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林2人都有病缠身,癞头和尚为何不给林黛玉配药却给薛宝钗配呢?

游优优


《红楼梦》有两个人无处不在,就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这两个“真人”下凡为了度化“风流冤家”,其中癞头和尚尤其活跃。薛宝钗和林黛玉都有先天疾病,癞头和尚在他们少年时分别出现。他给了薛宝钗一个药方,治了薛宝钗的病,却没给林黛玉配药,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

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林黛玉自述她的病,百药莫医。癞头和尚在她三岁时到来其实给了药方:度化她去出家。结果当然被林家拒绝了。与林黛玉类似的是妙玉。林黛玉没去病没好,妙玉随去出家病就好了。

妙玉随着师父去出家,性格变得孤僻难以相处。莫说轻易不会为任何人流泪,更看所有人都是俗流。不说勘破世情,到底有了超脱。至此,妙玉不怕见外人,不会遭遇人间情爱,也不可能哭,病就无药自愈!

林黛玉没有随癞头和尚出家,注定药石罔效。出家是唯一能救命的良方,否则不能见生人,不能哭泣。证明林黛玉的病需要绝情才能好,绝情就是药方。



[二]

宝钗听了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薛宝钗“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度”,与林黛玉体弱恰恰相反。她与林黛玉就像一个整体被一分为二。薛宝钗占了大头,林黛玉占了小头。所以薛宝钗热壮,林黛玉寒弱,若能均匀一点二人都会健康。

薛宝钗的病,同样百药莫医。癞头和尚给她出了一个海上方,就是冷香丸。严格来说冷香丸不是药,更像是解药。用草木寒凉的素材配置一丸,真正治病的却是那味“异香”的药引子。而“异香”二字与林黛玉身上散发的那股“奇香”极可能是一种。宝钗只有中和这股“香”,才会平安无事。



[三]

林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草。绛珠仙草得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后化为人形,是绛珠仙子。绛珠仙子等于是绛珠仙草和甘露的合体。

曹雪芹设置林黛玉薛宝钗的判词和[终身误]曲子都是二者合一。脂砚斋说宝黛二人“钗黛合一”并非个人观点,而是曹雪芹原笔原意。那么如何合一?我的观点是绛珠仙子下凡后,一分为二。甘露化为薛宝钗,绛珠仙草化为林黛玉。

绛珠仙草没有甘露,还要还泪(精华)报恩自然越来越弱,最后泪尽而亡,偿还因果后回归仙界。

甘露是促使绛珠仙草得道化为人形的关键,本是“大补”之物。之前她有绛珠仙草中和无事。没有了绛珠仙草,身具热毒,只能用绛珠仙草的异香为引子,制作冷香丸吃上就会没事。

正常来说甘露也能救治林黛玉,癞头和尚完全可以给林黛玉一瓶甘露药引。但若给了她甘露,就与当初绛珠仙子所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相悖。所以,林黛玉注定要流泪而亡才能了解因果。她没有药方,在于不能医治,唯有被度化出家能解,又非当初下凡所愿。

薛宝钗得了绛珠仙草异香制作的冷香丸后,还需要了结当初与神瑛侍者的因果。甘露当初是神瑛侍者之物,今生嫁于贾宝玉,也是因果圆满。等一切结束后。钗黛再合一为绛珠仙子,既与神瑛侍者了结因果,双方也算功德圆满。

以上观点基于《红楼梦》80回文本为基础,80回后续书仅供参考,不作评论依据。文中观点为君笺雅侃红楼主观理解,线索都为原文所引用见仁见智,多歧为贵。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红楼梦》程乙本


君笺雅侃红楼


怎么没给?

在黛玉三岁那年,癞头和尚就去拜访林如海,要求让黛玉出家。遭到拒绝,又提出第二方案:

“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癞头和尚对黛玉的病,给了两个药方:一是出家,二是不见外姓亲友。

不能简单地把“药”就当成中药西药、丸散膏丹。事实上癞头和尚给宝钗的,也只是“一包药末子作引子”,重要的是药方,需要薛家照样子配药的。

癞头和尚虽然形象不佳,却是神仙化身。既然是神仙,当然是公平公正不公开的,怎么会偏私偏向偏心眼,只照顾宝钗,而忽略黛玉呢?


