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直言: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個會“忍”的好母親

最近,不少家長都在吐槽:隨著孩子的年紀增長,壞習慣也越來越多

不聽家長的話、不肯按時睡覺、吃飯拖拖拉拉、到處亂扔東西、還喜歡整蠱人、簡直讓人氣得跳腳!

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家長只是忍得了一時,等到下次再有相同的事情發生,還會開始打罵孩子,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沒有好處的。

李玫瑾教授直言: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個會“忍”的好母親


孩子會如此地不聽話,是因為還不足夠自律。養兒就是一個修煉家長的過程,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家長要成為一個心胸寬廣的“忍”者

李玫瑾曾說過: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個會“忍”的好母親;

李玫瑾教授直言: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個會“忍”的好母親

這3件事上越能忍,孩子越自律

  • 1、忍住不發脾氣

經常對孩子發脾氣,久而久之會形成易燃易爆的性格,看到孩子犯了小錯,即使沒有對孩子發脾氣的念頭,也會變得違心地開始罵孩子。

孩子經常受到父母的責罵,他會變得沒有安全感,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受到這種氛圍的影響,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暴躁易怒,也會變得更加叛逆,更加不聽家長的話。

李玫瑾教授直言: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個會“忍”的好母親

家長們要學會控制情緒,無論孩子做了什麼錯事,先要讓自己冷靜下來,理智平和地和孩子溝通,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李玫瑾教授直言: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個會“忍”的好母親

  • 2、忍孩子的磨蹭

很多孩子喜歡磨蹭,但是一些家長比較不耐煩,會不斷地催促孩子,他們認為通過給孩子壓力,孩子動作就會更快一些,但這樣的做法是起到反作用的。

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也被別人一直催促,是否會產生不爽的心理,然後動作會更拖拉呢?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會這樣的。

李玫瑾教授直言: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個會“忍”的好母親

作為家長要學會忍耐孩子的磨蹭;

比如說小明總是出門上學磨蹭,他的媽媽可不著急,就由著他繼續磨蹭,等到他遲到了被老師處罰了,他嚐到苦頭後,就會變得更加自律去規範自己的行為。

李玫瑾教授直言: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個會“忍”的好母親

  • 3、忍住不插手

很多家長都喜歡為孩子“包乾一切”,總是隻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孩子,覺得孩子能力不行,就不讓孩子自己動手,或者是看到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就會中斷孩子的行為,然後罵罵咧咧地把剩下的活攬在自己身上。

愛插手的父母,是直接扼殺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很難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這樣孩子也不會有進步。所以父母要懂得解放自己的雙手,多讓孩子嘗試。就算孩子做得不是很符合心意,也要忍住不插手,反而要多鼓勵。

李玫瑾教授直言: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個會“忍”的好母親

培養孩子自律,從這2點入手

  • 提前約定

想要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就要把孩子當做是一個小大人,和他在日常生活中約法三章。在做某一件事情之前,跟他約定好需要做的是什麼,其中要注意些什麼,在多少時間內完成,如果做不到需要承擔怎樣的後果等。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說到做到,讓孩子知道不認真完成的代價。

當孩子清楚之後,就會慢慢形成責任感,會更加自律。

李玫瑾教授直言: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個會“忍”的好母親

  • 樹立榜樣

保持自律的家長,才能教育出獨立、自律的孩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所以父母在和孩子的相處中,要給孩子看到自己自律的一面,要有原則地做事,用自律的生活作風去帶動孩子變得更好。

忍耐的過程是艱辛的,但最終會長出甘甜而柔軟的果實,這個柔軟的果實,可以幫助孩子變得更加自律、更加獨立。

李玫瑾教授直言: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個會“忍”的好母親

不要小看了孩子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保持冷靜的情緒和寬容的胸懷去看待孩子,學會忍耐,這才是智慧父母的表現。

李玫瑾教授直言: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個會“忍”的好母親

父母不要跟2~4歲的孩子講道理,孩子是不會明白的,超超媽認為更適合用繪本故事等方式,通過孩子的思維讓他們改掉懶惰的壞毛病。

超超媽分享2本有關自我管理與時間觀念的繪本——《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與《寶寶好品格經典童話》。

李玫瑾教授直言: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個會“忍”的好母親

《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用貼近孩子生活的浣熊一家的故事,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養成好習慣,塑造健全人格。

《寶寶好品格經典童話》彙集了10個經典的童話故事,如《灰姑娘》、《石頭湯》、《堅毅的小錫兵》等等,讓孩子從故事中學到人生道理,改掉壞毛病。

李玫瑾教授直言: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個會“忍”的好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