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第一次被廢的始作俑者老十四,為何事後安然無恙?

九龍奪嫡的一場大戲真正被拉開帷幕,起因是心機頗為深沉的老十四挑起的。彼時太子雖因賣官鬻爵而讓康熙內心不爽,但是這並不足以廢掉太子,真正讓康熙忌憚的,還是那張太子的調兵手諭,而這張手諭正是老十四的造假。

康熙做了幾十年皇帝,深知兵權的重要性,你可以打所有東西的注意,只要別過分,那還是可以容忍的。但是一旦動了兵權,那就直接觸動了康熙的逆鱗,所以康熙在行宮裡並沒有深加思索,便做出了一系列的決定,而這所有的決定都意味著:太子被廢!

太子第一次被廢的始作俑者老十四,為何事後安然無恙?

事實上太子當時確實還沒有足夠的膽子去做調兵謀反的事情,倒是老十四好像等不及了,自己偽造了一份手諭嫁禍太子試圖借刀殺人,老十四的這一招幾乎成功的廢掉了太子,如果沒有後來康熙的廢而復立,那老十四就是太子被廢的掘墓人。

果不其然,康熙看到太子的調兵手諭後,是按奈不住了,當機立斷的取消了太子的一切印信,又是調兵,又是封王,康熙在這一夜似乎把很多本不該加的恩典一下子放出了好些,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防範太子真的謀反。

太子第一次被廢的始作俑者老十四,為何事後安然無恙?

但是張廷玉還是發現了這張手諭的造假端倪,並告知了康熙,這個時候康熙才似乎有所醒悟,並表態要徹查此事但是被張廷玉勸阻了。隨後康熙想著既然這個決定已經做了,那麼久索性的久廢了太子吧,反正他的不賢之舉已經讓康熙有所厭惡了。於是他在回京的途中拉著太子的師傅王掞同車共乘,以想堵住這位老師傅的嘴。

令康熙沒料到的是,王掞絲毫不領情,因為在王掞看來,太子是自己一生的心血,所以在朝堂上據理力爭,力挽狂瀾,句句直戳康熙的軟肋,最後終於讓這個幾乎廢掉的太子廢而復立。

太子第一次被廢的始作俑者老十四,為何事後安然無恙?

按說太子廢而復立後,一切塵埃落定,這個假造太子手諭的罪人應該嚴加追查,以儆效尤,但是事後這件事便不了了之了,而始作俑者的老十四還加官進爵的管理了兵部,這多多少少有點讓人難以想通。為什麼康熙不追查此事呢?當時在行宮的時候不能夠輕舉妄動,但是現在一切塵埃落定,怎麼仍然不查此事呢?

康熙不查此事,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應該已經知道假造手諭的人是誰,不願意或者是不忍心甚至是不敢追查,有人回問了,康熙一國之君,大風浪經歷多少,還有他不敢做的事情嗎?沒錯,還真有,康熙最大的軟肋那就是怕青史留下罪名,王掞一句不教而誅就讓康熙打消了把太子打入黑名單的念頭,可見他是多麼愛惜自己的羽毛。

太子第一次被廢的始作俑者老十四,為何事後安然無恙?

在太子廢而復立後,老十四便跳出來和康熙唱對臺戲了,也是句句直戳康熙的短處,幾乎讓康熙無言以對,所以康熙也把老十四這茬給忍讓了過去,甚至讓老十四監管了兵部。講到這裡大家應該就能明白,康熙彷彿已經知道這次假造太子手諭的人了。

太子第一次被廢的始作俑者老十四,為何事後安然無恙?

這個人肯定是他的兒子,如果深查,必然會讓自己將來騎虎難下。因為一旦查實,就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殺還是不殺?殺了那肯定歷史上的名聲不會太好,不殺,怎麼對百官和太子交代?所以康熙看到了結果,索性來個佯裝不知,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