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舉報小學老師課堂上性侵。相對於性教育,家長更應學會傾聽

2020年3月20日,兩篇爆料帖文在網上熱傳,16歲女孩舉報10年前遭老師性侵。小莉在帖文裡對這位數學老師的性侵行為有細節性描述:“基本上每天有他的課,他都會叫我上講臺,重複這些行為,從一年級到四年級一直在侵犯我,五六年級的時候,把我叫到辦公室,坐在他的大腿上……我感覺好痛……”小莉說不要再摸了,對方雖然嘴上說知道了,但是並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

事後,由於是單親家庭,母親也經常不在家,小莉曾擔心說出來會捱揍,一直很壓抑地活著。直到今年3月18日,姐姐因為發現了小莉寫的信,才知道發生了這個事。

女孩舉報小學老師課堂上性侵。相對於性教育,家長更應學會傾聽

受害女生稱曾被任課老師性侵

這些年來,兒童性侵案屢見不止。我們多麼希望孩子能夠生活在美好的心境之下,生活在美麗的社會之中。今天,我不想談論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因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太多不可預知的問題,比如性侵、霸凌、自卑等等。解決這些的根本性方法,在於學會傾聽孩子,讓孩子對你無話不談。

如果父母只需要學習一種能力,那應該是傾聽。

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你無法正確地學會傾聽,那孩子就會越來越不願意把自己的事告訴你,即使以後他面對許多問題,依然會選擇自己獨自面對。父母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傾聽呢?

一、聽的時候:真誠傾聽,不做任何價值判斷

我要跟你們分享的黃金法則,是傾聽孩子,不做價值判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爸媽常常會困擾於孩子的一些所謂看起來不太正常的表現。例如會大哭,或者是莫名其妙的害怕,或者是發脾氣等等。

實際上,孩子這些所謂在父母眼裡不太正常的表現,背後都有很正當的理由。孩子很有可能是在表達他的情緒,或者是宣洩情緒。

他們在情緒上需要尋求幫助,所以在這個時候爸媽的傾聽,將是對孩子最好的關注和支持。尤其對於青春期內心非常動盪不安的孩子來說,爸爸媽媽不帶價值判斷的傾聽,更是能讓孩子建立溝通意願,搭建親子間信任的重要基礎。

女孩舉報小學老師課堂上性侵。相對於性教育,家長更應學會傾聽

關鍵點1:不要漫不經心地敷衍孩子

在孩子向你傾訴的時候,你要表現出洗耳恭聽的姿態,儘量讓孩子知道你在聽他傾訴。

不然,你就會聽到孩子抱怨:“想和父母交流,但他們總是看手機敷衍我,或者非常不耐煩地讓我走到一邊,壓根不想聽我說話。”

關鍵點2:不要過早詢問或打斷孩子

我們在聽孩子表達的時候,要抱著一種空瓶子的心態去聽,不要在心裡面去預留假設和設想。當孩子說的時候,我們要時刻覺察自己是否有忽視掉重要的信息,是否有打斷孩子。安靜的傾聽,能夠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傾訴環境,讓孩子能夠暢所欲言。

關鍵點3:不要批評孩子或給孩子提建議

很多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喜歡說教,他們會打斷孩子的話,著急指點孩子。如果你也這樣,我想說NO!

如果你帶有主觀思想去批評孩子的價值觀,這樣會放大孩子的錯誤。另外就是不要太過著急下建議,這會讓孩子覺得他不如你。實際上孩子在表述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梳理的過程,說不定等孩子自己講完了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女孩舉報小學老師課堂上性侵。相對於性教育,家長更應學會傾聽

二、說的時候:不要去談你的觀點,重要的是去表達對孩子的同理心

孩子在傾訴的時候,不僅僅是說事情,更多的是在進行情緒的表達,比如說發火、哭泣等等,這些情緒並不是孩子在針對我們。只是他在表達他的困境,希望從我們這裡能獲得情感上的支持。

這種支持就是同理心,就是你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緒,明白他的需要。這要求輪到你說話的時候,不要去談你的觀點,重要的是去表達清楚你自己的感受+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傾訴完,你要真誠的感謝孩子的分享。至於指點的事情,在孩子情緒得到平和後,再找合適的時機進行指點。

女孩舉報小學老師課堂上性侵。相對於性教育,家長更應學會傾聽

傾聽是溝通的先決條件。學會傾聽,是溝通的第一步。在親子教育的過程中更是如此,父母只有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裡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才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

從孩子的角度來講,孩子傾訴的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由環境和氣氛來培養。當父母能以平等的心態傾聽孩子訴說的時候,那麼,孩子就會從父母這裡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溝通就會變得順暢。

女孩舉報小學老師課堂上性侵。相對於性教育,家長更應學會傾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