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均】說茶葉

茶葉和啤酒、牛奶、咖啡、豆漿、骨頭湯、可樂等一起被譽為世界六大健康飲品,其中以茶葉的生產飲用歷史最為悠久,大約已經有三千多年了。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茶葉大致可以分為紅茶、綠茶、青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等六種,目前綠茶以其色綠、香高、味濃、形美而受到人們的普遍青睞,所以綠茶基本能夠代表中國人茶葉文化價值的取向,也符合生態環保的綠色世界潮流。

【全均】說茶葉

茶葉和菸酒一樣既是一種生活日常用品,也是人們的一種嗜好品,有人偏愛其一或其二,還有人對三者都愛,愛好一旦變成嗜好,就會根深蒂固,就會融入人的血液乃至於骨髓,形成一種生理需要乃至於精神依賴。菸酒易於成癮也對身體或多或少都會構成危害,而茶葉就不同了,沒有人會說喝茶有害健康。如果說吃飯是為了滿足人的生命需要,那麼喝茶就是為了滿足人的一種更高級的生命需要,是補充人體微量元素的需要,是提升人的精氣神的需要。

【全均】說茶葉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的重要性和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早已被這句大眾俗語道破。並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茶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還會越來越重要。商南有一句俗語說:“寧可三日無鹽,不可一日無茶”。為什麼不能一日無茶,其中有著太多的理由,但最重要的一條無非是人吃了五穀雜糧、肉蛋葷腥之後精神被太多的物慾所充塞,體內有太多的昏濁汙垢需要清理,不喝茶無異於是酒囊飯袋,是行屍走肉,喝了茶就會覺得身輕體健,就會覺得神清氣爽,才能找到人之所為人的那種感覺。

【全均】說茶葉

茶葉好喝樹難栽,商南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商南本不產茶,是張淑珍等一大批科技知識分子和廣大茶農經過四十多年的艱苦努力才種植生產成功的,他們在其中所付出的心血汗水和巨大代價是一般只喝茶的人所難以想象的。茶葉是一種嬌貴的植物,移栽的成活率很低,用種子直播如果沒有合適的土壤和水肥條件也很難成活。張淑珍在水溝的亂墳堆裡無意間發現了九棵茶樹,由此發展到商南現在的千山萬壑被十萬畝茶樹披上了綠裝,這是何等的壯舉,何等的奇蹟?

【全均】說茶葉

且不說人們是怎樣把一座座荊棘叢生,頑石成堆的荒山整成了梯田,也不說那一叢叢新綠是怎樣從泥土裡長出來的,就說那一片片嫩葉是如何從採茶女人的手裡,到了人們的杯子裡。在母系氏族社會,女人因為擅長採集而佔據主導地位。在現代社會,女人擅長採集的天性在茶園裡得到了集中體現,不管是少女還是婦女,她們在採茶中和男性比較起來無一不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她們的採茶動作是那麼的自然嫻熟,是那麼的和諧優美。每到春季,萬綠叢中穿梭的女人的身影是那麼的美麗,哪怕她是一個容顏被歲月侵蝕殆盡的老嫗,但在採茶的勞動中她也是美的,因為她用勤勞的雙手為人們奉獻出的是一碗碗沁人心脾的綠湯。茶園裡偶然也會見到男人,但那種笨手笨腳和慢條斯里是在讓人不敢恭維,也不忍卒看。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是女人採擷了那一片片綠色的春意,是女人撐起了茶葉的一片山河,是女人為中國茶文化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為不採摘的茶葉老化在樹上是一錢不值的,沒有女人的烹製,那茶葉也必然是寡淡無味的。

【全均】說茶葉

長在樹上的茶葉全憑天工造化和人工的適當調理,其形態品質並沒有什麼太大差異。但經過炮製以後的茶葉就大不相同了。好的茶葉色澤翠綠、條索緊結、香氣濃郁、口味甘甜。特別是現代製茶工藝通過高溫熱風殺青,將茶葉細胞裡的硬粒物質軟化破碎,再經過精心理條,沖泡以後茶葉可以在杯子裡叢叢直立,幾乎達到了把青葉復活的效果。而低檔工藝做出的茶類似於幹鹹菜,就像一個蠢笨缺乏靈性的人一樣,糊里糊塗,猥瑣不堪。人們常說:茶禪一味,禪是一種虛無空靈的精神境界,而茶葉可以幫助人們達到這種境界,修禪很難,喝茶卻很容易,但要喝出境界,喝出禪味卻也很難。人總是在不斷地追求著,到底要追求什麼,其實無非是“名、利”二字,如果真正能夠淡泊名利,淡化物慾,萬物皆是茶,處處可通禪。

【全均】說茶葉

黃全均:男,漢族、70後,曾用名黃全鈞、黃全軍,商南三角池人,筆名一貫(取一以貫之之意)。自幼酷愛讀書,浸淫文字數十年,曾研習老莊、孔孟等書籍,略有心得。身處黨和國家體制之內,得主流政治理論教誨和哲學思想薰陶。文風乾淨質樸,倡導正義,關注民瘼。曾在《金絲峽》《山泉》《商洛日報》等報刊及《政協文史資料》《商南民間故事大全》《商南古山寨》等專輯上發表散文、小說、詩歌等50餘篇,20餘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