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RPA“冰火兩重天”

新冠疫情的發生,給各行各業都按下了“暫停鍵”。

減薪、裁員、轉型......成為許多企業不得不選擇的辦法。在經濟下行時期,選擇更進一步,似乎有些“天方夜譚”。然而,這樣的事,的確在RPA這個行業中發生了,而且還不是孤例。

  • 2020年2月24日,來也科技宣佈完成C輪4200萬美元融資

  • 2020年3月16日,雲擴科技完成B輪融資,累計融資規模超過4500萬美元

  • 2020年3月,國外RPA廠商Ripcord宣佈完成4500萬美元B輪融資

據業內人士消息,四月份,也即將有RPA企業完成融資。疫情還沒結束,為何來也、雲擴反而逆勢斬獲千萬融資?

RPA融資,“意外”升溫

十布是一家RPA創業公司的CEO,在這個領域已深耕10年,對零售及TO C產品有著很長時間的研究,他堅信,使用RPA等自動化工具,是一種不可逆的趨勢。

“比如從事銀行的一些工作人員,每天就是做做Excel表格、貼貼發票,我覺得人其實不應該去幹這種很枯燥的事情,讓RPA做,還不會出錯。

據我觀察,現在的年輕人,素質高,他們傾向於用自動化的工具去解決問題,更喜歡做有創意的工作,疫情改變不了這個趨勢。”十布說道。

除了勞動力素質的普遍提高,新冠疫情、美國流感、東非蝗災等全球黑天鵝事件頻發,使得企業需要面對更多的生存危機,而在這些危機中,員工無法線下辦公,這也促使企業紛紛用RPA等自動化工具來降低災難來臨時的風險。

達觀數據在NLP領域頗有建樹,在此次疫情期間推出了RPA溯源機器人幫助地方政府防控疫情,並在疫情期間回訪了上百家企業客戶。

達觀副總陳文彬說:“大部分公司都希望引入一些新興科技,包括RPA、人工智能等技術,來打破內部的信息孤島,降本增效,提高用戶體驗和盈利能力。而疫情的發生,恰恰會讓更多的企業意識到無人辦公、數字化建設,以及RPA這種新興技術的重要性。

不管是勞動力素質的提高,還是企業對高效率的“渴望”,都是資本親睞RPA的原因。

當然,事件的發生並不是單一、孤立的。疫情期間獲得融資,更是由諸多因素合力促成。

據一位業內人士分析,來也和雲擴之所以得到融資,還得從它們各自深耕的“長處”說起。

愈發激烈的戰場

“長板理論”認為,偉大的公司沒必要每塊板都長,而是把一塊板做到極致。

特別是一個行業的初期,如果“長板”不夠長,企業連生存都是問題。

而說到長板,來也科技在技術和產品的打磨上,顯得十分亮眼。

2001年問世的“按鍵精靈”,被人們稱作是RPA的先驅。而如今來也科技的RPA產品團隊,就是當時創造“按鍵精靈”的那一批人。

來也科技還是國內最早一批做RPA應用機器人商城的“玩家”,去年該公司重點推出的UiBot Store(機器人商城),可以滿足多種辦公場景對RPA機器人的需求,實現“人手一個RPA機器人”的目標。

不僅如此,今年2月10日,前竹間智能CTO翁嘉頎(Phantom)加入來也科技擔任副總裁,加上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TO胡一川、高級副總裁褚瑞(原奧森科技CTO),來也科技已先後攬獲三名“CTO”高管。

目前,來也科技研已掌握文字識別(OCR)、自然語言處理(NLP)、對話機器人(Chatbot)、計算機視覺(CV)等多種AI能力,在交付給客戶的RPA機器人中,使用AI能力的佔比達到35%,讓RPA+AI不再停留於“紙面”。

而另一家獲得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兩輪融資的RPA企業——雲擴科技,它的“長板”是做高可用的企業級RPA產品。

據悉,雲擴的核心研發團隊主要來自微軟,具有十幾年桌面軟件自動化與人工智能研發經驗。從成立以來就一直專注於企業級智能RPA產品的研發,每年發佈一次重大產品升級,快速完成了“從0到1”的實踐。

