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基礎養老金上漲多少合適呢

日前,看到兩條算是舊聞的新聞吧,一條是福州在2019年上調了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增加5元,調整後的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每人每月165元;一條是廣州在2019年上調了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211元調整為每人每月221元。


居民基本養老金本來就少,基礎養老金的底子可以說是非常之薄,目前全國居民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準只有每人每月88元,越是經濟不發達地區的標準越低。

比如說貴州的最低標準僅有每人每月93元,絕大多數地區的居民基礎養老金也就只有一兩百元,比如說就連青島的居民基礎養老金還不到每人每月200元,為168元。


居民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在400元以上的城市找不到幾個,你要是不信的話,就好好找找吧,保證你找不出幾個城市,上海、北京、崑山、無錫、蘇州、深圳、南京、珠海等也就這幾個城市吧。

廣州和天津都是我國經濟發達地區,有著相對雄厚的經濟實力,上調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理應達到較高的標準,但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廣州上調幅度只有10元(2019年),天津上調幅度也只有12元(2019年),如此微小的上調幅度,真是令人遺憾。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的時間較晚,但是也有10年的時間了,然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每年上調的幅度只有二三十元甚至一二十元(或者更低),如此微妙的幅度,對於居民參保實在是沒有什麼基本性的吸引力。

居民基礎養老金每次上調二三十元甚至還不到這個標準,要是沒有中央對於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88元的託底,地方的積極性更差,缺乏最為基本的主動性。


據瞭解,自崑山市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原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實施以來,基本養老金每年都有調整提高,從2003年的70週歲以下標準為每月100元、70週歲以上標準為每月130元提高到2015年的70週歲以下標準為每月490元、70週歲以上標準為每月520元。

2016年1月1日起,崑山正式實施新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崑山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管理辦法》將崑山市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更名為崑山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髮放標準也將與年齡掛鉤,年齡越大,待遇標準越高。


2016年實施新《辦法》後,基礎養老金標準將與年齡掛鉤,發放更加細化,70週歲以下的月基本養老金提高至510元,70週歲以上,年齡每增加5歲,月基本養老金增加30元,90週歲以上的達到660元。值得注意的是,參保人員在上半年、下半年到達高一年齡段的,分別從當年7月和次年1月起享受高一年齡段的基礎養老金。

崑山的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之所以僅次於上海和北京,在全國居於第三位,與其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是分不開的,每個地方不可能都去效仿,但是盡一切可能提高當地的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還有留有一定財政餘地的。


2008年的時候,北京印發《北京市城鄉無社會保障老年居民養老保障辦法》,規定只要是具有北京戶籍,年滿60週歲以上的城鄉無保障老年人就可以享受到每人每月200元福利養老金。

這個戶籍是不分城鎮和農村的,城鄉符合條件的老人都可以享受。福利養老金於2008年5月份起正式發放,前4個月的福利養老金一次性補齊。目前福利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715元。


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人員,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88元不計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員家庭收入核定。已經領取老年保障福利養老金的人員,其中每人每月200元的福利養老金暫不計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員家庭收入核定。

在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非常低的條件下,越是選擇高檔次的繳費標準,越是不划算的,最高檔次標準更是最不划算的。這種情況除了北京和上海是個例外,因為這兩個城市的居民基礎養老金一個是每人每月800元,一個是每人每月1010元;其他城市都是如此。


您別看,有的地方居民基礎養老金還不到每人每月200元,但最高繳費標準卻高達12000元,比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標準還要高,也不知道究竟是如何設計的。

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大馬拉小車的情況,完全是一種資源上的浪費,繳費者的利益可以說是嚴重受損,這可不是瞎說,而是有依據的,在青島每年繳納12000元的居民養老保險費,抵不過在上海每年繳納5300元的居民養老保險費。在繳費檔次的設計上,顯然存在著不小的問題,起碼與當地的經濟水平嚴重背離。(周鳳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