栖鸿看红楼




癞头和尚只给薛宝钗配药,却不给林黛玉配药,并不是他讨厌林黛玉,也不是他不知道林黛玉的病因,而是他不能配,不敢配。

癞头和尚在《红楼梦》里是全知全能角色的存在,即在《红楼梦》故事里所有涉及凡人能力之外的难题,只要他愿意出手,应该他都能解决。但他不能出手救林黛玉,要不恐怕就要触犯天条了。

原来林黛玉原本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上的一棵绛珠草,只因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给它浇灌,使它活得长久并吸收日月精华修炼成人形。后来神瑛侍者下凡转世成贾宝玉,绛珠草为报浇灌之恩也跟着下凡转世。癞头和尚是知道这个缘故的,他也知道林黛玉需为宝玉泪尽而死,这其中涉及前世今生的因缘关系,他岂能随意插手?

贾宝玉后来得到了药方,应该是癞头和尚给开的,但由于配方的原因,终究还是不能治林黛玉的病,这只能说是天意了。

作为癞头和尚,他也知道凡间世事他可以尽心,但不能强行干涉。如他送给贾瑞风月宝鉴,一面能救人,一面会害人,救人的方法他是给了,但贾瑞如何选择他就不能决定了。


烟斗的传说


对薛林二人的疾病,癞头和尚所用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一个治标,一个治本。薛宝钗的治标,已收到疗效,但林黛玉的治本是不成功的。

一、林黛玉的治本之药,是让她出家或不见外姓人家。癞头和尚这个方子,实在是荒谬的,那意思是让林黛玉要么出家当尼姑,要么自生自灭,老死在自己家,不能婚嫁。

二、薛宝钗的治标方子,也实在有些不可思议。春夏秋冬四季阴凉之物,加上用黄柏一类药性奇苦寒凉之药配伍。宝钗平时喘息发作,只服一丸,余下丸药要埋在树下。无非告诉我们,这是袪热毒败阴毒之物,但偏偏宝钗吃了有效。

林黛玉的病,是自带自选的。黛玉的前世已表明,“但把我一生的眼泪偿还给他,想必也够了。”黛玉本自娇弱,又想以泪还神瑛侍者浇灌之恩。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需心药医。黛玉的药方,是贾宝玉。“你好我自好。”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是没法治好黛玉的。

宝钗的病,来自母体遗传。曹雪芹通过对宝钗的病症,对薛姨妈这个女人进行辛辣讽刺。母亲不邪毒入骨,怎会将此热毒带给女儿?年纪轻轻的小姐,患此顽疾,也只能控制而不能根治。


青山红豆心


林黛玉和宝钗都有病缠身,为何癞头和尚只给一人配药却不管另一人?

笔者认为这是作者借癞头和尚的身份,在表达对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人婚姻的看法。从他对待两人病症的态度可以看出,作者早已定下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婚姻。

一、从癞头和尚对待两人病情的态度,可以推测作者的态度。

宝钗和黛玉小时候都患上了“怪病”,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在这时,都出现了一个癞头和尚,主动上门为她们治病,不过给出的治疗方案却大为不同。

对待林黛玉,癞头和尚提出要让她出家,林父不从。

癞头和尚又说道:“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明显可以看出癞头和尚对林黛玉未来的婚姻,流露出强烈的不信任。

反观对待薛宝钗的病呢,不但没有提出任何苛刻的要求;还主动给了“冷香丸”的药方,并且指明“金玉良缘”,点出了宝钗将来的婚姻对象。

表明了他对薛宝钗的婚姻很赞同。

二、这里出现的和尚道士,都是作者的化身。

首先,书中第三回,林黛玉在贾母面前评价癞头和尚:

疯疯颠颠,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而脂砚斋中批示,这“疯疯癫癫”“不经之谈”是作书者自注。

其次,这和尚道士,在书中多次出现。贯穿故事情节,当初携带通灵顽石下凡的是癞头和尚;要林黛玉出家的是癞头和尚;给薛宝钗送药方的也是癞头和尚;给贾瑞风月宝鉴的还是他们;挽救贾宝玉和王熙凤性命的依然是他们,甚至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也是借他们之口讲的。可见书中这和尚道士的倾向性是很强的。他们的倾向不就是作者的倾向吗?

