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第22場新聞發佈會:6位基層一線戰疫者講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南陽第22場新聞發佈會:6位基層一線戰疫者講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3月25日,南陽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南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第二十二場新聞發佈會,來自基層一線的黨員幹部群眾,講述他們親身經歷的戰“疫”故事。

南陽第22場新聞發佈會:6位基層一線戰疫者講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主持人:周衛忠 (市委宣傳部新聞發佈辦主任)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歡迎出席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第二十二場疫情防控專題新聞發佈會。今天的新聞發佈會的發佈人都是來自基層一線的黨員幹部群眾,講述他們親身經歷的戰“疫”故事。首先,請允許我逐一介紹一下她們。他們是:

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醫療專家組副組長、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黨強先生;

市城管局環衛處幹部張楠女士;

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民警黃瀛女士;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記者柏伴雪女士;

臥龍區武侯街道孔明社區黨支部書記

郭峰先生,

志願者孫甜先生。

下面,首先請承載著病人的希望,與病毒一路廝殺,用生命呵護生命,最美逆行者黨強醫生分享他的抗疫故事。

南陽第22場新聞發佈會:6位基層一線戰疫者講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黨強

大家好,我是中心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黨強,非常榮幸在此跟大家分享我的戰疫故事。

1月23日,我被任命為南陽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專家組副組長,負責協調全市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療工作,也是,中心醫院最早一批投入疫情救治工作的。每天不分晝夜奔走在各縣區會診疑似病人,每次會診都在十幾個小時以上,面對這種具有高度危險性的未知疾病,我深知自己身上責任重大,同時下定決心:一定要戰勝它。

2月1日,我參與了一例重症患者的搶救,患者劉某病情突然惡化,氧飽和度降到60%,隨時會出現心跳驟停,需要立即進行氣管插管使用呼吸機機械通氣。由於在插管過程中,病人嗆咳會導致病毒瞬間噴射,這一操作醫務人員感染風險極大。在院呼吸科、感染科、重症醫學科等經驗豐富業務骨幹醫師通力配合下,順利完成了手術,沒有發生感染的情況,患者的病情經過搶救也穩定下來,我墜在心裡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

2月4日立春,南陽首個重症治癒患者在我院出院了。當大家送他走出隔離區。隔著玻璃門向我們揮手告別,又深深地鞠躬時,讓我們參與救治的人倍感欣慰,付出得到了回報。而南陽首例重症患者治癒,增添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大家加油!

2.14日情人節,我有了新戰場,醫院決定成立新的隔離病區。我立即請纓,承擔這份重任。

2月29日,隨著最後兩位患者在我院治癒出院,南陽成功清零。望著空空的病房,我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如釋重負的放鬆,也有對共同奮戰在一起的兄弟姐妹的不捨。疫情再次檢驗了我們所有醫護工作者!不叫苦、不喊累,扛得住、打得贏!無論肆虐的病毒如何兇險,我們都會挺身而出,擋在疫情面前,奮戰在第一線,用血肉之軀築起新的萬里長城,做最美逆行者,踐行醫者誓言!

主持人:周衛忠

黨強醫生是始終堅守一線,在住院確診病例患者全部治癒出院,本人剛剛結束隔離期後,又回到日常工作崗位上的。正是有了他們的努力,才確保了患者早日康復,謝謝黨強醫生。下面,請勇於克服困難,默默守護家園的環衛處幹部張楠,來和大家講述一線環衛工人的抗疫故事。

南陽第22場新聞發佈會:6位基層一線戰疫者講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張楠

大家好,我是南陽市城市管理局市環境衛生管理處綜合辦公室主任、環衛管理科科長。在抗擊疫情阻擊戰中,我們中心城區5000餘名環衛職工始終堅守崗位,抓抗疫,保運行,維護了城市環境乾淨整潔,確保城市生活的有序運轉,做出了城市管理部門應有貢獻。

