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里发现有稻飞虱,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防治?

桂南莹姐


蹈飞虱是水稻种植中常发的虫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对水稻造成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有的水稻因此感染了矮缩病,有的大幅减产,甚至绝收。所以,一旦稻田出现蹈飞虱,就必须及时防治。

蹈飞虱发生严重的田块,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水稻生长旺盛的田块。有些农民认为,水稻的产量和施氮量成正比,施氮量越大,产量越高,便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施加大量的氮肥,结果造成水稻旺长;这种田块的水稻植株高大茂密鲜嫩,是蹈飞虱的最爱,所以,蹈飞虱发生的也特别严重。

第二,水稻植株密度大的田块。蹈飞虱喜欢生活在潮湿,空气不流畅的地方,有的农民栽植水稻时不懂得合理密植的重要性,单纯的认为,水稻的密度大,产量会更高,便加大了水稻的栽秧量,造成水稻植株密度过高;这样的田块,蹈飞虱同样虫口严重。

水稻田里一旦出现蹈飞虱,该如何防止呢?

在具体生产中,有两种防治稻飞虱的方法效果很好,具体介绍如下:

一,废机油灭虫法。在农村许多农民家了都有耕种的机械,因此会有废机油产生;在生活中人们发现,许多小虫子身上一旦沾染油脂类,很快就会死亡。于是,有人便把家里的废机油均匀的绊在细沙里,制作成油砂,洒在水稻田里,并花费时间摇动水稻植株,让水稻植株上的蹈飞虱落到地面,接触废机油从而杀死蹈飞虱。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需要晃动水稻植株,这就增减了人的劳动量,再次,如果稻田里没有水,杀虫效果会很差。因为,有水的田块,废机油会均匀的浮在水的表面,蹈飞虱落水后,身上会沾满油脂,从而窒息死亡。没有水,蹈飞虱身上沾满油的概率就会小很多,从而减轻灭虫效果。

二,药物灭虫法。敌敌畏是杀灭蹈飞虱的首选药物,不但能触杀,也能味杀;把敌敌畏制成药泥或者制成药液,均匀的洒在稻田里,可以迅速的杀死蹈飞虱,快捷,方便,并且效果显著。

总之,掌握了解蹈飞虱的特点,和把握了防治方法,就不用担心蹈飞虱的危害。

同意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对您有所帮助,请多关注。谢谢!


老农说乡村


首先水稻田出现稻飞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初期茎秆会出现许多不规则的褐色斑点,最严重会全株枯萎,逐渐扩散成片。病发时期从早稻田到10月上旬,稻飞虱比较常见。早稻一般出现2次若虫高分期,第一次出现在5月6月上旬,第二次一直延续到7月初。中稻第一次若虫高峰期出现在6月中下旬到7月初,第二次出现在7月下旬到8月上中旬。晚稻第一次若虫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下旬到9月下旬,第二次出现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发病①迁入虫量增加②气候因素影响③防治因素影响。那我们如何去应对这种情况呢?①选载抗耐虫高产品种,如l9l, ii优6O78,国丰等系列的杂交品种水稻。②合理施肥,注重氮,钾,磷合理施用。③消灭越冬虫源。虫卵天稻田旁,沟边,池塘边,利用虫卵冬眠在植物根茎部,铲除这些杂草,或者翻土消灭虫卵。④利用天敌。减少稻田前期农药的使用,尽量不要用对天敌有杀伤力的化学农药。⑤科学用药,消除虫害。




林间小农生活记



③区别

除了以上形态上的区别,还有最重要的取食性的区别,这对于防治来说非常重要,比如,针对取食性单一的,可以不种它,就没有虫害。

褐飞虱


食性单一,仅取食水稻和野生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各省份稻区

白背飞虱

食性杂,可取食水稻、白茅、早熟禾、稗草,在华北南部及以南地区均有分布

灰飞虱


食性杂,可取食水稻、大麦、小麦、玉米、看麦娘、稗草等禾本科植物,分布在华中以北及西南地区

④发生特点

1、发生代数多,为害峰明显 (根据推算,在低龄2龄期打药最好)

2、具群集性、隐蔽性,喜阴好湿(保持地里卫生,进行烤田,所谓烤田,就是利用太阳,把田间湿度降下来)

3、具有趋嫩绿和好湿趋荫性 (喜爱绿色,就不要偏施氮肥)

4、个体多型现象 (长翅型的是迁飞的,那么可以根据预报,在还没迁飞到达时进行喷药;短翅的是居留型,就尽量杀死,防止下一代危害)

