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獨攬大權,連殺三個皇帝,是忠心耿耿?還是被逼無奈?

宇文護(513年-572年4月12日),字薩保,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鮮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顥第三子。南北朝時期北周權臣。

此人獨攬大權,連殺三個皇帝,是忠心耿耿?還是被逼無奈?

宇文護早年跟隨宇文泰與東魏多次交戰,屢建戰功,歷任都督、徵虜將軍、驃騎大將軍等職。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病逝,臨終將權力移交給宇文護,宇文護接掌國政。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禪位於宇文覺,建立北周。封大司馬,進爵晉國公。北周建立後,宇文護專政,三年內連殺宇文覺、拓跋廓、宇文毓三帝。名臣趙貴、獨孤信對其掌權不滿,暗中策劃將其除掉,事敗後紛紛被害,北周政權穩定下來。

宇文護也升任大冢宰,總領左右十二軍,一時間權傾朝野,成為北周的實際主宰者。武成二年(560年),宇文護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為帝。保定三年(563年),宇文護又命柱國大將軍楊忠聯合突厥東征北齊,圍攻洛陽,因北齊援軍趕到,無功而返。伐齊的挫敗,使宇文護在北周的威望大為降低。宇文護自西魏恭帝三年(557年)到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前後執政十五年之久,對北周王朝的穩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此人獨攬大權,連殺三個皇帝,是忠心耿耿?還是被逼無奈?

宇文邕吸取兩位兄長的教訓,表面上與堂兄相安無事,任其專權。暗中卻在慢慢積聚力量,尋機誅護。建德元年(572年),宇文邕決心剷除宇文護。宇文護從同州返回長安,宇文邕便與他一同來見太后,宇文邕一邊走,一邊對宇文護說:“太后年事已高,但是頗好飲酒。雖然我們屢次勸諫,但太后都未曾採納。如今兄長入朝,請前去勸諫太后。”說著,又從懷中掏出一篇《酒誥》交給宇文護,讓他以此勸說太后。宇文護進到太后居處,果然聽從宇文邕所言,對太后讀起了《酒誥》。

他正讀著,宇文邕舉起玉珽在他腦袋上猛地一擊。宇文護跌倒在地,宇文邕忙令宦官何泉用刀砍殺宇文護,何泉心慌手顫,連砍幾刀都沒有擊中要害。這時,躲在一旁的宇文邕同母弟衛公宇文直跑了出來,幫忙殺死了宇文護。

此人獨攬大權,連殺三個皇帝,是忠心耿耿?還是被逼無奈?

誅滅宇文護勢力,是周武帝宇文邕一生中的大事。它使宇文邕避免了走短命皇帝的老路,把北周從內亂傾軋中解救出來。宇文護被殺後,北周的大權才真正開始掌握在宇文邕手中。宇文邕除去了心頭之患,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在父親宇文泰所建立的基礎上,終於使原來弱於北齊的北周,轉弱為強。隨後將宇文護的兒子、兄弟及親信斬盡殺絕。誅殺宇文護之子宇文會、宇文至、宇文靜,以及伏侯龍恩、大將軍萬壽、大將軍劉勇等人。大赦天下,改元建德。

此人獨攬大權,連殺三個皇帝,是忠心耿耿?還是被逼無奈?

在誅殺宇文護及其親信後,宇文邕削弱大冢宰的權力,規定六府不必總聽於天官大冢宰,使它的權力虛化,以加強皇權,又改諸軍軍士為侍官,表示軍隊從屬於皇帝和國家化。再取消兵源的種族限制,一境內凡男悉可為兵,大大擴充了軍力。又限定地方行政長官與其僚屬的關係,以防止地方上的私人化。為了使兄弟諸王發揮輔助的作用,建德三年(574年)正月,宇文邕冊封柱國齊國公宇文憲、衛國公宇文直、趙國公宇文招、越國公宇文盛、滕國公宇文逌等兄弟為王爵。

誅殺宇文護,是宇文邕一生重要的轉折點,使得北周權力又回到皇帝手中,翦除了專權勢力,宇文邕大刀闊斧的改革,削弱大冢宰的權力,通過休養生息,滅佛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國力,一舉滅了北齊,統一了中國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