疫情期間,我一邊安排單位值班執勤,認真組織返鄉人員排查上報,加班印製宣傳標語、宣傳單,為大家購置口罩、手套、體溫計、酒精、84消毒液,還要為晚上值班人員做後勤保障。同時,我起草制定疫情期間做好全市環衛工作的方案措施,督導落實環衛常態長效管理措施,尤其要加強環衛作業過程滅菌消毒工作;我組織過3次“無死角、無盲區、全覆蓋”全城消毒行動,這項行動很繁瑣,要提前發佈消毒公告,規劃作業路線,準備消毒劑,集中人員、車輛等,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行動,2月2日,通知車輛人員下午5點鐘到市環衛處機關集中加裝消毒劑,2點鐘接到電話運輸消毒劑的車輛因為外地車牌被卡在高速上,當時很著急,寫了緊急請示,經上級領導積極協調,消毒劑才按時到達,保證了活動按計劃進行。 環衛工作多數時候是“圍著垃圾打轉轉”,疫情期間,環衛工作不僅是髒和累,更增加病毒感染的風險。我不定時通過各級環衛部門微信工作群,推廣防疫知識、工作動態和疫情信息提示,引導環衛系統幹部職工理性認識疫情,不恐慌不害怕,不信謠不傳謠,科學防治,保持隊伍穩定,保持管理工作常態長效。

主要感受:環衛工作很平凡,也很偉大,守護著城市的美麗,守護著人民的健康。國家住建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劉李峰的在新聞發佈會上說“環衛工作者不僅是城市的美容師,也是這次疫情的逆行者”,得到這樣的肯定,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疫情防控期間,我市很多熱心公益的人士和企業為環衛工人捐贈了一大批防疫物資,在此,我想代表廣大環衛工人向他們表示感謝,這不僅是對我們工作的支持,更是對我們工作肯定。所以,我們的工作有價值,我們感到很自豪。

最想說的一句話:人人都是城市主人翁,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需我們共同締造。

主持人:周衛忠

感謝張楠的講述,正是有了您們一定要守護好自己家園的樸素信念和身為環衛人的神聖職責,讓我們的城市迎來了春天的芬芳。下面,請夫妻雙雙向“疫”而行,堅守崗位60余天,用行動踐行著公安民警“為人民服務”錚錚誓言的民警黃瀛介紹她的抗“疫”故事。

南陽第22場新聞發佈會:6位基層一線戰疫者講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黃瀛

大家好,我叫黃瀛,是南陽市公安局特警支隊的民警。疫情阻擊戰打響時恰逢春節,我與愛人半年團聚的夢終成泡影。我一邊帶孩子一邊值守崗位,心中無數的感動溫暖著我,使我度過艱難的時刻。

我丈夫是遠在四川的一名戒毒民警。大年三十早上,我突然接到通知,要求全警停止春節輪休返崗執勤,我面對黨旗寫下請戰書,毅然奔向火車站卡點。那天,他正坐在來看我的火車上,接到通知後,火車還未到站,他也就近返回單位,開始在工作崗位上60多天的封閉執勤。我們雖不能像別人那樣攜手相行,但我們的心是相通的。

為了守好火車站這第一道防線,我和戰友們日夜堅守。穿防護服不方便上廁所就少喝水,沒有地方吃飯就蹲在地上,來回奔走腳上磨了泡就多穿一雙襪子,不停提醒喊話嗓子啞了就含顆潤喉片,橡膠手套致手部過敏就多抹點護手霜,室外天冷就貼幾個暖貼-----兩個月,我們確保了無一例確診和疑似病例進入市區。

有件小事對我觸動很大:那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深夜,我執勤時遇見一名30多歲的男子拎著行李在站臺上失聲痛哭,詢問得知該男子在外打工、常年未歸,這次回家看望突患重病的父親,而且很可能是最後一面了,按規定疫區人員只能返程但是他那邊也回不去了。看著他無助的樣子,我一邊勸導一邊彙報,將他妥善安置到城區的封閉隔離點。該男子走時給我深深鞠了一躬,那一刻,我特別思念我的愛人、我的孩子,才真正體會到,能與家人和親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的。

主持人:周衛忠

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正是有了向黃瀛這樣千千萬萬逆行者的堅守,才有了我們現在抗疫大好形勢,真誠祝願您和家人早日團聚。謝謝黃瀛。下面,請堅實信念,逆向而行,戰鬥在抗疫報道一線,向公眾講述抗擊疫魔戰鬥的媒體人柏伴雪,來分享她的抗疫故事。