5、发生具有爆发性

⑤防治

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和利用天敌,关键时期采用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案

农业防治:

1、选用高产优质的抗虫品种:威优77、89,油优63,D优68等。(近5年农业厅无抗虫新品种)

2、NPK肥合理使用,防治苗情贪青浓绿郁闭(适合稻飞虱生长发育)

3、适时合理烤田,降低田间小气候的湿度(积水高湿利于稻飞虱繁殖,但暴雨有冲刷作用) 保护和利用天敌

1、养鸭治虫


2、捕食性:青蛙、蜘蛛、瓢虫类、黑肩绿盲蝽、尖钩宽黾蝽、青翅蚁型隐翅甲等。 寄生性:捻翅虫、螯蜂、线虫、缨小蜂等

加强测报,适时科学用药

以压前控后,狠治大发生的前一代,控制暴发成灾。同时要做好测报,据虫情及天敌的比例,掌握防治时间和对象田。 用药时间:①在6月下旬—7月中旬; ②在9月下旬——10月上旬 防治指标:分蘖期:800-1000头/百丛 孕穗期:1500-2000头/百丛 齐穗-乳熟期:2500-3000头/百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快乐农小林队


一提起稻飞虱,我们就对它深恶痛绝,恨得牙根痒,它疯狂起来,甚至能让我们辛辛苦苦种的水稻,到最后颗粒无收。

稻飞虱,我们这里叫它:浮尘子。是我们这里水稻的主要害虫,它们密集的依附在稻杆和稻叶上,以吸食水稻汁液为食,造成植株营养成分和水分的大量丧失,被它们吞噬的稻田,先在田里出现“黄塘”,“穿顶”,“虱烧”现象,然后逐渐扩大面积,致使水稻全部枯死。



更可恶的是,稻飞虱不仅自己侵害水稻的生长,还给水田里带来很多病毒,我们比较常见的齿叶矮缩病,草丛矮缩病,凋萎型矮缩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条纹矮缩病等病毒,都是拜稻飞虱所赐。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稻飞虱虽然对水稻的危害极大,但是我们种植户有办法杀灭它。

1.选用抗性好的水稻品种

刚开始在购买稻谷种子的时候,就要选择对稻飞虱抗性水平高的品种,这一步至关重要。品种选择对了,以后往往不需要怎么去防治它,稻田里也没有稻飞虱;如果不小心选择了感虫,甚至超感虫的稻谷品种,以后即使多次大量的使用农药来杀灭它,效果也是不理想的,稍不留神,稻飞虱就能让田里的水稻穿顶。

但是,抗性好的水稻也不能连续种植,最好3年以后再换另外一种抗性好的水稻来种,以免稻飞虱产生抗体。

我家的稻田,前几年种的是抗性好,产量高,抗倒伏的晶两优534杂交水稻,今年就改用了Y两优900这一品种。



2.插秧时,宜疏不宜密


插秧时,秧苗的间距,行距要大一些,以15×25cm为宜。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秧苗植株之间的通风透光度,降低湿度,促使水稻生长。

如果插秧的密度大,秧苗长高后都挤在一起,就人为的帮稻飞虱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3.保护稻田里的生态环境

稻飞虱虽然厉害,不过“一物降一物”,自然界自有对付它的天敌。

我们在稻田里常见的青蛙,蜘蛛,蜇蜂,萤火虫等益虫,都是以稻飞虱为食。

这就需要我们保护稻田里的生态环境,少施化肥,少喷洒农药,少打除草剂,给益虫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否则以后在田地里都见不到它们的身影了,一切病虫害只能靠化学农药来解决了。

4.喷洒化学农药来杀灭


经常到稻田里去转一转,拔开秧苗检查一下,一经发现稻飞虱,马上就要用农药来杀灭它。

因为稻飞虱繁殖力超强,1个雌虫产卵高达1000粒左右,在合适的气候环境下,10天左右就能孵化出一片幼虫。

我们这里常用“速效吡虫啉”来喷洒稻田,这种农药对付稻飞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喷洒2-3天后,稻飞虱的死亡率能达到90%以上,7-25天防治效果最好,药效能持续45天左右之久。

如果还想提高防治稻飞虱的效果,兼治稻瘟病,可以“吡虫啉+敌敌畏”两种农药混合起来一起使用。

  • 综上所述,一旦水稻里发现有稻飞虱的踪迹,不要慌,马上用化学农药来消灭它。来年再种植水稻时,再按照上面的防治方法来预防稻飞虱的发生。
我是阳哥,我在农村种田,希望我的经验分享能帮到大家辛辛苦苦种的稻谷都有个好收成!

