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讨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讨好”

前几天幼儿园老师跟女儿视频。

老师问:你想不想老师呀?

我女儿脱口而出:不想。

我没觉得怎样,婆婆急了,视频结束后,教训女儿说:老师问你想不想她,要说想!记住了没有?!

我反驳:妈,你不要教她这么说话,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不说脏话就行,这么大孩子,老师不会介意的。

我也是一直警惕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所以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向来主张她有什么说什么。不过我也明确感觉到,那天氛围有点尴尬,孩子和老师聊了几分钟就挂了。我觉得是孩子不适应,应该过几天就好了。

不怕讨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讨好”

不怕讨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讨好”

幼儿园老师们是轮流每个周都跟孩子视频的,因为担心疫情期间孩子在家时间太长,跟老师生疏了。

又过了一个周,轮到她的班主任刘老师跟女儿视频,问了同样的问题。

可能女儿记得奶奶的话,要回答想老师,但是内心又真的不想,于是她就支支吾吾不说话。

班主任又耐心地问了一遍,说:想念都是相互的,老师想你了,你呢?

我女儿一下子释然了,开心的说:我也想你了。

我相信女儿在那一刻并不是真的想老师了,她可能只是一下子找到了说想念的理由,就是因为想念是相互的,是这么个道理,就可以这么回应,而不是违背自己的内心说不想说的话。老师给孩子建立了一个说出想念的连接。

不怕讨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讨好”

我默默佩服这老师,简单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引导了孩子礼貌回应,也避免了尴尬。老师的引导让女儿打开了话匣子,跟老师聊了半个多小时,聊得很开心。

有一天她突然问:妈妈,什么时候再轮到刘老师和我视频?

我相信,她现在是真的想念刘老师了。

爱子心切,使我们在教育上很容易会陷入一种执念,过分警惕或过分放松,导致偏执,不能理智地思考和分辨,错失了更好的教育方式。我也是,比如我警惕的讨好型人格,相信也是很多家长在警惕的。家长经历的人和事比较多,身边不乏有些讨好型人格的人,我们能感觉到他们在生活中和职场上的委曲求全,有些家长本身就是这种人格,深受其害,所以力求从孩子最小的时候就避免这种人格的形成。殊不知,我们过分的避免,也无意中屏蔽掉了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一些善意和修养。

不怕讨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讨好”

不怕讨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讨好”

讨好型人格为什么那么受警惕?不是因为它“讨好”,而是因为讨好的代价是委屈自己,所以“讨好”、说好话本身没有错,错在压抑了自己的感受。我们害怕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失掉了自己的个性,我们更要警惕孩子因为过分“不讨好别人”而变得自私、冷漠,失掉了善意和修养。

01 过分警惕讨好型人格,导致孩子自私自大或冷眼旁观

如果我们跟孩子说,不要讨好别人,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的,那他会非常开心的,因为那是让他自己舒服的方式,是相对容易做到的。孩子的思维是简单的,他们会果断的让自己绝对舒服,丝毫不顾忌别人的感受,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膨胀、自大或者对别人的事情冷眼旁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相信这些都不是家长的初衷。

所以我们不能过分警惕讨好型人格,虽然没有委屈自己,却委屈了别人。

不怕讨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讨好”

02 “讨好”别人,做有温度的孩子,收获更多温暖

为什么有些孩子人缘很好,身边不乏有小朋友围着玩,而有些孩子就被人冷落?因为那些人缘好的孩子有温度,会照顾到别人的感受,让人觉得与他交往很舒服很温暖。舒服,才是人际交往的最高境界,不是只让自己舒服,是让别人也舒服。

我们小区有个叫伊一的小女孩,四岁。每次见她出去玩都带两个玩具,遇到别的小朋友就分享给人家一个,两个人一起玩。她身边就经常围着一群小朋友,因为她比同龄的孩子生日都大一些,你会经常听见有人亲切地喊“伊一姐姐,伊一姐姐”。

她带两个玩具是讨好别人吗?是的。

那她因此觉得委屈了吗?没有。

相反,她收获了很多好朋友。

不怕讨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讨好”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教孩子去“讨好”别人。这里的“讨好”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顾忌到别人的感受,传递善意和善良,从而自己也会收获温暖。

不怕讨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讨好”

如何教孩子正确的“讨好”别人,但不陷于讨好型人格呢?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讨好”的出发点,必须尊重孩子的选择,必须守住原则和底线。

01 让孩子明白“讨好”的原因

我们教孩子说好话,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我们说话做事不可只顾自己,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要体谅别人,理解别人。所以,当我们教孩子这么说这么做的时候,一定要解释给孩子听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

对快递员叔叔,你可以说谢谢,也可以不说,不说也不会有人责怪,但是说了就会传递一份温暖。可以向孩子解释送快递的艰辛,风雨无阻,你的一句谢谢会让快递员叔叔觉得没有那么辛苦。

电梯里遇见邻居,你可以打招呼,不打也无所谓,但是打招呼会让人觉得被尊重,或许邻居正心情不好,你的一个小小的招呼就给了人家一天的好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不怕讨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讨好”

02 不要强迫孩子说好话,尊重孩子选择

这应该就是说好话但要避免陷入讨好型人格的核心了。不尊重孩子、强迫孩子说好话有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是孩子说了,但不是发自内心的,可能是受大人的压迫,这样说出来的好话是虚伪的,违背了我们要传递善良和善意的初心,也容易陷入讨好型人格;第二个结果是孩子没说,遭到大人的批评教训,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引发其他心理问题。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在公共场合不会说好话,没礼貌,给自己丢了脸。那是大人的虚荣心在作祟,切记不可把大人的虚荣心凌驾于孩子的自尊心之上。

我们要耐心跟孩子解释说好话的出发点,但解释完了之后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孩子还是不能理解和接受,没有关系,给他们时间去理解和消化。教育孩子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别说是这种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极端的教育。

不怕讨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讨好”

03 “讨好”要有原则和底线

底线通常是来规定做人做事不能太坏,但其实做好事也不能过度,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讨好型人格就是因为没有原则和底线,才委屈了自己,放弃了自己应得的尊重和利益。

比如我们教孩子出于善意去帮助别人,但如果到头来别人不领情甚至怪罪自己的孩子,那就得不偿失了。我们必须肯定孩子的善举,我们更要告诉孩子维护自己的尊严。

我们传递善良,但不能被善良绑架和伤害。

不怕讨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讨好”

不怕讨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讨好”

避免任何东西,都是一种消极的表达方式,目光聚集在负面的东西上,去规避不好的行为。我们更需要用阳光的心态去寻求答案,把目光放在正面的东西上,去引导积极的行为。

我们不想让孩子说脏话,我们告诉孩子哪些话不要说。与其这样,我们不如多教给孩子一些赞美的话,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不想让孩子贪玩,告诉孩子老老实实在家呆着。与其这样,我们不如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与书为伴。

我们不想让孩子整天看电视,把电视关上,电源拔掉。与其这样,我们不如多花时间陪陪孩子,带孩子出去玩。

我们不想让孩子陷入讨好型人格,告诉孩子不要委屈自己。与其这样,我们不如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颗善良的种子,让孩子懂得关心别人,散播善良,去收获更多的爱。

不怕讨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讨好”


我是 ,点一下关注,欢迎分享育儿经,表达不同观点,我们一起养宝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