南陽第22場新聞發佈會:6位基層一線戰疫者講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柏伴雪

我是南陽報業傳媒集團的記者。非常榮幸能夠和大家進行分享。在這次“戰役”中,有個飽含溫度的詞彙:逆行者。很多人覺得,新聞工作者也是其中一員。而我卻覺得,更準確地說,我們應該被稱為與“逆行者”同行的人。所謂記者,是謂記著!記錄時代,守望社會。而這次“記錄”讓我感受尤為深刻。

我們都知道,南陽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轄市,又是勞務輸出大市,毗鄰湖北,疫情防控形勢異常嚴峻。第一時間,南陽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

1月25日,大年初一早上8點,我們取消假期,應徵入列,投入戰“疫”。作為媒體人,海量信息讓我們對疫情更加了解,因此也多了一份畏懼。然而,新聞人的職責,就是在發生公共事件的時候,衝在一線,發出聲音,回應關切,引導輿論!這次戰“疫”尤為如此。

大年初一,下午,南陽召開第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我們的現場直播頃刻間瀏覽量便突破10萬人次。權威信息的及時發佈澄清了不實傳言,讓守在家的人們不至於成為信息的孤島。留言區,很多人深表感謝,並叮囑我們注意防護。那一刻,崇高使命和無畏精神在我們心中油然而生。

為了配合群防群控工作,我們製作推送了抖音作品“緊急提醒 戰‘疫’關鍵 切莫出門”。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產品發佈後僅僅10個小時,瀏覽量已突破1億3千萬人次。大家紛紛轉發、留言,稱讚作品說理透徹,一定自覺配合,不出門!看到這個沉甸甸的數字和熱乎乎的留言,我們更加覺得宣傳工作使命光榮,意義重大。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大家都在用實際行動去詮釋著那份最初的新聞理想和情懷!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我們的記者深入一線源源不斷地發回報道,後方編輯加班加點夜以繼日編輯製作。從1月26日至3月18日晚8時,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出版南陽日報188個版、南陽晚報276個版,刊發消息、圖片2130餘篇(幅),發佈公益廣告22個版面,雲日報5期,手機報45期。所屬各新媒體開設“抗擊疫情 黨媒擔當”“防控進行時”“決勝疫情防控 展現南陽擔當”“復工復產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等專欄,無斷檔式刊播各類文字、圖片、短視頻、H5等稿件56533條,總點擊量約86億人/次。真正實現了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

回想起來,這些報道彷彿一部南陽戰“疫”的史詩,記錄了我們這座城市的不屈與力量。我們常說,經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對我們這座城市,和這座城市中的所有人來說,那一個個被震撼、被感動、被激勵的瞬間,最終匯聚成了心懷家國、眾志成城、攜手並肩的精神力量,讓我們充分認識並堅信,在未來的日子裡,這份力量將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無堅不摧。

主持人:周衛忠

新聞記者這個職業,往往在危險來臨的時候,他們選擇了堅守和逆行。時常聽到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在一線報道,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謝謝柏伴雪的介紹。下面,請拄著雙柺,克服身體不便,與同事們合力築起阻斷疫情蔓延的堅強堡壘,被群眾們親切的稱做“雙柺書記”的郭峰書記分享他的抗“疫”故事。

南陽第22場新聞發佈會:6位基層一線戰疫者講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郭峰

我是臥龍區武侯街道孔明社區黨支部書記郭峰。至今,我和我的戰友們已經在自己的崗位上連續戰鬥了接近70個晝夜。

我們社區有居民6400餘戶、19300餘人,包含兩個城中村,500多個體戶,360多個法人單位,家屬樓院27個,無主管家屬樓院佔有三分之二,空掛戶、流動人口比例大。通過大量艱辛繁瑣的工作,從開始階段的宣傳發動,到入戶信息排查;從科學有效的進行卡點設置,到居民的生活物資配置,以及社區環境衛生及消殺,社區黨員、幹部都始終衝在最前邊,當看到卡點同志即便受了委屈,依然耐心講政策,講疫情,看到卡點同志強忍淚水,還會去幫助他們把生活物資送到家裡;當看到我們這些值守的同志們吃著泡麵,看到同志們冒著雨雪天氣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群眾由過去不理解、埋怨、爭吵,變成了對我們工作無聲的支持。

