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健身、雲蹦迪、雲買房……到底誰會坐上報復性消費的風口?

雲健身、雲蹦迪、雲買房……到底誰會坐上報復性消費的風口?

作者 · 涓涓

來源 · 騰訊新聞×原子智庫


持續近兩個月的“居家抗疫”,使人們慣常的生活方式急劇調整,這其中便包括消費習慣。除了電商購物、尤其是生鮮電商版圖極速擴張外,諸多此前鮮少嘗試甚至難以想象的消費習慣開始“雲化”,如雲蹦迪、雲現場、雲買房……一次突然的疫情將如何重塑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又將如何重構商業版圖?



“居家抗疫”成為大多國人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多月的規定動作。有限物理空間內的自我隔離,使人們的生活、社交、消費、學習娛樂等呈現與往常迥異的狀態。


在消費領域,“剁手黨”被迫成為“禁慾系”,原本該在傳統旺季迎來業績高峰的實體零售、線下娛樂、旅遊餐飲等行業一片寂然。


消費因疫情而承受損失雖不可避免,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基於科技和互聯網的經濟新硬核正在加速形成,傳統的線下消費場景紛紛轉型線上,被壓抑的線下消費需求在線上暗流奔湧。雲復工、線上消費、遠程醫療、生鮮配送等,因極大提高了社會整體效率,而成為特殊時期人們的首選。


雖然我們還不知道疫情之後,被廣大商家期待的“報復性消費”會否到來,但人們的消費方式、消費習慣改變已在悄然發生。新業態、新消費的巨大潛力能否成為引領未來消費復甦和經濟增長的新潛能,值得期待。


01

線上消費紅利 生鮮電商或絕處逢生


外出購物的不便,使消費者轉而通過線上釋放生活必需品的消費需求,各大電商因此迎來銷售增長的紅利。


據京東到家的銷售數據顯示,今年除夕至初九,全平臺成交額同比去年增長約374%。其中糧油副食商品成交額同比增長了736.40%,肉品同比增長了711.11%,休閒食品增長了527.16%,蔬菜增長了441.1%,水果增長了378.8%。


阿里健康平臺的醫療器械類產品,在疫情爆發高峰期的日均交易額約1.25億元,相較於疫情爆發前2519萬元的日均交易額,漲幅高達396.8%。


網易嚴選發佈的報告顯示,春節期間家用護理類商品銷量同比增長超8000%!


在眾多線上消費品類中,生鮮電商最受矚目。熬夜12點搶盒馬的菜,凌晨1點搶每日優鮮的蔬果,6點半爬起來搶叮咚的菜,接著在每日優鮮買速凍早餐……這曾是許多人2020年春節假期的真實寫照。無接觸配送使用生鮮電商受到消費者歡迎,成為“線上菜籃子”。


我國的生鮮電商從2012年開始逐步發展,當年市場規模僅40.5億元,此後市場規模年年攀升。2015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突破500億元;2018年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103.2億元;2019年我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交易總額預計突破3000億元。


雖短短几年,生鮮電商的發展也是一波三折,由於自身的“燒錢”體質,2016年生鮮電商行業就曾出現過一波“倒閉潮”。多家生鮮電商開闢更多消費場景以吸引顧客。比如盒馬鮮生和永輝超級物種,紛紛開設線下門店。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我國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88%的企業虧損,其中7%是鉅額虧損;僅有4%的企業實現盈虧平衡,只有1%的企業能夠實現盈利。


2019年對生鮮電商來說,也是艱難求生的一年。盒馬鮮生、超級物種都出現了關店的情況。同時,“鮮生友請”關店103家、欠債3億元;吉及鮮于2019年12月宣佈融資失敗並大規模裁員。IT桔子數據顯示,2019年,生鮮電商企業共有12家退出市場,原因多數為行業競爭、現金流斷裂以及融資能力不足。


疫情似乎給生鮮電商帶來轉機,各大生鮮電商線上訂單量猛增,交易額大漲。據統計,盒馬鮮生線上訂單量同比增長220%;美團買菜在北京地區的日銷量最高為節前的2-3倍。春節期間,每日優鮮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50%,京東到家全平臺銷售額增長470%。此外,永輝買菜、叮咚買菜、多點等平臺訂單數均激增。


