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搶購大米的精神分析


朱大可:搶購大米的精神分析


新冠病毒引發的武漢肺炎疫情,二月中旬開始在全球蔓延,並在下旬引發第一輪搶購風潮,其標誌是大米和廁紙從貨架上消失。在紐約州拿騷郡的一家華人超市,我目擊了一群老年華婦搶購大米的場景。那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衝動,一輛手推車迅速被10個25磅(11.34公斤)的大米包所佔滿。當我用手機拍照的時候,其中一名老嫗似乎感到有些不安,對我叫道,我們是幾家合買的,不要把照片傳出造成誤解。

在另一邊,美國最便宜的超市好市多,出現了西人大肆搶購廁紙的風潮。貨架上的大包裝廁紙被一掃而空。短短數天之內,全球各國超市的廁紙全部告罄。

直到三月上旬第二輪搶購潮時,大米和廁紙以外的其它物品,例如麵粉、麵包和各種魚肉和蔬菜罐頭,才絡繹湧上人們的購物清單。

我們被鄭重告知,來自舊帝國的遺民搶購大米,而民主國家的民眾搶購廁紙。兩者顯然都跟人類消化相關——前者屬於入口,後者屬於出口。它們分別問候了消化系統的兩個端口。

我想在此回顧一下米對於中國人的重大意義。米是農耕文明的象徵,是人們抵禦飢餓、寒冷和恐懼的武器。在所有那些搶米者身上,依然殘留著這種古老而濃郁的農夫情結。


朱大可:搶購大米的精神分析


米是稻穀經清理、礱殼、碾糠後的成品,具有長橢圓形的細小形態,色澤淡黃,晶瑩剔透,帶著溫潤的光澤。新稻穀碾制的米燒熟後,還會發出誘人的香氣。用竹簍盛放的米,貼上寫有吉辭的紅紙,就是豐收和鄉村美學的最高圖樣。但米的生命活躍期是短暫的,在存放三個月之後,這種晶體狀形態和香味都將蕩然無存,轉入陳化、生蟲和黴變的程序。

根據一本叫做《水稻知識大全》的宣稱,水稻是僅次於玉米的第二大糧食作物。地球上以稻米為主食的人口最多,所以也是窮人的最大食物來源。全世界九成以上的稻米產於亞洲。在亞洲地區,“稻米”是“食物”的唯一象徵,而不是小麥和麵粉,儘管後者在中國北方和西部地區有廣泛分佈和應用。

鑑於米的重大意義,中國和印度展開了關於水稻起源的漫長爭執,從19世紀一直吵到今天,跨越了整整三個世紀。誰都指望這種重要發明(野生水稻馴化)花落本土。而在上個世紀,最先跨入現代社會的日本也加入了這場爭端,把秈稻稱為“印度型”,而把粳稻稱為“日本型”,而刻意省略掉“中國”這個名詞。這增加了中國研究者的焦慮。

此後,考古學和遺傳學都加入了這場曠日持久的爭論,最終,中國學者自豪地認定,野生稻最早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馴化為粳稻,而後傳到印度次大陸,通過跟野生稻的雜交,在恆河流域變性為秈稻,再回傳到中國南方。這個簡略的路線圖試圖向人們表明,中國人跟印度人在水稻上的貢獻,無非就是撲克牌中大小鬼的差異。


朱大可:搶購大米的精神分析


米最初是靈魂和宗教的象徵,道教最早的派系“五斗米道”,要求入道者繳納五斗米作為奉獻。但在此後的歲月裡,它竟跟肉身的苦痛捆綁起來,成為飢餓年代的記憶軸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無數次大米搶購風潮。而引發這種恐慌的原因有三種:嚴重自然災害(瘟疫、洪災、雨災、旱災、火災、蝗災)導致糧食短缺;戰爭導致封城斷路,貿易和運輸中斷,居民大量死亡;通貨膨脹和貨幣大幅貶值。