阳哥拍三农


稻飞虱是为害水稻的一类重要害虫,以成虫或若虫刺吸水稻韧皮部汁液,造成氮含量下降、光合速率降低等,引起水稻生长缓慢、分蘖延迟、千粒重降低,严重会造成“冒穿”“透顶”或“塌圈”,其传播的病毒病暴发频繁,对水稻的危害程度加大。一旦在水稻里发现有稻飞虱,在达到防治指标时(每亩丛1000头以上)及时用药防治。

稻飞虱的发生流行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1、药剂防治,预防用药重点抓好两个时期的防治工作:一是秧田的期,在拔秧前3天,酌情喷施“送嫁药”;二是本田期,移栽大田后8-15天用药预防。在水稻生长中后期,若水稻田发现稻飞虱,应抓田间幼虫的繁殖高峰期防治,药剂的选择: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嗪·吡蚜酮、烯啶·吡蚜酮等。喷药时着重喷水稻基部,田间保水层5-7天,提高防效。

在治虫防病的基础上,分蘖期间,应加强田间观察,发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及时拔除病株,就地踩入泥中深埋。

2、加强田间管理,进行合理密植,使得水稻通风透光,稻株健壮,封行迟,增强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合理施肥,应根据土地肥力,因地制宜的量化施肥,避免水稻旺长贪青。科学用水,适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促进稻株生长健壮。

3、生物防治,保护稻田蜘蛛、黑肩绿盲蝽等天敌。

云众地服务宗旨: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云众地


稻飞虱,是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稻飞虱常造成水稻大片死秆倒伏,有时也危害麦类、甘蔗等。常见种类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之所以会出现稻飞虱,主要还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由于栽培条件的变化,诱发稻飞虱发生危害增重。在地少人多,力争高产的需求下,我国的稻田出现了与自然生态系统下完全不同的人工栽培体系。为稻飞虱的发生与蔓延提供了条件。同时,生产上滥用杀虫剂导致稻飞虱再猖獗危害现象加剧。滥用杀虫剂,特别有机磷农药和菊酯类农药,带来了几种严重后果。一是飞虱抗药性增强。二是产生抗性的时间缩短。三是某些农药本身有刺激飞虱产卵及提高若虫和成虫成活率的现象,出现越打药虫越多的再增猖獗现象。

当出现稻飞虱的时候,因为已经产生了, 所以我们可以用药物进行处理,可以用敌敌畏,具体可以咨询专家

在这里我们可以在稻飞虱产生之前做一些防治措施,我们可以保护天敌,比如农田蜘蛛、黑肩绿盲蝽等是飞虱天敌,然后就是加强田间调查,实时监测预警。在分蘖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要切实做好飞虱田间调查监测,及时预警,如果出现灌浆期百丛虫量1000-1500只以上(各地指标或许不同)就应及时用药防治。

然后就是要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谢谢



吃喝玩乐一锅端


农业防治

(1)选育抗虫丰产水稻品种。如汕优10、汕优64等;

(2)栽培和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稻飞虱发生的环境条件。

对水稻种植要合理布局,实行连片种植,防止稻飞虱来回迁移,辗转为害。

在水稻生育期,要实行科学管理肥水:施肥要做到控氮、增钾、补磷;灌水要浅水勤灌,适时烤田,使 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水稻贪青徒长。灰飞虱可结合冬季积肥,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2] [1] [3]

生物防治

(1)保护利用自然天敌,调整用药时间,改进施药方法,减少施药次数,用药量要合理,以减少对天敌的伤害,达到保护天敌的目的。其次,可采用草把助迁蜘蛛等措施,对防治飞虱有较好效果。

(2)放鸭啄食。 [2] [1] [3]

油类防治

分蘖期的稻田,每667㎡用轻柴油或废机油0.5-1kg,拌潮沙30-40kg,均匀撒入田中,待油扩散后,用小棍或扫帚等震动稻株,将飞虱震落于水面,触油而死;乳熟期后,采用油水泼浇,即待油扩散后,用木勺舀田中油水,反复泼浇稻株基部,杀死飞虱。油类防治应注意在滴油前要保持田水3-5cm深,隔日后换清水。 [2] [1] [3]

