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消費貸餘額猛降80%,轉型導流前景未明

互金商業評論獲悉,截至2019年末,紐交所上市公司、互聯網折扣電商唯品會(NYSE:VIPS)旗下“唯品花”的消費信貸餘額大降80%,且去年金融業務收入僅3億元左右。去年下半年,唯品花轉型導流平臺後,互聯網金融業務在唯品會整體佈局中正日漸邊緣化。

消費信貸餘額減少八成

互金商業評論瞭解到,唯品會旗下消費金融產品“唯品花”自去年下半年正經歷艱難的轉型和調整,截至2019年底,客戶消費信貸餘額下降至13億元,和2018年末的57億元相比,劇降80%。2016年、2017年、2018年,唯品花客戶消費信貸餘額(不包括對供應商發放的貸款)分別為33億元、47億元、57億元。

唯品會消費貸餘額猛降80%,轉型導流前景未明

供應商貸款方面,截至2017年末和2018年末,未償信貸餘額分別為15億元和13億元;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供應商貸款餘額為7.2億元。

唯品會消費貸餘額猛降80%,轉型導流前景未明

用戶數量方面,2016年,唯品金融的用戶數量約為240萬人;截至2017年末,唯品金融的客戶數量增長至500萬。2018年二季度,580萬用戶使用唯品花;2018年四季度,唯品金融的消費信貸用戶數約640萬。這大概是唯品金融消費信貸的高光時刻。到了2019年一季度,唯品花的活躍用戶下降到了550萬

根據唯品會2019年年報,2019年其活躍用戶數增至6900萬人,同比增長14%。照此計算,唯品花的活躍用戶數僅為8%,整體看,用戶對平臺消費信貸接受度並不高。

唯品會消費貸餘額猛降80%,轉型導流前景未明

收入方面,2018年和2019年,唯品會互聯網金融業務收入大約為2.1億元、3億元,在唯品會總收入佔比約為0.3%,無論是收入規模還是佔比,都沒有取得突破性發展。和唯品會上市以來穩步上漲的業績和股價相比,唯品金融已經成為唯品會一塊舉不起、放不下的雞肋業務。

慘遭薅羊毛後轉型導流平臺

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從2019年三季度起,唯品會金融業務開始轉型,由聯合貸款轉向助貸,大量對接銀行、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等資金方,按照唯品會高管在2019年度業績電話會上的說法,唯品會正逐漸轉型為一家導流平臺。

唯品會互金業務轉型的主要原因或許是隨著規模的擴張,其資產質量風險暴露,不良風險急劇升高。雖然唯品會2017年以後沒有公開披露具體的違約率和不良數據,但互金商業評論從唯品會用戶群和各種貸款論壇上了解到,2017年四季度,尤其是2018年推出取現功能後,唯品花似乎淪為眾多現金貸“老哥”薅羊毛的樂園。

唯品會消費貸餘額猛降80%,轉型導流前景未明

而現金貸老哥敢於薅唯品花羊毛的原因是,唯品花逾期不上徵信,很多用戶獲得消費額度後,在平臺購物後變現,從而導致唯品花逾期情況比較嚴重。有不少唯品花用戶甚至購買黃金、手機等商品,然後轉手套現。

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唯品花一度遭遇合作金融機構撤離。據財經網報道,2019年“雙十一”期間,唯品花停止為部分用戶提供服務。其給用戶的解釋是,停止服務與其合作資金方變動有關。2020年1月份以後,唯品會接入了新的資金,才重新恢復對部分用戶授信。

佈局互聯網銀行、消費金融先後受挫

唯品會互聯網金融業務起步較早,但發展並不順利。早在2013年,唯品會就成立了金融事業部。2014年,唯品會成功拿下保理牌照,2016年,唯品會收購了第三方支付公司浙江貝付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支付領域的佈局。

最初,唯品金融曾試圖藉助電商平臺打造互聯網金融生態圈,並推出了五大產品:消費信貸唯品花;供應商貸款產品“唯易貸”、理財產品“唯品保”、保險代銷“唯多利”、個人徵信產品“唯品信用分”。

2015年,唯品會曾計劃與內蒙君正聯合發起設立內蒙古北方網商銀行,後來無疾而終。2018年10月,唯品會又試圖聯合富邦華一銀行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四川唯品會富邦消費金融,不過迄今仍未有實質進展。

個人徵信方面,2017年5月,唯品金融向唯品會全體會員開放唯品信用分的查詢通道。但是,在監管停止批准個人徵信牌照之後,2019年末,唯品分悄然下架,2020年2月18日,廣州品訊徵信有限公司註銷。唯品會金融佈局再次受挫。

目前,唯品會唯一剩下的業務除了支付外,大概只有消費信貸了。唯品會早在2014年就在上海和廣州分別獲得了一塊小額貸款牌照,其中上海唯品會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註冊於2015年,註冊資本5億元人民幣,按照上海監管要求,小貸公司槓桿僅為0.5倍,上海唯品會小貸公司放款規模不得超過2.5億元。

廣州唯品會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註冊資本3億元,按照廣州監管要求,小貸公司槓桿不得超過2倍,廣州唯品會小貸公司放款規模不得超過6億元。

僅憑這兩塊牌照,唯品會是沒有辦法做大消費信貸規模的,按照2018年末,唯品會70億元個人和供應商消費信貸餘額計算,唯品會金融業務很有可能超過監管規定的槓桿上限了。

2017年,唯品會曾試圖剝離唯品金融獨立發展,但後來由於騰訊和京東投資而推遲。目前,唯品會似乎不再有剝離唯品金融的念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