三、作者为什么倾向“金玉良缘”,反对“木石前盟”

红楼梦开篇就有写: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神瑛侍者携带通灵顽石下凡历劫,本为修行,只有超脱尘劫方才达到效果。这超脱当然从苦难中来。

再有书中还写绛珠仙草下凡是为了报恩,怎么报恩: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里提到要用眼泪去报!故开篇已然设下伏笔,贾宝玉要娶的终是一个自己不爱的人,林黛玉也会在伤心中离开。

结论:所以作者也许对林黛玉有欣赏和惋惜之情,却依然会选择让贾宝玉和薛宝钗成婚!那么文章中癞头和尚为何只给薛宝钗一人配药就可以理解了,就是作者在借机表达对两人婚姻的态度!


依墨红糖网络阅读


癞头和尚没有给林美人开方子,而是让她遁入空门削发为尼,意思就是不给她治疗;给薛美人开了海上方,用冷香丸给她治疗。令人们难解其意,以下愚见以飨读者:

其一癞头和尚是神仙下凡,恐怕早已看破,林美人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因为赤霞宫神瑛侍者(贾宝玉)日夜以甘露浇灌,得化人形后为报浇灌之恩,注定要用一生的泪水还给宝玉,而生病流泪水癞头和尚自然是知道没有办法医治的,他也是不能给神仙治病。而薛美人虽生于望族人家的高级美女,但却是肉体凡胎,凡夫俗子宝钗之病神仙自然可以治疗了。

其二黛玉有先天不足之症,刚到贾府众人见她的姿态就问她付什么药,找大夫医治了没有,她就说“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起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可见黛玉的病无药可治。而薛宝钗的病癞头和尚断为胎里带的无名热毒,用白牡丹,白芙蓉,白梅花四季花蕊,雨水之日的雨,白露之日的露,霜降之日的霜,小雪之日的雪加上蜂蜜,白粮配成冷香丸,名为海上方予以治疗。

其三《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贾宝玉说了一个方子可以治疗林妹妹的病,估计是癞头和尚告诉他的,看看配方:头胎紫河车 ,人形带叶人参 龟大何首乌 千年松根 茯苓胆等,还要配上富贵人家死人头上带过的珍珠(这个不知道要掘多少墓🐷🐷🐷),因为没有办法配置所以就是治不了,或者就是癞头和尚的脱身之计。




大宋游士


癞头和尚是个好人么?答案:是的,因为他给薛宝钗配了一个海上方,解了薛宝钗从娘胎里带来的热毒;他让受污的通灵宝玉恢复宝光,救了贾宝玉和王熙凤的命;给贾瑞一面“风月宝鉴”,本欲救他的命,奈何贾瑞痴迷不悟而丧身。可是,癞头和尚既然是个好人,为什么不救林黛玉,不给林黛玉配药呢?想起这事,就令人气愤啊!

癞头和尚给薛宝钗配药,给的是个“冷香丸”的药方,脂砚斋批“卿不知从哪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这么看来,癞头和尚给薛宝钗的是灵丹妙药啊。从薛宝钗口中得知,这“冷香丸”配制不但会把人“琐碎死”,更难得是“可巧”二字,偏偏薛宝钗运气好,“自他(癞头和尚)说了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那么,薛宝钗不就是个“热毒”病么,这种富贵病值得癞头和尚出马?笔者以为值得,因为薛宝钗这个热毒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是先天之毒症,非“冷香丸”这样的灵丹妙药不可。

可是,癞头和尚对林黛玉却不是这样。林黛玉3岁时,他要化她出家,就像化3岁的英莲出家一样,否则一生都不可见父母之外的人,并不许见哭声。然而,癞头和尚这样的“鬼话”谁人能信呢,谁又能做到?癞头和尚化林黛玉出家不成,就再也不管她了。但是,癞头和尚对薛宝钗则一好再好,给她配了“冷香丸”,还让她在金器上刻字,刻上“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以便和贾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形成一对儿,为的是促成“二宝”之姻缘。那么,癞头和尚为什么不救林黛玉?是因为林黛玉是仙子吗?