“RPA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是雲化和智能化,雲擴在這兩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資源。RPA 雲化可以讓企業客戶採用RPA的成本更低,另外通過混合雲的模式提供更加靈活的部署模式。同時,我們也非常重視AI Inside,將OCR、NLP等人工智能技術內置到機器人中,讓RPA從簡單的規則執行變成能夠處理非結構化數據的智能自動化平臺。”雲擴科技CEO劉春剛還透露更多產品也將在4月10號通過線上直播正式發佈。

而據業內人士觀察,不管是來也科技的UiBot Store,還是雲擴科技正在推動的智能雲RPA,都大大降低了中小企業購買RPA的“門檻”,被認為是RPA在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升級的一個信號。

中小企業市場,亦是戰場,已然風起雲湧。

疫情之下,RPA“冰火两重天”

還有部分RPA企業選擇了在自己熟悉的行業中深耕。金融RPA、電商RPA等“行業+RPA”組合也並不少見。

比如「金智維」,有深厚的金融“背景”,希望成為金融行業RPA領軍者。

它本身是國內最大的證券軟件開發商「金證科技」旗下的子公司,在總公司的資源傾斜下,目前簽約客戶超過200家,其中金融科技企業便超過170家,更是獲得了「建設銀行總行」和「工商銀行總行」這兩張大單。

阿里雲RPA,則背靠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前期希望將電商領域的RPA服務“一網打盡”。

阿里雲RPA已在阿里巴巴集團內部“服役8年”,在內,服務過天貓、淘寶、螞蟻金服等部門;向外,還和上海用成等科技企業合作拓展新零售電商領域。

除了電商“背景”,阿里巴巴枝葉繁盛的“科技樹”,也是阿里雲RPA的優勢之一。相關技術全部自主研發,所有內部技術架構及SDK模塊均有阿里雲內部知識產品保護和正版授權,阿里雲RPA可以將所有的技術打包成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在售後這一塊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目前看來,在RPA這個賽道上,有的企業為了搶佔先機,已經“短兵相接”;而有些企業“廣積糧,高築牆”,正在為未來的市場爭奪積蓄力量。

RPA需要“降降火”

從資本角度看,來也科技、雲擴科技、藝賽旗、弘璣在B輪皆融資千萬美元,而當年的摩拜、OFO也不過如此;從市場角度看,Gartner在報告中指出,到2022年底,85%的大型和超大型組織將部署某種形態的RPA。這驗證了資本和市場是擁抱它的。

但同時,RPA企業在短時間內是否能盈利,仍受到人們的質疑。

以這個賽道中唯一上市的企業BluePrism為例,根據其2019年的財報(截止2019年10月31日),全年收入為1.01億英鎊,但銷售、管理、研發等支出費用1.82億英鎊,虧損高達7820萬英鎊。而從2016年至2019年,其財報一直顯示處於虧損狀態。

疫情之下,RPA“冰火两重天”

“這是TO B企業的普遍痛點,模式重從而導致運營成本高,同時難複製、難規模化。做中大客戶的週期長,而客單價也不是很高,這導致了部分RPA企業雖然營收能獲得100%的增長,但它整體是在虧損的。”業內人士指出。

此外,這個產業仍處於初期階段,項目失敗率高、售後維護頻繁,也都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德勤在一次調查中發現,在使用RPA的400家公司中,30%到50%的RPA項目在一開始便失敗了, 63%的RPA項目沒有按時交付。

而Genpact首席數字官Sanjay Srivastava則表示:“在這個行業工作5年的時間裡,在1000多個企業的機器人部署中,鮮有成功案例......機器人在工作中需要不斷的管理和維護。”

如今許多企業都在做store(機器人商店),希望將RPA SaaS化,將其做成通用場景。

但每一個企業的需求都千差萬別,為一個企業做定製化服務已是不易,服務好一個行業需要大量時間的積累,想要做成通用化產品自然更難。

而標準化的產品,或許能帶領RPA這個行業走向真正的繁榮。

結語

2019年上半年,整個中國的IT圈兒也沒有太多人瞭解RPA。可就在這短短的幾個月,RPA一下成了資本的寵兒、新興的風口。即使遇到“疫情黑天鵝”的狙擊,依然沒有擋住它“躍進”的步伐。

RPA的“火爆”歸根結底還在於資本的親睞,但資本是一把雙刃劍,來時百花爭豔,去時萬物凋零。

它是不怕火煉的真金,還是觸火即爆的泡沫,仍需時間來證明。

微信公眾號:雷鋒網AI金融評論、雷鋒網AI掘金志、雷鋒網AI科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