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樂:懷揣民族繪本夢的90後“畫家”

烏日樂:懷揣民族繪本夢的90後“畫家”

凜冬將至,但我們的心裡,依然有春天。我們的心靈,依然會因為絕對而純粹的美好,而顫動,哪怕這些美好,是那麼的微小。今天我們帶來兩本小書,外在靜默內在滿溢,希望這些溫暖的詞語和畫面,這些花兒,小鳥,草地和精靈,可以陪伴你,度過那些寒冷的日子。

乌日乐:怀揣民族绘本梦的90后“画家”

活潑卡通的形象、充滿童真的畫風、趣味十足的機關,每一頁都吸引著小朋友們的眼球,這是一個 “防疫知識我知道”兒童繪本視頻,先後被“學習強國”“包頭教育”“英雄達茂”“青春百靈”等公眾號轉載發佈,點擊量超過四萬。該作品出自一位90後蒙古族美女。烏日樂,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學碩士,2013年參加工作,是達茂旗蒙古族幼兒園的一名幼師。

工作時間,她用繪畫給孩子帶來愛和驚喜。走進達茂旗蒙古族幼兒園漢小二班,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手工製作的表情牆,形狀各異的剪裁,大眼萌萌的表情,使原本空蕩蕩的教室瞬間顯得特別生動。“這個表情牆都是我利用孩子們午休的空隙用紙片製作的,孩子們一覺醒來那叫一個驚喜,都開心極了。”烏日樂笑著說。原來,漢小二班的環創基本上都是在紙盒上進行的創作,真可謂是“變廢為寶”。烏日樂當時正好剛裝修完房子,想到傢俱的包裝紙有很大的利用空間,她就都拿過來佈置了教室。每個幼兒教室裡有生活區、益智區、美工區、閱讀區、建構區、娃娃家六大區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娃娃家。在一個完整的小廚房裡,油煙機、煤氣灶、鍋碗瓢盆、洗菜池等,都是用紙盒子做的,不僅精美還富有童趣。哈斯圖雅老師說:“烏日樂總是能和小朋友們玩到一起,更像好朋友一樣。”2016年烏日樂當上班主任,三年後她送走了第一屆小朋友。作為畢業禮,她為每一個小朋友都畫了一張卡通像,畢業典禮那天裝在禮盒裡送給了他們。烏日樂說:“因為不可能讓小孩子們安靜的坐下來當模特,只能拍張照,拿回家畫,因為怕畫不完,每天都要畫到凌晨一兩點鐘,總算畫好了,一個都沒落。”

乌日乐:怀揣民族绘本梦的90后“画家”

疫情期間,她用繪畫安撫孩子。烏日樂說:“當疫情發生的時候,看到很多單位的同志在各小區門口值班,有的在寫文章鼓勵人們,更有些白衣天使逆行衝往疫情前線。而我們身為教師卻只能在家乾著急。”這時,孩子們不能如期上學也不能出去玩耍,小小願望無法實現,難免出現煩躁情緒。很多家長因為無法用“孩子的語言”講清楚原由而很著急。每每聽到家長反映說孩子在家哭鬧的消息時,烏日樂就想著怎樣用一種富有童趣的方式給孩子們解答問題,安撫住小朋友。她開始琢磨,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訴小朋友疫情是什麼。她想到了繪本,篩選出適合的內容,將內容轉換成卡通畫,對其進行各式各樣的小機關設計,一週後,終於做出來了。她趕緊製作成小視頻發給家長。塞音吉婭的媽媽發來視頻說:“烏老師製作的繪本,寶貝特別感興趣,都不用我們給他講,就能把大致意思說起來,特別好。孩子也不再哭鬧著總想出去玩了。”不僅如此,烏日樂還免費為原創歌曲《相信》製作配圖,截至目前,已經制作了10餘幅關於防疫知識作品,其中包括沙畫、馬克筆畫、線描畫、繪本等。

乌日乐:怀揣民族绘本梦的90后“画家”

面對未來,她用繪畫為孩子構築夢想。從10歲開始學習畫畫的烏日樂,在這20年當中,從未中斷過,始終如一的堅持著。當被問起學畫畫的初衷時,她說:“小時候的糖紙都很好看,吃完總要學著畫一遍,媽媽發現我的興趣後就讓我學了畫畫。”繪畫始於興趣,但現在已不僅僅是興趣所在,更是一份責任所使。烏日樂告訴筆者,作為一名幼師,現在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能讓學齡前的孩子們更加快樂的學習。烏日樂說:“繪本,是學齡前兒童中最受歡迎的大眾圖書,但是我們蒙古語的繪本少之又少,所以就覺得應該向這個方面努力。”

目前,烏日樂正在製作第一本蒙古文原創繪本,也是他第二本原創繪本,她說:“我不太喜歡做重複的事情,喜歡變著花樣做一些新東西,或許就是這樣的觀念讓我不斷的去嘗試新鮮事物的吧。”

圖:巴達日其其格

美編:蘇喜豔

合成:蘇喜豔

一審:蘇喜豔

二審:道日娜

終審:黃海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