笔者以为,癞头和尚不是不救林黛玉,而是救不了!理由:林黛玉是仙子,本是绛珠仙草,其宿命便是“还泪”,这是其一;其二,林黛玉虽然天生体弱,但并不是不治之症,之所以林黛玉会“泪尽而逝”,因为她是痴情之人,天生敏感多情,太过多愁善感,太过善良刚直,也就是“痴念成魔障”。癞头和尚可以救人的命,但不能解“情孽”也!

其实,笔者以为,癞头和尚或许也给林黛玉配过药方的,那个药方就是贾宝玉给林黛玉开的药方。贾宝玉虽然“杂学旁收”,但并不见得能配出那样的奇怪药方,即“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等”,还要死去的富贵人家头上戴过的珍珠。以宝玉的谨慎,就算他知道这样的药方,也不敢给林黛玉用,因为从未有人像林黛玉这样的病,也就是从未有人试验过。所以,宝玉给林黛玉的药方,很可能是癞头和尚给他的,才会在文中凭空出现。

可是,就算这样的药配成,也救不了林黛玉的命。因为笔者推测,宝玉给了薛蟠同样的方子,薛蟠花了一二年时间配成了,也是为了治林黛玉的病,不过只有一料,贾宝玉无法配成第二料。况且薛蟠配药所用的珍珠是从王熙凤那里要来的,不是死去的富贵人家头上戴过的珍珠,药效自然大打折扣。总之,林黛玉的病是“情伤”,泪尽而逝是她的宿命,癞头和尚也无力回天!有人说,宿命论没有科学依据,这是曹雪芹的局限。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命运,只有天知道,否则如何有“知天命”一说?等我们知道自己的命运之时,也就是归无之日!


玉婷美容师


都说“金玉良缘”,却还道“木石旧盟”。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缘分是上天注定的,即便不是“金玉良缘”那还是“木石旧盟”呢!

纯属个人偏见,若有不妥请各位大家指正,再次谢过啦。

林黛玉是“绛珠仙子”转世,她来尘世是为了还神瑛侍者的恩情的,如果赖头和尚把林黛玉的病治好了,还有什么意思呢!熟读红楼的人都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牵绊最多的除了儿时同榻而卧的青梅外,最大的牵绊还有林黛玉时好时不好的身子骨。若说宝玉待黛玉的情谊大抵是除了儿时一起长大的情分外,就是黛玉的病体了,试想一下:一位弱柳扶风的病美人天天在眼前,男人大抵是除了怜爱、疼惜以外是真的生不出任何不好的想法了。

而薛宝钗本就是和贾宝玉有着“金玉良缘”的,就算有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木石旧盟”也是无法撼动“金玉良缘”这一美好愿景的。况且,林黛玉就是下凡还恩情的,即便有什么“木石旧盟”也是无济于事的。而癞头和尚把薛宝钗的病给治好了,也不过是不想薛宝钗的一生太过凄凉而已。

因为林黛玉和贾宝玉本就是占有先机的,不管是“木石旧盟”还是金梅竹马,薛宝钗都是隔着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在观望的。即便薛宝钗一早就知道她会顶着“金玉良缘”的口号嫁给贾宝玉,但心里总会膈应的吧!而癞头和尚把薛宝钗的病给治好无非就是要宝钗在得不到爱情的时候给她一个好的身体而已。

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麦小弋


脂砚斋对红楼梦非常推崇,极度赞美作者的才情,有时候为了捧高红楼梦,故意贬低其它小说,以此来推崇红楼梦。比如脂砚斋说:“……此等文章是《西游记》的请观世音菩萨,菩萨一到,无不扫地完结者”脂砚斋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西游记写的什么玩意,每次猴子打怪兽,只要打不过,请来观音菩萨就万事大吉。这样的情节千篇一律,口淡如水。

如果以脂砚斋的这种调侃来说,那么红楼梦与西游记也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因为红楼梦也经常用和尚与道士推动情节,比如开篇时候用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起笔,贾宝玉遭魇的时候,本来要一命呜呼的,但是和尚与道士出来救驾,那么从贾宝玉通灵玉上的三句话: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来看,在八十回后曹雪芹的原文中,和尚与道士仍然会在宝玉落难的时候出现。因为在二十五回除邪崇的时候他们已经来了一次,所以八十回后的疗冤疾,知祸福依然会来。而且在红楼梦大结局的时候,按照常理来说,和尚与道士也会把通灵玉带回青埂峰无稽崖,所以在这一点上高鹗续书的红楼梦结尾,应该是符合曹雪芹的思想的。换言之,红楼梦里的和尚道士与西游记里的观音菩萨一样,贯穿始终。所以脂砚斋讥讽西游记,实在有些勉强。

