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那些“貳臣”官員,最後都成了這樣的下場

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繼位,可以說這位皇帝是一個性格陰沉多疑,剛愎自用,獨斷專行、嗜殺伐的暴君,有史料記載,自他執政以後,換了11個刑部尚書,14個兵部尚書,誅殺7個總督,殺死巡撫11人、還逼死1人。最終導致身邊的大臣們人心惶惶,朝不保夕。清兵入關後他們不得不為自保而考慮成為“貳臣”。

明末清初那些“貳臣”官員,最後都成了這樣的下場

在中國歷史上成為“貳臣”的官員有先例,這些人通常會受到人們的唾罵,但在明朝末年卻有相當一部分明朝大臣冒著天下大不韙,冒著被史官寫進“貳臣記”遺臭萬年的罵名依舊作出了棄明投清的舉動,而這些成為“貳臣”的官員最終下場如何呢?

明末清初那些“貳臣”官員,最後都成了這樣的下場

劉良臣,北直隸人,原來是明朝遼陽隸屬於祖大壽的一名武將,任職遊擊,駐守在大淩河,這劉良臣真是人不如名,在明崇禎七年(1634年)在大淩河與清兵發生衝突苦戰數日,兵敗沒有守住臣節,叛明投清。崇禎七年被清朝授予三等清車都尉,順治五年(1648年)在甘肅任職,作為甘肅總兵領導並參與了鎮壓當地回民的叛亂,不幸戰死。

明末清初那些“貳臣”官員,最後都成了這樣的下場

孫定遼,也是遼陽人,與劉良臣同時駐守在大淩河,是一名副將,能征善戰,投降清朝後一直帶領部隊征戰沙場,而且總是帶頭衝鋒,參與了攻打太原,揚州、江陰,平定江南,立下赫赫戰功,回京授副都統。順治四年(1647年)王光恩與他弟弟王光泰叛亂,自稱明鎮武伯,劫掠襄陽。孫定遼在武昌聽到此消息,率兵援救,不敵退走河灣,途中遇到急流,落馬溺水而死。

明末清初那些“貳臣”官員,最後都成了這樣的下場

孔有德,明清之際遼東蓋州衛(今遼寧省蓋縣)人,字瑞圖(約1602-1652)。崇禎初年為登州參將,是毛文龍的一名部將,崇禎四年(1631年)率領自己的部下增援先遣部隊,卻在吳橋起兵叛明投清,降清的時候不僅把精銳的部隊帶過去,還帶了當時一流的武器,從而大大提升了清兵的實力,後來清朝便封他為恭順王。1652年在和南明李定國的戰鬥中,因為失敗而自殺。

明末清初那些“貳臣”官員,最後都成了這樣的下場

王鰲永(1588年-1644年),字克鞏,山東淄川羅村鎮窵橋村人。 還是進士出身,曾任湖北宜城縣令。清兵入關之後王鰲永將多爾袞迎入劫後僅存的武英殿。多爾袞大喜就封他為戶部侍郞兼工部侍郞,招撫山東、河南。後來清兵佔領京城就派王鰲永至青州(益都),任山東總督,招撫明朝殘餘勢力。不幸的是李自成派趙應元攻打青州,王鰲永被抓後大罵不停,趙應元因此大怒就將王鰲永肢解。

明末清初那些“貳臣”官員,最後都成了這樣的下場

還有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當時吳三桂手中還有十幾萬的兵力,李自成和明朝都十分惦記著這塊肥肉,都希望吳三桂能夠投靠自己,而吳三桂也是為了陳圓圓最終選擇投降清兵,最後將清兵引入關內,擊敗李自成部隊,成為清軍成功路上的最大幫手。 而後“不甘寂寞”的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背叛清朝,最後未能善終。

明末清初那些“貳臣”官員,最後都成了這樣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