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過度負責的父母嗎?如何讓孩子長大?

你是過度負責的父母嗎?如何讓孩子長大?

親子教育輔導中,最常遇見的,其實是“長不大的孩子”。

這些長不大的孩子,他們的自我很小、對自己沒什麼信心、挫折容忍度很低、不想承擔責任、沒有自己的想法。

在為本教育歷來的親子諮詢案例中,我們發現,有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往往都有個過度負責的父母。

什麼是過度負責?

什麼叫做過度負責呢?就是擔了太多不屬於你的責任。

所以要知道什麼是過度負責,第一件事情,就必須分得清楚,哪些是孩子的責任,哪些是父母親的責任。

我常問:“起床是誰的事?寫功課是誰的事?考試是誰的事?管理自己的時間,是誰的事情?”

若身為父母,你可能會說:“是孩子的事。”但是下一句就會說:“可是…,我不能不管啊。”

為什麼父母親會過度負責

針對這個“不能不管”,我最常聽到父母說:“如果我不管,他的未來怎麼辦?如果我管了,至少他還會做一點。”、“我的老公、學校老師,都會說我怎麼不帶好孩子。”

所以,發現了嗎?很多父母的“不得不”背後,其實心中有許多的複雜的情緒:

(1)期望孩子的未來,或許隱瞞了父母的自卑:“我不希望孩子的未來,跟我一樣辛苦/被別人看不起。”

(2)失控感與無能感:“如果我不要求,那代表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用我不喜歡的方式生活,但我卻無能為力。”

(3)而身為父母,最深的恐懼是:“我害怕我是個失敗、糟糕的父母。”

所以當週圍的人、整個社會都告訴你,你“應該”要多給孩子學才藝、要考上第一志願才有好未來,四面八方來的期待排山倒海地來,身為父母,會很焦慮自己做不好,就會“更想”做些什麼,以撫平自己的焦慮。因為我會害怕我自己就像是“他們”所說的,那麼糟糕。

因此,我認為父母的過度負責,並不是父母的錯。而需要去理解自己在社會中的處境,就能對自己多一點寬容。

而帶孩子,除了“方法”之外,更是一個修行,學習如何意識到,我現在的“管”,是孩子的需要,還是我的需要?更是一個如何意識與面對自己焦慮的過程。

為什麼過度負責會讓孩子長不大?

孩子的“長大”是需要練習的。

長大代表什麼?我個人認為,長大其中一項意義是:“我是否有勇氣,相信我能做到某些事情,而且不過度害怕失敗。”

要能做到這件事情,就必須讓孩子有機會“親身體驗、付出努力”,不論是花力氣去唸書準備考試、在家幫忙做家事、上臺或參加比賽。不論成功或失敗,都是孩子的回饋與禮物。

所以當父母,太常跨過了那條線,過度擔起了屬於孩子的責任,例如在功課與成績要求上,比孩子還要緊張,甚至過度地催促,要不就是造成親子關係的衝突而失去焦點,就算真的因為“父母的脅迫”而達到目標,孩子會慢慢地學到:“我做到這件事情,是因為有個人在逼我,我才做得到。”

如果孩子不覺得事情的結果與自己有關,那孩子自然無法培養起自信心、無法學會“長大”。

如何讓孩子長大?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大約小學的時候,父母就曾經告訴過我:“你要好好唸書,可能會有一個好的學校的未來,或是不認真唸書,做一些辛苦的工作,你自己決定。那是你的人生。但你的未來怎麼樣,只要不作奸犯科,我們也都支持。所以你自己決定。”而他們也真的幾乎沒有因為我的學業成就說過任何一句話。

我覺得只要透過“對話”的方式,對孩子傳遞出一個重要的立場是:“這是你事情,你的人生,你自已負責。但如果有什麼困難,我會陪你一起想辦法解決。”孩子自然就有心理空間與勇氣去闖蕩、去經驗成功以及面對失敗,而這就是父母能做到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了。

只是我必須再次強調,親子關係是有彈性的,互動中只要不“過度”,能夠看懂跟孩子的互動並調整才是最重要的。

這篇針對父母去寫,不代表孩子沒有責任。而是在孩子的生命中,父母往往是影響最大,也最能夠幫得上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