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譚嗣同英勇就義時的社會百態

1898年,是大清王朝歷史上,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具有極其重要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日益覺醒的中國知識分子,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在光緒皇帝的支持下,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和生產力。因為1989年為中國曆法的戊戌年,史稱戊戌變法。又因為這場改良運動,從6月份開始到9月份,就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 ,光緒皇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又稱“百日維新”。


民族英雄譚嗣同英勇就義時的社會百態

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舉起屠刀,斬殺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等6名維新派中堅,史稱“戊戌六君子”。當譚嗣同走向刑場時呈現的別樣社會百態,讓這位民族英雄的慷慨就義變得格外令人深思憂慮,令人扼腕長嘆。


民族英雄譚嗣同英勇就義時的社會百態

1.譚嗣同。這位民族英雄本可臨難保命,先有梁啟超勸他一起逃跑,後有被抓入獄後江湖豪傑準備劫法場,都被他斷然拒絕。梁啟超後來跑到日本避難成功,最後晚節不保,成為全國知名的保皇人物。江湖中的至交大刀王五幫他收屍運回湖南老家安葬。上蒼一次次把保命的機會降臨到他面前,他一次次又主動失去這些機會,只因為他一心向死。他用兩句話表明殺身成仁的心志,一句是“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有之,請自嗣同始!”;另一句是“我自橫刀仰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兩句話都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的想法很樸素,就是想用自個的命自個的血,喚起民眾的覺醒。臨刑前,他高呼: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讓刑場陷入死一樣的寂靜。劊子手沒有想到他是這樣的不怕死,圍觀的老百姓沒有想到他是這樣的不惜命。

2. 老百姓。譚嗣同走向刑場的道路兩邊,聚集了數不清的老百姓。在這些百姓眼裡,譚嗣同的父親是朝庭高官,面前鋪著一條金光大道,這樣的人竟然要造反,是千刀萬剮的亂臣賊子。為了表明他們的態度和憤恨,他們把準備買回家過冬吃的大白菜,一顆顆扔到譚嗣同的身上、臉上,也一顆顆砸到譚嗣同的心上。他們不知道,如果是為自個,譚嗣同的生活不知比他們要好多少倍。譚嗣同是為了他們才走上刑場的。好多年後,中國當之無愧的良心和脊樑魯迅先生感嘆道:“先覺的人,歷來都被陰險的小人,昏庸的群眾排擠、壓迫、放逐、殺戮,中國人格外兇”。

3.劊子手。都說最毒婦人心,對“戊戌六君子”,慈禧太后恨之入骨,原來是打算凌遲這些大逆不道之人,但是迫於國際影響,只能暗中授意用無刃刀,美其名為要這些人“走得好好的”。 上有命令,下有行動。這道懿旨給了劊子手們表演的廣闊空間。砍頭分為兩種,一種是快刀,一刀下去幹脆利索;另一種是他們的秘器,一把叫做“大將軍刀”的無刃鈍刀,人不是被砍死,而是像鋸子一樣一刀一刀割肉。譚嗣同被割了30多刀才斷氣,痛苦無比,慘狀無比。

4.老父親。譚嗣同的父親叫做譚繼洵,出身進士。譚嗣同出生時,譚繼洵任職湖北巡撫,是正兒八經的清朝地方大員。譚嗣同被抓捕殺頭,譚繼洵作為封疆大吏,沒有為兒子求情,而是為譚嗣同題寫了一副輓聯:謠風遍萬國九洲,無非是罵;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這一年,譚繼洵75歲了,雖然心懷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但由於政見不同,他看著兒子走上刑場,保持了一個官員對清王朝的忠誠,同時他又期盼兒子沉冤昭雪,字裡行間暗暗表達對兒子的讚許。這位集清朝大員與罪犯父親於一身的老人,當聽到兒子受刑時的悽慘,當聽到兒子受刑時百姓的叫罵,心中到底是什麼滋味呢?

歷史在遺忘中,一步步走向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