今天,能夠來到這裡,與媒體的記者朋友們近距離交流,我是拄著雙柺來的。在疫情防控期間,雙柺是我身體的支撐,我帶著這副柺杖走街串巷,做好我這個社區書記的本職工作,恪盡職守。但是,我最大的支撐是來自我的戰友們,是那些所有參與疫情防控的黨員、群眾,還有我親愛的廣大社區居民,關心、幫助我們,正是他們給了我最堅強的後盾和最強大的精神支撐。在孔明社區疫情防控期間發生了很多故事,那些溫馨的畫面和感人的瞬間在我的腦海裡一幕幕的浮現,正是通過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孔明社區至今是安全的,社區居民的身體健康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和我的戰友們,我們共同守護著南陽,舍小家,為大家,為守護共同的家園,為了成千上萬個安穩的家庭,我們必定全力以赴。

主持人:周衛忠

郭峰書記之前和我交流時曾經說過,剛開始做這項工作時,心裡也特別恐慌,但想到自己是黨員,自己不幹,誰幹,幹起來就不怕啦。謝謝郭峰書記。下面,請忙碌在戰“疫”一線,勇挑重擔,心中始終有一團火,個個都是熱心腸的志願者孫甜,講述他的抗“疫”故事。

南陽第22場新聞發佈會:6位基層一線戰疫者講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孫甜

疫情發生之後,我積極響應鄧州團市委的號召,成為一名逆行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青年志願者。作為鄧州“編外雷鋒團”“雷鋒抗疫先鋒隊”隊長,我和隊裡的青年志願者一起,為鄧州18個鄉鎮78個基層村組卡點送去了防疫物資和食物。部分隊員主動加入自己家門口的社區執勤卡點,協助社區做疫情防控工作。我們還自願集資,購買了菜農滯銷的100噸蔬菜,製作成“雷鋒愛心蔬菜包”,送到鄧州22個鄉鎮5000餘戶貧困戶、低保戶家裡,和市區12個小區、4個廉租房小區。讓大家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疫情期間,新鮮蔬菜是武漢人民最期盼的!鄧州“編外雷鋒團”“雷鋒抗疫先鋒隊”先後籌集資金20餘萬元,為武漢捐贈了150噸新鮮蔬菜。為了加快蔬菜採收進度,我們組織了180餘名青年志願者,分頭到6個鄉鎮採收蔬菜。白天採收完後,晚上連夜裝車,送達武漢。從武漢發來的數十封感謝信,是對我們青年志願者最大的肯定!

在南陽,像“編外雷鋒團”“雷鋒抗疫先鋒隊”這樣的志願服務組織還有很多,廣大青年志願者忙碌在戰“疫”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奉獻著青春力量。

主持人:周衛忠

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時刻都閃耀著身穿紅馬甲年青志願者的身影,他們的行動讓我們看到並相信,年輕一代一定能守護好我們的家園,守護好我們的未來。感謝孫甜的介紹。

下面進入和記者交流互動的環節,提問前,請各位記者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下面開始提問。

南都晨報記者:這次疫情對我們媒體人來說,也是一次大考,疫情發生時正是春節假期,但是全市媒體人始終戰鬥在疫情一線,為公眾傳遞著黨和政府聲音,作為一名記者,在你做過的宣傳報道中,最能打動和對你觸動最大的一次採訪是什麼?

