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廁紙被瘋搶?


為什麼是廁紙被瘋搶?

摘要:當前的經濟學和心理學研究解釋了廁紙引發的暴力和歇斯底里。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各地的超市都有廁紙被搶購一空。更糟糕的是,關於人們因廁紙而打架甚至暴力的視頻在網上瘋傳……

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呢?

艾迪·林寫道:“讓我們搞清楚一件事:廁紙危機是愚蠢的。為什麼人們要在一場影響呼吸系統而非腸胃管道的傳染病流行期間囤積衛生紙呢?最重要的是,你不能吃衛生紙,你不能喝衛生紙,你甚至不能用它來給你的汽車加油或給你的房子供暖。它是一種單一用途的產品,不適合這種情況,但人們在超市過道里為它打架。”

這個解釋不能完全說明問題。

儘管許多人認為這種現象表明了人類的“愚蠢”,但目前經濟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有多種經濟和心理機制導致了這種“售罄”。

罪魁禍首是一種被經濟學家、心理學家和政治學家稱為從眾效應的社會現象。正如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所寫的那樣,從眾效應(或傳染效應)是一種現象,在這種現象中,思想、行為和趨勢的傳播速度隨著其他人採用這種趨勢的速度而加快

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媒體。我敢打賭,如果沒有關於廁紙的文章發表,現在就不會有“廁紙危機”了。然而,一旦人們有了“下次需要廁紙時卻找不到”的印象,每個人都衝到超市去買廁紙。第一個這麼做的人可能是不理性的,但如果每個人都認為其他人會覺得廁紙會售罄,那麼在某種意義上,每個人都是理性地採取相應的行動。

因此,這種現象很容易用經濟學來解釋,或者更準確地說,用博弈論來解釋。這可能看起來像是一種“集體非理性”,但如果每個人都擔心其他人開始囤積廁紙,那麼他們開始購買廁紙是有道理的。

訴諸理性的新聞報道和文章可能行不通。他們發送的唯一信息是危機,因此導致更多關於圍繞廁紙而產生的歇斯底里。每多一篇報道,去買廁紙似乎就更加合理。因此,暴力和歇斯底里不足為奇。顯然,非理性行為往往可以被合理化。最近的經濟學和心理學研究將這種效應解釋為從眾效應的一個簡單例子。


References

Veit, W., J. Dewhurst, K. Dolega, M. Jones, S. Stanley, K. Frankish, and D. C. Dennett (forthcoming). The Rationale of Rationalization.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注:本文有對原文進行增刪。)

翻譯:花甲

審核:唐詩

來源:Psychology Today《Why Toilet Pap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