药剂防治

应用药剂防治要采取“突出重点、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防治适期是2龄若虫盛发期。常用药机有:扑虱灵(噻嗪酮),在低龄若虫盛期喷雾,药效长达1个月,且对天敌安全,是防治稻飞虱的特效药。异丙威(叶蝉散)、速灭威、混灭威等。水稻生长后期,植株高大,要采用分行泼浇的办法,提高药效。施药时,田间保持浅水层,以提高防治效果。 [1] [2] [3]

药剂指导

抽穗期

在水稻孕穗期或抽穗期,2~3龄若虫高峰期,可用下列药剂:

58%吡虫·杀虫单可湿性粉剂52~86g/亩;

44%吡虫·井·杀单可湿性粉剂100~120g/亩;

20%吡虫·三唑磷乳油100—120ml/亩;

10%噻嗪·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50g/亩;

25%吡虫·辛硫磷乳油80~100ml/亩;

52%噻嗪·杀虫单可湿性粉剂80~100g/亩;

26%敌畏·吡虫啉乳油60—80ml/亩;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g/亩;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35g/亩;

48%毒死蜱乳油60~80ml/亩;

5%丁烯氟虫腈悬浮剂30~50ml/亩,对水50kg均匀喷雾。


婉秋的果园


感谢回答你的问题!

稻飞虱是生产上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两个种类。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稻飞虱能迅速繁殖,对水稻生产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一般能够造成水稻生产损失10%~20%,严重时损失达到40%~60%,甚至绝收。

稻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

迁入虫量的多少与时间的迟早对稻飞虱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副高在旱季明显增强,南北气流对流频繁,给稻飞虱的迁移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因此造成了近年稻飞虱大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3.2 稻飞虱是一种繁殖快、繁殖率高的害虫

飞虱成虫有长翅型、短翅型之分,长翅型主要起迁飞扩散的作用,短翅型则定居繁殖。短翅型成虫的出现是飞虱大量繁殖和增长的预兆,一般孕穗期百丛有短翅型成虫3~5只,抽穗期稻飞虱就会大发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飞虱下一代的数量比上一代数量增长近100倍。

3.3 人为影响是主要的

栽培条件的变化,诱发稻飞虱发生危害增重。在地少人多,力争高产的需求下,我国的稻田出现了与自然生态系统下完全不同的人工栽培体系。为稻飞虱的发生与蔓延提供了条件。同时,生产上滥用杀虫剂导致稻飞虱再猖獗危害现象加剧。滥用杀虫剂,特别有机磷农药和菊酯类农药,带来了几种严重后果。一是飞虱抗药性增强。二是产生抗性的时间缩短。三是某些农药本身有刺激飞虱产卵及提高若虫和成虫成活率的现象,出现越打药虫越多的再增猖獗现象

稻飞虱防治技术

4.1 农业防治措施

实施连片种植,合理布局,防止飞虱迂回转移、辗转危害;健身栽培,科学管理肥水,做到排灌自如;合理用肥,防止田间封行过早、稻苗徒长荫蔽,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降低湿度;利用抗虫品种。

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稻田养鸭,保护青蛙等。

4.2 生物防治措施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调控稻田块周围的小生态环境,在田埂上撒施可引诱稻飞虱天敌的有益杂草,增加天敌的数量,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害作用。根据稻飞虱集中为害基部的特点,可进行稻田养鸭防治,采用稻鸭共栖的形式,进行稻飞虱防治。每亩在稻飞虱迁飞来到之时,不定期或定期将鸭子放在田中,利用鸭子捉虫。

4.3 化学防治措施

在若虫孵化高峰至2~3龄若虫发生盛期,采用“突出重点、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选用高效、低毒、选择性农药。目前对褐飞虱的防治主要有两种特效农药——扑虱灵和吡虫啉。每亩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50千克喷雾,也可以每亩用5%氟虫腈胶悬剂30~4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防治。

4.4 注意事项

稻飞虱多集中在植株基部取食危害,应尽量将药液喷到基部;水稻生育后期,尤其是超级杂交稻密闭的大田要加大用药量,粗雾喷雾;飞虱已对扑虱灵、吡虫啉等产生了强抗药性的稻区,注意选用新的有效药剂防治,同时要注意药剂轮换使用;喷药时田间应保持一定水层。白背飞虱危害症状与褐飞虱危害差不多,但成、若虫在稻株上的分布位置较褐飞虱高。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下部吸取汁液,使稻株表面成褐色斑。危害重时,稻株基部变褐,渐渐全株枯萎,严重时造成全田枯死。

希望对你有用!