不僅如此,中老年人以往是線下買菜的主力軍。疫情到來,促使很多中老年人嘗試新事物,加入了線上買菜甚至是“搶菜”的隊伍。阿里本地生活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60後”用戶線上買菜的訂單量翻了四番。


目前這種爆發式增長之後能不能延續,還有待觀察,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留住用戶顯然是生鮮電商生存下去的關鍵。疫情期間不少消費者線上購物的消費習慣已經得到了強化,如果生鮮電商能解決解決供應鏈問題,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提升企業的預測和管理水平,提高用戶體驗,從長遠看,生鮮品類線上銷售仍有空間。


02

在線賣房賣車可好?


面對慘淡的線下消費,倒逼了實體商家積極尋求轉型,挖掘自身潛能,積極擁抱線上業務,艱難求生。


反應速度較快的餐飲巨頭已經打響了自救的戰鬥,雖然不能堂食,很多企業仍通過平臺維持外賣業務;麥當勞、百勝、星巴克等快餐巨頭正在加強“非接觸式”取送服務,以保證員工和顧客的安全。


部分企業選擇與盒馬鮮生合作,比如海底撈在盒馬APP上出售自熱火鍋,還有企業派出員工支援盒馬的工作,由盒馬發工資,目前這類企業已經有幾十家。雖然無法挽救全部損失,但可以部分解決用工成本問題。


即便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百貨業態,也出現了到家業務快速增長的態勢。比如,天虹百貨目前基本全部通過到家方式銷售,實現了過去10%左右的銷售。


在銷售模式上,企業也積極探索多種線上形式,包括朋友圈賣貨、微信秒殺活動、社群營銷、直播、雲店等。比如銀泰百貨就通過淘寶直播,隨時隨地“營業”,一名導購直播3小時服務的消費者人數,相當於復工6個月服務的客流,新增用戶中90%是新客。


過去很難在網上售賣的商品如房地產、汽車,因為疫情影響居民外出,消費場景被迫線上化,推動了消費者教育和接受程度提升。


以房地產為例,受疫情影響,房地產開發項目停工、建築工人復工遇阻、售樓處銷售業務叫停等,線上看房、VR看房,成為各大房地產企業特殊時期的選擇。


恆大集團於2月13日率先全面實施網上銷售,引入包括“24小時在線看房”、“720°VR實景展示”等模式,目前線上銷售可完成在線交材料、在線驗資、在線選房、在線交易等購房流程。短短三天時間,消費者認購恆大房屋4.75萬套,相當於房屋的總價值約580億元,全國600多個樓盤均有認購,其中最高的一個樓盤認購870套。


面對慘淡的汽車線下交易,汽車經銷商們也將注意力轉移到線上,不少品牌都開啟了網上銷售渠道和抖音直播賣車。


雖說在線賣房賣車遠不足以改變整個行業的商業模式,但至少是一個嘗試的開始。


03

服務消費線上化


如果說,SARS結束後中國零售業開啟了電商時代,淘寶、京東迅速崛起。那麼此次疫情影響可能更加廣泛,或將開啟服務類消費線上化的新機遇。疫情之下,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雲會議、雲蹦迪、雲健身等新的生活消費方式已不同程度的被人們認識並嘗試。


以互聯網醫療為例,互聯網醫療誕生超過10年,雖然備受推崇,但普及率並不高。據衛健委數據顯示,互聯網醫療滲透率從2009年的0.52%上升到2018年0.85%,提高不過0.33%。


因新冠病毒的強傳染性,很多慢性病患者不敢去醫院,而大多醫院的常規門診也限額或關閉,在此情況下,慢病患者怎麼複診開藥成了問題,衛健委則4天內兩次發文鼓勵在線醫療。疫情客觀上推升了在線醫療的需求。


互聯網醫療平臺紛紛推出抗“疫”專頁,用戶數量呈現倍數級增長:疫情期間,微醫疫情專區在最高峰單日訪問量翻10倍,平安好醫生APP新註冊用戶量增長10倍。丁香醫生在線問診平臺總諮詢量超過100萬次;再如企鵝杏仁集團,公司平臺上的線上諮詢量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達到了2019年的最高峰值,平臺的用戶數增長接近120%。不少線下的公立醫院也紛紛開設線上問診服務。


