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是情分還是本分?

寫在前面:醫護人員“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是情分不是本分。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是情分還是本分?

對於最近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我本著不懂就不亂說、不瞎說的態度,直到看到下面這兩個新聞。

第一條: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是情分還是本分?

相信你的朋友圈裡一定也有人轉發這樣的消息,消息真假暫且不提,朋友圈的轉發下往往伴隨著這樣的評論:“大過年的,給再多錢也不去”、“過年這個時候,給1200這樣的工錢也合理”

第二條: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是情分還是本分?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這句話最開始來自華科協和醫院的請願書中,是眾多投入到此次“戰疫”的醫護人員的誓言,這句話表達了他們對於此次“戰疫”必勝的決心與一路向前的勇氣。

醫護人員為了打贏這場“戰疫”,“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卻被很多人看成了理所當然。甚至以“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標準來要求每一個醫護人員。

在這裡我不禁要問一句:為什麼放棄春節休息去支援建設臨時醫院的民工們就應該拿比平時高的工資,而寒窗苦讀多年才能進醫院工作的白衣天使卻要求他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呢?(僅因此事作一比較,就像第一張圖說的,沒有廣大農民工群體,就沒有現在的城市,他們同樣值得尊敬)

“什麼?你是醫學專業的?在這種時候你怎麼不去醫院幫忙?”

“為什麼一個肺炎都治不好?”

“醫生護士憑什麼拿這麼高的工資,他們不是說不計報酬嗎?”

正是這些被鍵盤俠吐槽的醫護人員,他們放棄了春節輪休,放棄了回家過年,有些人甚至在回家途中毅然決然的決定返回醫院繼續戰鬥。

他們要面對的是一種全新的病毒,他們要承受超負荷運轉的疲憊,同時還要在各項醫用物資不足的情況下,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因為脫下制服,他們也是孩子的爸媽,老人的孩子,家裡的頂樑柱。

所謂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和死神搶人!

說到底,醫生護士也不過是一群普通人,也是靠著這份工作養家餬口。因為工作的重要性,他們有更高的精神信仰,他們以“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嚴格要求自己,但是你憑什麼要求他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有一句話說的好: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醫護人員正是在疫情爆發的時候,替我們堅守最後一道防線。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在這裡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孔子的學生,子貢遇見一個奴隸,一問是魯國人,子貢就花錢贖回了他,帶回魯國。魯國國君感謝子貢的見義勇為,要獎賞子貢,子貢說:這是我應該做的,不要獎勵!

孔子知道了徒弟子貢沒有要獎賞,非常生氣,嚴厲的教訓了子貢一頓。

孔子說:做好事也是要留名的,你這麼做是非常不對的,你這麼做,以後讓別人怎麼做呢?如果別人也買了奴隸回來,如果要獎勵,別人就會說,你看孔子的弟子都不要錢,你卻要,這就是一般人和聖人的區別。

那麼社會就會形成一股風氣。大家買回來奴隸,都不要錢了。這樣一來二去,既然買奴隸對自己的利益,有這麼大的損害。漸漸的就不會再有人買奴隸了。就會違背了國家政策,給社會帶來極壞的影響。

你為了宣揚一個人的道德,卻將整個社會風氣,帶到一個深淵中。

在現實世界裡,這樣的事無處不在。做好事,要不要留名?要不要獲得回報?如果,大家都不留名。那麼就會出現,一個人做了好事,對他自己來說和沒做一樣。而這件事情,肯定會耗費時間,精力,有時候可能是金錢。長此以往,就不會有人,再來做好事了。人與人之間就會變得冷漠。

如果,做好事,有獎勵。做好事的人,犧牲的時間,精力,金錢,能夠有回報。還會有表揚,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做好事,社會就會越來越好。

我引用這篇文章不言而喻。

最後的最後,希望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在完成他們的工作與使命後,獲得應得的回報。

也讓廣大的醫學在校學生,看到這個職業的光明未來。

今天天晴了,勝利還會遠嗎?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是情分還是本分?

(這張圖我叫它:“頭頂在下雨,前方是晴天”)

各位,早日安全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