那么和尚与道士除了要完成顽石的心愿,也特别喜欢多管闲事。比如薛宝钗从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和尚偏偏要送上冷香丸的药方,那么薛宝钗这个“热毒”是什么病吗?在第一回里作者已经说过:“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连神瑛侍者都“凡心偶炽”这个“炽”就是热的意思,而凡心就是毒的解释,所以薛宝钗造劫历世,也是凡心偶炽。本来薛宝钗降生到人间,胎里自带的热毒,她的为人应该非常热情奔放,多情贪欲,因为她下凡的目的就是造历幻缘,男欢女爱,否则来人间作甚,规规矩矩在天上呆着岂不更好。可是和尚就坏透了,给薛宝钗量身定制了一副冷香丸,以此来压住薛宝钗心中的欲火,所以薛宝钗才会被称为冷美人,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这完全违背了薛宝钗下凡的初衷,所以癞头和尚等于坑了薛宝钗一世。

再来说癞头和尚对林黛玉的不怀好意,林黛玉在天上是绛珠仙草,因为要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所以甘愿下世为人,以泪水相还。故而绛珠下凡与神瑛侍者,薛宝钗等人不同,神瑛侍者、薛宝钗、史湘云、妙玉等这些人下凡就想谈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经历一次繁华岁月的生活,而黛玉下凡就是简简单单的报恩。但是你看癞头和尚多坏,先是想化林黛玉出家,林如海夫妇不同意便说“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人家林黛玉下凡就是来哭来流泪的,和尚偏偏要阻止黛玉报恩,这哪里是济世救人的高僧,简直是谤人妻女的秃驴。俗话说“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和尚与道士打着“何不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的主意,四处出击,为的就是把下凡历劫的这一些痴男怨女从拉回青灯古佛旁,心眼大大的坏了。所以癞头和尚,对宝钗对黛玉,从一开始都没有按好心,只不过薛家是商人出身,只知金钱,不知格物致知,所以才会听从宝钗的话,给宝钗配了冷香丸,这等于毁了宝钗下凡的目的。至于林如海夫妇毕竟是书香门第,知道和尚的话多半骗人,所以认为他疯疯癫癫不予理睬。故而林黛玉可以没有上和尚的当,可以如愿的“还泪”,如果真的按照和尚所说,跟着他出家,或者一辈子不见生人。试问绛珠仙子下凡的意义何在呢?所以说癞头和尚是红楼梦中最坏的人,坑了薛宝钗,还要坑林黛玉。


青埂峰下的鬼话


你好,我是国风,我来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天下的癞头和尚多的是,谁也没告诉你这个要化黛玉出家癞头和尚,就是那个开头的茫茫大士!也没说给宝钗海上仙方的秃头和尚就是那个癞头和尚!当然,咱也不排除菩萨有百相!但凡和尚就是那一个茫茫大士!




如下讨论楼主提的这个问题,红楼梦故事的人设,就是绛珠仙草转世的林黛玉以泪还情!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转世的薛宝钗,但显然在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之间薛宝钗只是一个可悲的配角!所以林黛玉的病是上世的宿孽!是由心而发,根本是无药可治的!即使是仙丹,治得了病也治不了命!所以,癞头和尚给她开出的药方第一是度了去出家,第二是永远在家里不许见外亲!只可惜林家根本没把这保命仙方当回事儿,自入了尘怨宿命!


至于薛宝钗,因为是发自身体上的病,所以,虽然难医,还是有药可医,和尚给了他一包药,而且告诉了他一个毫无用处又稀奇古怪的配方,(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另一层意思,并非是一二言可解)薛家人听信,并且配了药,所以薛宝钗的病算是有得救了!


并非是和尚只给了薛宝钗药方而没有给林黛玉!而是两个人都给了,薛宝钗采用了林黛玉没有采用!最后注定了林黛玉没命,薛宝钗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