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孩子不听话,爱哭闹,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安德烈·莫罗阿说:是父母之间毫无间隙,在温柔地爱他们的孩子时,同时维持着坚固的纪律,且在儿童之间保持着绝对一视同仁的平等态度。

李玫瑾教授:孩子不听话,爱哭闹,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我们大多数父母在面对孩子大吵大闹时,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是两种

一是妥协回避,就像这位妈妈一样,为了尽快哄住孩子,躲避旁人的眼光。

二是压迫威胁,用打骂的高压手段,吓唬住孩子,让孩子乖乖听话。

虽然妥协和威胁,能快速见效,却忽视了一件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妥协回避,助长了孩子得寸进尺,一开始就狠下心拒绝无理要求,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他就会自己慢慢的意识到。

当小孩明白自己的哭闹可以制服父母,那么以后孩子也会用这种方式根据父母的反应决定自己哭闹的程度,父母每次妥协,孩子就会屡试不爽,将父母牢牢地困住,父母也只能一味的迁就。

但是"孩子不听话,打一下就乖了",是真的变乖了吗?

李玫瑾教授:孩子不听话,爱哭闹,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心理学家尹建莉说: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陈乔恩录制一档节目时,谈到妈妈,害怕而不自觉地回头看看妈妈在不在,不在才放下心来。

她说,自己是在妈妈的打骂中长大的,随时会有扇耳光的危险,还曾被妈妈用一捆枯枝打到浑身是血,很长一段时间活在恐惧当中。

录节目晚上跟妈妈住时,两人待在一块,几乎没有交流,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母女两的感情冷到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李玫瑾教授:孩子不听话,爱哭闹,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巴尔扎克说过: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小孩子在打骂渐渐的疏远与父母的关系,孩子的性格中潜移默化的播下逃避、讨好、自私、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李玫瑾教授:孩子不听话,爱哭闹,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李玫瑾教授:孩子不听话,爱哭闹,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宝宝处于婴儿时期,不会说话,只能用哭表达自己的要求,这是正常现象。

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身上的技能越来越丰富,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甚至眼神达到目的。

但如果孩子成长到3岁,还是滥用哭闹表达诉求,这时父母就格外要注意,不要助长孩子的这种行为。

这是因为3岁后娃的哭已经不仅仅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了,更多是具有目的性的,比如想要某样东西或想满足某项要求。

李玫瑾教授:孩子不听话,爱哭闹,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面对一哭二闹三上天的孩子,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应该做好这3点。

一、和善而坚定

一次闺蜜带小孩逛街,孩子看到了新款的玩具,立马就跑了过去。走了走了家里有了,别拿了。

妈妈,再买一个好不好? 你家里已经很多了度,买了玩一会又不玩了走了,走了。

孩子见势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惹的来来往往的人都看。

见不理自己,孩子哭得更起劲了,还在地上躺下来耍赖。

闺蜜一脸无奈地蹲下孩子:别哭了,起来就给你买。

李玫瑾教授:孩子不听话,爱哭闹,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简·尼尔森说: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哭闹时,如果在人多的地方,可以把孩子抱到一个相对安静和人少的角落里,然后任他哭泣,你只需要静静的陪着他,保障他的安全就好。

心软一次,就有第二次,以后想再用这个方法就不行了,所以,要坚定。

正如鲁迅所说:儿童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看着孩子哭,哭累了,你再安抚他,并询问孩子为什么哭,了解他的目的。

李玫瑾教授:孩子不听话,爱哭闹,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可能孩子下次,还是会因为没如愿而哭泣,但是次数多了,孩子就明白了,哭没有用,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才能解决问题。

之后,再碰到问题时,孩子就不会只知道哭了。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二、表达自我

作为父母,教会孩子正确表达自我的能力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最近孩子总是要妈妈送到教室,才会乖乖的待在学校,不然,就哭着喊着找妈妈。

有时候比较赶时间,孩子她妈就让孩子自己进去,孩子就是不肯,哭着喊着拉着老婆的手不让走。

这才感觉孩子有些问题,为什么害怕进学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特意跟女儿聊上学的事。

终于,孩子在支支吾吾地话中我明白了:别的小朋友跟她说,妈妈不要她了,把她丢在校门口就走了。

李玫瑾教授:孩子不听话,爱哭闹,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每次上学,她都担心妈妈会偷偷地走,但是又不敢向妈妈求证,因为之前她不听话,

妈妈就说过不要她了。

听到这话老婆很吃惊,回家后单独跟孩子聊了特别久,跟孩子保证,会一直爱着她。

之后,孩子再也没有因为这事而哭闹,人也越来越自信开朗。

李玫瑾教授:孩子不听话,爱哭闹,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马克思说过:没有什么能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

有些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会通过哭闹的方式,寻求父母的关注和理解。

父母能温柔而坚定地面对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问题非常好解决。

三、注意力转移

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注意力的转移可以有效控制不良情绪的发酵。

网上有人分享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艳的教育方式:女儿想要玩手机,被爸爸制止后哭闹。

爸爸离开座位,随后端了一杯水过来,递给孩子说:先喝口水,这样嗓子就不会干了,喝了再哭。

李玫瑾教授:孩子不听话,爱哭闹,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女儿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拿着水喝了一口,喝完后响亮的哭声变成了啜泣声。

其实孩子他爸就是用了转移注意力的力量,不过,要注意一点,转移孩子注意力不能奖励或是替代品的方式,比如:不哭,就带你去游乐场;不哭,我就给你买好东西。

迁就会让孩子以哭闹来换取想要的东西

转移注意力,关键是让孩子感受到你有关注到他,但是并不会因此迁就他。

孩子哭闹原因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让父母的关注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谁的童年被爱的阳光照耀着,那他就会互相创造幸福,就会对父母的言语、对他们善良的心意、对他们的劝导和赠言、对他们的温存和警告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

李玫瑾教授:孩子不听话,爱哭闹,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面对哭闹的孩子时,作为父母也需要想一想自己平时是不是没有给予孩子最后的关注度

孩子有时其实就是想和父母聊聊天,说说话,展现展现自己,得到父母的认同感

木村久一说: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给予孩子耐心和理解,孩子给予爱的惊喜

坏习惯会成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好习惯则会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会长成什么模样,取决于家长如何教导!在3-6岁其实就是给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可能有很多家长平时比较忙,忽视了这一点,家长要抓住3-6岁这个性格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套有关好性格品格培养的绘本《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父母可以给孩子当睡前故事读

,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

李玫瑾教授:孩子不听话,爱哭闹,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这套书一共有十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诚实守信、不乱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团结友爱、知书达礼、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

李玫瑾教授:孩子不听话,爱哭闹,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10册不过是49.9元,还可扫码畅听,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后,已经很累了,想给孩子讲故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李玫瑾教授:孩子不听话,爱哭闹,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3-6岁是孩子形成习惯的关键期,若不注意引导,坏习惯极易养成,坏习惯一但定型可就很难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这些坏习惯,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温和而坚持”的改正过来!

下方可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