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袁崇煥,曾經有哪些史料或文章後來被發現是歪曲篡改過的?

JIDIJI


說起袁崇煥,我們都知道,他原本是明朝末年的一位抗清名將,他的功績絲毫不亞於南宋初期的岳飛,但他的命運又和岳飛極其相似,最後死的比岳飛還慘。岳飛是抗金名將,他曾把不可一世的金軍打的丟盔卸甲,抱頭鼠竄。然而就這樣一位戰功顯赫的戰將,最後沒有死在敵人的手裡,卻死在了自己人的刀下。他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入獄,最後又被宋高宗趙構下旨屠殺在風波亭中,成了一個千古冤案。而袁崇煥在對清軍的作戰中,和岳飛一樣令敵人聞風喪膽。但袁崇煥最後被敵人施反間計,讓崇禎帝信以為真,直接以磔刑處死。死的極其悲壯!


中國雄風


老規矩,先說結論——袁崇煥這個人,其實很簡單的,明末根本沒什麼爭議,殺他之前審了好幾個月,並不是皇帝一時衝動。此人的本質,可用一句話略作總結:才能平庸,卻膽大妄為;嘴炮一流,可行不符言。

但是,袁崇煥的存在卻對大清王朝“得國最正”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明。

要詆譭崇禎,無需謾罵,無需汙衊,只需要誇獎一個人——袁崇煥,就好了。

因為袁崇煥是被崇禎幹掉的,所以只要死命地捧袁崇煥,把他說成千古偉人,而如此偉人,竟然被崇禎幹掉了,所謂自毀長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把崇禎與歷史上宋高宗(殺岳飛)之流歸為同類。

當然了,安撫大明百姓的工作還是要做,所以該誇崇禎的,還是得誇,只是誇的內容要改一改,要著力宣傳他很勤政,很認真,很執著,至於精明能幹之類的,可以忽略忽略。總而言之,一定要表現人物的急躁、衝動,想幹卻沒幹成的形象。

而要樹立這個形象,就必須借用袁崇煥。之後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把袁崇煥樹立為英雄,沒有缺點,戰無不勝,只要有他在,就有大明江山,再適當渲染氣氛,編實錄,順便弄個反間計故事,然後,在戲劇的最高潮,偉大的英雄袁崇煥—— 被崇禎殺掉了。

多麼愚蠢,多麼自尋死路,多麼無可救藥。

就這樣,在袁崇煥的嘆息聲中,崇禎的形象出現了:  一個很有想法,很有能力,卻沒有腦子,沒有運氣,沒有耐心,活活被憋死的皇帝。

最後,打出主題語—— 如此皇帝,大明怎能不亡?收工。

袁崇煥就這樣變成了明朝的對立面,由於他被捧得太高,所以但凡跟他作對的(特別是崇禎),都成了反面人物。

肯定了袁崇煥,就是否定了崇禎,否定了明朝,清朝弄到這麼好的擋箭牌,自然豁出去用,所以幾百年下來,跟袁督師過不去的人也很多,爭來爭去,一直爭到今天。

說到底,這就是個套!



歷史課代表張大同


1626年,明將袁崇煥在寧遠城大敗努爾哈赤親自統率的後金大軍,並以重炮擊傷努爾哈赤,取得著名的寧遠大捷。努爾哈赤愧恨交加,,認為是自己起兵多年來第一次重大挫折。袁崇煥也因此受到明朝廷的倚重,崇禎帝繼位後、更起用他為兵部尚書,委派他督師薊遼。袁崇煥一時被譽為明之抗金長城。

崇禎為什麼會突然改變態度,堅持處死他一度倚重的袁崇煥?

有些史料指出是因為袁袁崇煥率兵入援京都時,沒有及時阻擊金軍,使金軍將城郊許多外戚、宦官的園林毀壞殆盡,這些人紛紛聯名向皇帝控告袁宗煥。

明朝滅亡後,這一事件的內幕才陸續披露出來,一些學者認為導致袁崇煥被殺的主要原因是崇禎帝中了後金的反間計,把袁崇煥當作暗通後金的內奸錯殺了。

據《南雷文約·機公神道碑銘》記載,提出這一計策的是後金丞相范文程,皇太極用此計抓獲了幾名明太監,押解到大營,假裝要殺他們,范文程阻止說:“袁崇煥既然準備獻城,這些太監將來也要為我們所用,何必要殺他們呢?”便放太監們離去。太監逃回宮將此事密報崇禎,崇禎就是根據這一情況決意殺掉袁崇煥。按這種說法,范文程在這件事上似乎也太頭腦簡單了,不像一個老謀深算的能臣,如此機密之事明告被俘太監,然後再放回去,故意做作,明眼人一看即穿、崇禎帝也不會愚蠢到輕信如此淺薄的把戲。一般認為這一材料所述經過不可信。

據《清史稿》記載,反間計的另一情況是,鮑承先、高鴻中奉皇太極之命抓獲明太監楊某,押在大帳外。然後,安排二人在帳內向皇太極密語,稱袁崇煥將獻城。楊某假裝睡著,偷聽到關鍵的數語。幾天後,金軍有意放鬆戒備讓其逃歸。此事便經楊某密報崇禎皇帝。

