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解讀:半部論語治天下

看到這句話,想來諸君第一反應都是這是昔年北宋趙普的故事,至於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這個需要交給考據大家去論證了,筆者是有心無力,在筆者看來,既要從歷史分析,也要從具體環境分析,在此僅就個人理解闡述一二,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原創)解讀:半部論語治天下

明明德於天下,儒家最高追求


首先,從儒家歷史傳承來看。明明德於天下是儒家最高的追求,這一點在大學一書中闡述的非常清楚,而論語作為一種具有實踐性的記錄書,給後世儒生一個行為準則,一個努力前進的方向,或者說是指明瞭方向,但儒家一直以來沒有成為顯學的緣故,很簡單就是一點,沒有實踐經驗,雖然孔子當時很多弟子都牧守過一方,但這些從政經驗恰恰沒有流傳下來,具體怎麼做不知道,所以儒家在漢初一直沒有成為顯學,甚至成為一種誇誇其談的空談誤國之說,這也是為什麼漢武帝讓儒生去守邊的緣故,在這裡作為儒家,應該說欠張湯一個道歉,張湯用儒家雖有其功利之心,也可以說是掛羊頭賣狗肉,但不可否認張湯凡做事扯著儒家大旗的行為,為儒家從幻想理論家逐步走向現實,走向民間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也是儒家能夠成為顯學的基礎,也可以說到此為止,儒家才算是解決了自身最大的問題,好空談無實操,這也就是獨尊儒術的基礎,至少在筆者看來,這就是儒家的興起。


(原創)解讀:半部論語治天下

兵強馬壯者皆可王之!


其次,從北宋初年大環境看。北宋立國於唐末亂世之中,立國於兵強馬壯者皆可為王的亂世之中,怎麼樣能夠讓政權鞏固,讓天下人心穩定,這是擺在宋朝統治者面前最要緊的問題,為此,趙匡胤和趙光義兩兄弟不約而同地仿效了漢武帝故事,在建立政權、消除威脅、一統天下的同時,如何在天下人心中建立一個精神皇帝成為了新的問題,為此,可以說是舊瓶裝舊水,連湯都沒有換,直接一如漢武帝用董仲舒一樣,直接用儒生趙普,順便宣揚一下儒家,用儒家忠孝網羅天下人心,如此而已。


(原創)解讀:半部論語治天下

人心引導是關鍵


最後,治天下非論語,而是人心。人心思定,人心向善,主要看如何去引導而已,這一點論語不得不的說是很成功的,其蘊含的很多智慧,特別是倫理和道德觀念,給予世人行為準則,也可以說有些道家無為之治的意思在裡面了,人人皆如龍,人人皆君子,天下何有不可治?

綜上為筆者一家之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