僅以近代以降為例:光緒初年的華北大旱災,因瘟疫和地震的加持,綿延四年之久,死亡人數達一千萬以上,搶米事件層出不窮;1910年(清宣統二年),中國湖南因水災而導致糧食歉收,米價飛漲,由此爆發長沙搶米風潮;1939年8月,上海米價從每擔14元飆升至42元,引起了全市性飢餓恐慌,貧民成群結隊搶劫米店和運米車,形成搶米風潮;1948-1949年發生遍及中國大陸的搶米風潮,更是教科書級的事件。1959年,四川滎經縣餓死一半人口,凰儀公社武裝部長李文中,率領民兵和饑民持槍搶劫國家糧庫大米,史稱“滎經搶糧案”。

所有這些不勝枚舉的例證,都在試圖告訴我們,基於農業文明的數千年塑造,人與米之間已經建起堅韌的生命聯盟,正如嬰兒與乳汁的關係。任何一種可能切斷的威脅,都會引發巨大的恐慌。中國人之戀米,猶如人類之戀母。

中國饑民對於米(粒)的微妙感受,也許可以透過阿城的《棋王》獲得——

“有一次,他(指小說主人公“棋王”王一生)在下棋,左手輕輕地叩茶几。一粒幹縮了的飯粒兒也輕輕地小聲跳著。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將那個飯粒兒放進嘴裡,腮上立刻顯出筋絡。我知道這種乾飯粒兒很容易嵌到槽牙裡,巴在那兒,舌頭是趕它不出的。果然,呆了一會兒,他就伸手到嘴裡去摳。終於嚼完,和著一大股口水,咕地一聲兒嚥下去,喉節慢慢地移下來,眼睛裡有了淚花。”


朱大可:搶購大米的精神分析


王一生顯然是饑民的代言人,但他跟米的關係,沒有越出底層消費者的角色。他是遊戲寓言裡的部件,而蘇童的長篇小說《米》,才是關於米的寓言。在這部流氓小說裡,逃荒的農民五龍,乘坐火車流徙到城市,從底層逐步爬上幫會的頂端,最後又帶著潰爛的肉身,乘坐裝滿大米的火車迴歸故里。他是中國人“大米情結”最狂熱而無恥的代言者。

在五龍看來,米是世界上最聖潔的事物,正如聖經食物“嗎哪”(Manna)。他為此設計出各種以肉身親近它的方式——咀嚼生米、赤身裸體躺在米堆裡,在米堆裡造愛,並盡其可能地佔有最大數量的稻米。米是五龍的最高崇拜物,是他耗盡生命所捍衛的農夫神話。

不僅如此,在五龍的暗黑界裡,米是家園、床笫、權力、金錢和女人的總體性象徵。當他走向毀滅之際,米又是埋葬他的棺槨、泥土和大地。他的生命始於大米,也終於大米。五龍的神話雖然已經在死亡中幻滅,但他代表的那個寓言,卻站立在米世界的盡頭,為每一位鄉村懷舊者指點迷津。

當代中國人的大米情結源於饑荒,那是一種不可抹除的創傷記憶。基於大米擁有飽滿的碳水化合物,它成為抵抗飢餓的象徵性符號。一旦產生大饑荒的條件成熟(瘟疫、戰爭、颶風、洪水、地震或其他),飢餓恐懼症就會再度發作。這種病症的唯一療愈方式,就是大數量地佔有大米——把它們購買回家,秘密陳放在地下室、閣樓或儲藏室裡,再加上一把堅固的鐵鎖。

搶米者不只是米的消費者,而是它的信徒和守望者。他們攜帶民族基因和創傷記憶移民到世界各國,把地域性的搶米行為,放大為一種世界性景觀。沒有任何疫苗能夠預防這種皇城根饑民的陣痛式發作。疫情揭發了這種潛伏的靈魂疾病,向我們展示出它背後的悲痛歷史。(未完待續,下篇為《廁紙的精神分析》)


本文圖片皆來自互聯網

上傳與管理:傑夫

————————————————————————————————————

朱大可:搶購大米的精神分析


首部中篇小說集《字造》《神鏡》《麒麟》

朱大可:搶購大米的精神分析


首部長篇小說《長生弈》

朱大可:搶購大米的精神分析


一個東方式情愛解構文本

歡迎各位網友訂閱《文化先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