在醫療資源被擠兌之際,線上平臺的出現極大地緩解了醫院壓力。


據瞭解,互聯網醫療行業火熱時,行業內競爭者達5000多家,這次疫情前,行業內活下來的、規模相對比較大的,可能只有五十家,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一。原因在於,絕大部分的商業模式不可持續,無法形成閉環,即解決不了為什麼患者需要線上服務的問題。另外,醫保支付也成為困擾行業的一大問題。


近日,政策方面也迎來利好。3月5日,互聯網醫療被首次納入中央級醫保文件。


在資本市場,在線醫療也因疫情而備受追捧。以阿里健康和平安好醫生為例,截至2月21日,阿里健康的每股價格為15.05港元,年後漲幅為67.22%;平安好醫生的每股價格為77.5港元,年內漲幅也超過了35%。


雖然,互聯網醫療並不可能顛覆傳統醫院,疫情過後,大部分的醫療需求仍然會迴歸線下,但是疫情帶來的用戶認知的提升不可逆轉,醫院逐漸也意識到互聯網的價值。可以預計,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傳統醫院或將颳起觸網風,在線問診平臺也可能與更多公辦醫院合作,形成更加完善的醫療服務生態體系。


在線教育,也因疫情收穫了一輪流量紅利。


教育部提出“疫情期間,嚴禁開展任何形式的線下培訓”,在延遲開學和“停課不停學”的背景下,不少公立學校被迫轉戰線上,線教育培訓機構也流量暴增。


據作業幫披露的數據,免費直播課在2月3日正式開課後,短短兩天時間內,全國報名人數就突破了一千萬。此外,松鼠AI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16日,公司當月學生人數同比增長429%,學習課時數同比增長897%。


包括新東方、學而思、VIPKID在內的等頭部平臺,紛紛推出在線直播課程。一些小的線下教育機構,也被挾裹著開啟了艱難自救之路,推出免費或低價線上課程。


根據 Quest Mobile 發佈的報告,2月3日-2月9日,教育學習類 App的日均活躍用戶規模比今年平日(1月2日至1月8日)增長了46%。教育學習類微信小程序的日均活躍用戶規模在春節後比平日增長了218.1%。


在線辦公也成為復工後很多企業和員工的選擇。


根據調研顯示,疫情期間,有81%的公司全員在家辦公,18.9%的公司指定某些部門和分支機構實施在家辦公策略。全國員工遠程辦公中有37.3%的人仍在異地未歸,另有62.8%的員工返回工作城市並依照當地政令居家辦公。


可以料想,遠程辦公、雲會議等將成為未來真正滲透到各行各業的正常工作形式。


而更小眾一些的小型演出、迪廳等娛樂業,也在線上尋求生機。


比如作為中國最早的音樂內容社群應用之一的唱吧,用戶數已達2.8億,近日唱吧聯手中國最大的獨立音樂公司摩登天空,合作推出“唱吧Live House摩登OK!”專場,滿足用戶在線觀看音樂演出需求的同時,為音樂人提供線上演出機會,並與音樂人共同創收。


夜店品牌ONE THIRD在抖音上做了一場直播,當晚9點開播後僅10分鐘,直播間在線人數超過1萬;至凌晨2點,直播間累計在線人數超過121.3萬人,共賺了193.16萬元的打賞。


一時間,各大短視頻和直播平臺紛紛發起“雲蹦迪”活動,B站還聯合音樂圈的流量音樂人趁機弄起了“雲現場”表演。原本一場線下娛樂業的自救活動,逐漸變成了競相追逐的“風口”。


總之,疫情重壓之下,無論對於消費者,還是提供商品或服務的商家而言都是艱難的。非常時期的創新和改變,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疫情後的經濟和生活也許還未可知,但5G、產業互聯網等技術因疫情加速了對社會肌體的滲透,使得社會整體效率提升,必將賦予經濟生活更大的韌性和可能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