經學者深入探討,傾向性的意見是袁崇煥被冤殺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皇太極的反間計,同時又與明廷內部矛盾有關。

內閣首輔錢龍錫是力主重用袁崇煥的主要大臣,而大學溫體仁蓄意排擠錢龍錫,便借攻擊袁崇煥而加罪錢龍錫。據《歐波漁話》所載溫體仁寫給其弟的家書稱:自己曾幾次秘密上疏皇帝,誣陷袁崇煥引敵長驅,形跡可疑,並牽連到內閣首輔錢龍錫,說他私下勾結邊臣。溫體仁不無得意地說崇禎帝詔令捕袁宗煥下獄,與他的密疏直接有關。

還有一些材料表明,袁崇煥之死與魏忠賢餘黨無中生有的誣陷也有干係。崇禎帝繼位後捕殺、放逐魏忠賢餘黨,定為叛逆案,餞龍錫是主持者,因而為逆黨殘餘分子切齒痛恨。他們多次誣衊錢龍錫收取袁崇煥數萬金的重賄,關係密切。臣相交結守邊大將,這是皇帝最為忌憚的事。崇禎帝因此動怒,敕刑官五日內給袁崇煥定罪,處以嚴刑。

這樣說來,似乎魏忠賢餘黨的誣陷是導致袁崇煥被冤殺的主要原因。





高小炮


袁崇煥本質就是一個鑽營,自我吹捧,而又沒有什麼能力的官僚,當時百姓對他恨之入骨,被殺之時紛紛“爭啖其肉,皮骨已盡,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而止,所謂活剮也,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䭛之,食時必大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數賣盡,這描寫真是痛快淋漓。

歷史事實,當時誰也沒有給袁崇煥翻案,都是坐實了的罪。據僖宗實錄記載:寧錦之戰滿桂違抗袁崇煥命令出擊有所斬獲,袁崇煥就把功勞攬到自己身上,不料滿桂在皇帝面前否認了這個說法。造成兩人決裂,滿桂後被當上督師的袁崇煥趕出遼鎮,等北京戰役時候,滿桂跑到金鑾殿當眾脫衣把身上箭傷指給崇禎和內閣,哭訴袁崇煥想射死他,崇禎於是傳袁崇煥和滿桂當殿對質,史載袁崇煥不能答,這成了擊倒袁崇煥的最後一根稻草,朕以東事付袁崇煥乃胡騎狂逞...功罪難掩,暫解任聽勘.

崇禎登基時,袁還是一個老百姓,層層提拔,官至封疆大吏,袁向朱由檢要錢要權要糧,朱由檢全部答應,甚至把自己的私房錢內庫銀都給袁崇煥,看人不順眼,袁崇煥私殺了牽制滿清八年之久的一品武官毛文龍,崇禎也什麼沒說。當時袁當著皇帝和文武大臣:五年平遼,朱由檢聽後十分開心。

袁崇煥成了手握重兵大臣,皇太極再度進攻,一路打到北京,袁率領幾萬鐵騎只追不擊。回援路上沒有一戰。簡直是戰爭史上的一件奇事。

一百多年後,乾隆開始為袁平反,因為當時反清復明鬧的很厲害,要打造崇禎的昏君樣板,被殺的袁理所當然就成了英雄。弘曆起居錄有記載乾隆下令毀掉袁崇煥審問卷宗。袁崇煥當時不是下獄就殺的。有長達八月的審訊。長達八月的審訊記錄滿清一卷也沒留下。在乾隆之後轉身一變,就成了民族英雄。簡直可笑


浪漫詩人魯智深


據《明史》記載:會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龍錫故主定逆案,魏忠賢遺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輩謀興大獄,為逆黨報仇,見崇煥下吏,遂以擅主和議、專戮大帥二事為兩人罪。三年八月,遂磔崇煥於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貲,天下冤之,初,崇煥妄殺文龍,至是帝誤殺崇煥。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

《明史 袁崇煥傳》給出的結論:袁崇煥是明朝的忠臣,清朝派遣間諜,加上明朝內部人的構陷,最後冤殺了袁崇煥。然而清初人計六奇編纂的《明季北略?逮袁崇煥》記載,袁崇煥被逮捕以後,京城人都很高興,等到被凌遲處死,人們爭相買他的肉吃,不一會割下的肉就賣完了。

袁崇煥是忠臣。袁崇煥守衛遼東有功,如果袁崇煥想叛亂,沒有必要等到敵軍打到京城下,才通敵賣國。如果他真想借機把軍隊拉到城內,發動叛亂,身為主帥的他,不會輕易進城被崇禎打入監獄。

袁崇煥有點冤。袁崇煥的悲劇,很大一部分是他自己做事的原因,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在當時制度下,皇帝才是天下的主人,自己在外兵權在握,應該想方設法避嫌,但是上文所列的事情,他一再做些讓皇帝懷疑的事情,最終導致自己悲劇。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貫廣東東莞石碣,通籍廣西梧州(籍貫爭議)。明朝末年薊遼督師。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於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京師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認為與後金有密約而遭凌遲處死。袁崇煥雖為抗清名將,但也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有《袁督師遺集》存世,今人輯有《袁崇煥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