刘悠悠悠悠


稻飞虱的防控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压前控后,绿色防控”的方针。

  1、保护天敌,自然控害,防止害虫再猖獗。农田蜘蛛、黑肩绿盲蝽等是飞虱天敌,黑肩绿盲蝽吮食飞虱卵液,蜘蛛捕食活动的飞虱,生产中可以通过使用低毒高效农药来减少对天敌的伤害,田埂种植大豆来提供天敌栖息条件,不用菊酯类和三唑磷农药来防止害虫再猖獗和刺激产卵。

  2、加强田间调查,实时监测预警。在分蘖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要切实做好飞虱田间调查监测,及时预警,一般分蘖期百丛虫量200-400只以上或短翅成虫2-6只,孕穗期百丛虫量500-800只以上或短翅成虫5-10只,灌浆期百丛虫量1000-1500只以上(各地指标或许不同)就应及时用药防治。

  3、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稻飞虱是刺吸式口器害虫,在基部以口针吸食汁液为害,所以在选用农药时,应选择内吸性强的药剂,以利药剂在稻株体内的吸收传导,同时稻飞虱成虫、若虫在稻株基部相对郁蔽的空间栖息,空气流通稍差,有利于熏蒸杀虫,故而具熏蒸作用的药剂(毒死蜱等)效果较好;当然触杀作用也是重要的,可以直接接触虫体而起效;综合考量,在稻飞虱药剂选用上应当选内吸、触杀、熏蒸作用强的,速效与持效药剂结合。预防用药生产实践中根据田间稻飞虱优势种群类别和发生程度来选用高效对应农药防治用药,如早稻和一晚早期田间以白背飞虱为主,预防可以用噻虫啉、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噻虫胺等烟碱类药剂;而以褐飞虱为主的一晚田中后期及二晚田则以吡蚜酮单剂或吡蚜酮与烟碱类复配剂为主。噻嗪酮只对低龄若虫有抑制蜕皮作用,且见效较慢,对成虫无效,所以近年来基本淘汰了。

  4、预防用药参考。10%吡虫啉20-30克/亩、25%噻虫嗪16-20克/亩、20%呋虫胺20克/亩,这几种药剂对白背飞虱有效;50%吡蚜酮15-20克/亩、80%烯啶·吡蚜酮10-15克/亩,这两个配方对三种飞虱都有效。暴发用药当田间虫量较多呈暴发态势时,就应速效与持效药结合使用,才能在短时间内降低虫口基数,减少损失,如用毒死蜱等+吡蚜酮/吡蚜酮和烟碱类复配剂,同时添加有机硅等高效助剂提高杀虫效果,有机硅要用质量好的,暴发的时候一桶水要加到10g。暴发期用药参考:每桶水用45%毒死蜱(或35%硫丹)75-100毫升+50%吡蚜酮10克(或80%烯啶吡蚜酮8-10克)+有机硅10克于早、晚时段喷雾,田间保持寸水层5-7天,亩打2-3桶水。5-7天后视情形加固一次。田间无水干旱条件则采用毒土法,于晴天上午9时后,亩用毒死蜱200毫升+80%敌敌畏300毫升与30-40斤干细土拌和制成毒土全田撒施。确定施肥量,一般每株每次施1.5~2.5kg。


小李种养殖助农记


稻飞虱是为害水稻的一类重要害虫,以成虫或若虫刺吸水稻韧皮部汁液,造成氮含量下降、光合速率降低等,引起水稻生长缓慢、分蘖延迟、千粒重降低,严重会造成“冒穿”“透顶”或“塌圈”,其传播的病毒病暴发频繁,对水稻的危害程度加大。一旦在水稻里发现有稻飞虱,在达到防治指标时(每亩丛1000头以上)及时用药防治。

稻飞虱的发生流行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1、药剂防治,预防用药重点抓好两个时期的防治工作:一是秧田的期,在拔秧前3天,酌情喷施“送嫁药”;二是本田期,移栽大田后8-15天用药预防。在水稻生长中后期,若水稻田发现稻飞虱,应抓田间幼虫的繁殖高峰期防治,药剂的选择: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嗪·吡蚜酮、烯啶·吡蚜酮等。喷药时着重喷水稻基部,田间保水层5-7天,提高防效。

在治虫防病的基础上,分蘖期间,应加强田间观察,发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及时拔除病株,就地踩入泥中深埋。

2、加强田间管理,进行合理密植,使得水稻通风透光,稻株健壮,封行迟,增强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合理施肥,应根据土地肥力,因地制宜的量化施肥,避免水稻旺长贪青。科学用水,适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促进稻株生长健壮。

3、生物防治,保护稻田蜘蛛、黑肩绿盲蝽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