓被殺之後,其彪悍兇殘的涼州兵團主要將領命運如何呢?

-徐晃(?~227):年輕時為河東郡小吏,後來跟隨楊奉,曹操擊敗楊奉之後,歸順於曹操,與張遼相似,因功勳卓著,被世人稱之為"五子良將"之一,太和元年(227)年去世,官至右將軍。

-董承(?~200):漢獻帝的嬪妃董貴人之父,漢靈帝表兄弟,起初跟隨牛輔,護衛天子東遷有功而拜為衛將軍,建安四年(199),升遷為車騎將軍。

受漢靈帝衣帶詔,聯合劉備、種輯、吳子蘭、王子服等人密謀誅殺曹操。不幸,建安五年(200),密謀洩露而董氏家族遭誅殺。

結語

董卓死後,就如樹倒猢猻散,失去主心骨的涼州兵團成了一盤散沙,將領們為了生存各自忙乎,或者相互勾結,或者相互殘殺,或者投奔明主,或者遠走高飛,有了各自不相同的人生結局。

所列的共19位將領中,楊定、張濟、呂布、楊奉、董承,共5人被兵團外部人所殺;牛輔、董越、徐榮、李傕、郭汜、樊稠、李蒙,共7人被兵團內部人所殺;胡軫、張繡、張遼,共3人病死;段煨、賈詡、徐晃,共3人壽終正寢,王方1人,不知其死因。

董卓被殺之後,其彪悍兇殘的涼州兵團主要將領命運如何呢?

由此可知,被人殺死比率為63%,超過一半,其中內部互相殘殺的比率37%,被外部人所殺比率為26%,從而可以推測彪悍兇殘的涼州兵團內部矛盾甚大,還與其外部人結下的仇恨也不少,其中再次禍害天下的主角李傕、郭汜、樊稠三人是兵團內部人之間互相殘殺而死,是不是罪有應得的表現呢?

相比之下,病死、壽終正寢的人中,除掉胡軫之外,其他張繡、張遼、段煨、賈詡、徐晃等五人,雖然曾經同屬於一個集團,但他們的表現與其他人決然不同,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舉,也沒有被人指責的大惡行,此種行為是不是壽終正寢的重要原因之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