南陽第22場新聞發佈會:6位基層一線戰疫者講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柏伴雪

有幸作為記者的代表,來分享一些疫情期間的報道故事,我感到非常榮幸。其實,整個疫情期間,我們一直實行的24小時值班制,而激勵我們所有新聞工作者高負荷運轉,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其實,正是心中那份熾熱的新聞理想與情懷。因為社會需要我們,所以我們義不容辭地深入一線,用鏡頭和文字去記錄,去呈現,去傳遞感動。其實,無數次,先感動了自己。記得在2月6日我們推出的現場雲直播“記錄!靜默的力量”採訪過程中,一位同事突然間就淚如雨下。疫情突襲,城市彷彿被按下了暫停鍵,昔日熱鬧的街頭寂靜得彷彿電影中的畫面。我們走過醫院、交通卡口、街道社區,看到的是默默奮戰,用最質樸的堅守,為我們守衛家園的逆行者們,感受到的是民眾在後方靜靜支持的無限期待,那刻的南陽熟悉又陌生,脆弱又堅強。當時,同事許久無語,止住淚水後說,無限感傷地說,我希望這座屬於我們的城市趕快好起來!趕快好起來,這是她的希望,更是我們所有人的希望。而在採訪中,我們清晰地看到,這份希望之光,是匯聚於無數份凡人微光。面對大考,這種披堅執銳、並肩作戰、守望相助、與子同袍的精神,感人至深。那一刻,讓我們感受到了南陽的“溫度”,更感受到了南陽的“力量”。

河南日報記者:在此次抗擊疫情戰鬥中,作為一名志願者,努力去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請談下你參加志願者的初衷是什麼,此次志願活動,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南陽第22場新聞發佈會:6位基層一線戰疫者講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孫甜

我是鄧州團市委招募的疫情防控青年志願者,也是鄧州編外雷鋒團的成員。鄧州是中國第一雷鋒城,我深受雷鋒精神的薰陶,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始至終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和自我價值的昇華!我記得一名被幫助過的貧困戶說的話:“疫情這麼嚴重,還掛念著我。我一定好好幹活兒,今年必須脫貧!”那一刻,我意識到了志願服務的價值所在。當親眼目睹了醫務工作者、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的“逆行”守護和默默付出時,覺得他們才是最偉大的。

經過這次戰“疫”,看到那些被自己幫助過的人,聽著那些感謝話語和流露出的感激目光,深深的烙在了心裡,更加堅定了我做志願服務的信心!

大河報記者:在此次抗疫阻擊戰中,所有重要卡點和場所都能看到你們戰鬥的身影,你作為一名女性,與男性一樣一直堅守在疫情一線,克服著種種困難,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你堅守下去?現在你仍然在一線堅守著,你現在最想對家人說的是什麼?

南陽第22場新聞發佈會:6位基層一線戰疫者講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黃瀛

首先,我想說是警察也是血肉之軀,有喜怒哀樂愁,作為女同志更會流淚、想家。但是人民警察的職責,讓我在疫情面前不能退卻。群眾的滿意和肯定是我們能夠捨棄家人,毅然逆行、無悔付出的不竭動力。

如今我和我的戰友們,已經連續在防控一線堅守了60余天,作為一名妻子、一名母親,此刻,我特別想念我的愛人、我的孩子,我是多麼的想和你們在一起啊,但是作為一名人民警察,我想告訴和我一樣堅守崗位我的愛人,我將和你繼續履行警察職責,疫情不解除,決不言成功。我想對我的孩子說,原諒媽媽此時不能陪伴你的身邊,待到戰疫勝利時,媽媽再好好陪伴你。我相信,我們全家相聚的那一刻不會遠啦。

南陽網記者:作為城市社區工作者,雙腿行動不便,你在此次戰“疫”鬥爭中遇到的最大挑戰和困難是什麼?是如何克服這些問題的? 

南陽第22場新聞發佈會:6位基層一線戰疫者講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郭峰

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對轄區內住戶個人信息的精準排查和居家隔離人員、社區人員生活物資調配。要說最大的挑戰是來自於心理上的恐慌和對個人身體方面的顧慮。疫情發生時,按照上級疫情防控有關要求,我們對所管理社區的住戶進行了信息排查,為他們配送生活物品,並對區域環境進行消殺。在當時做這些工作要冒著極大的被感染風險,讓誰去做這些工作都是一個大挑戰。在起初的入戶排查中,我是黨員,我不上誰上?當我拄著雙柺衝上去時,所有的問題就簡單了,幹就完了,沒有那麼複雜。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做社區環境消殺的時候,穿著雨衣,帶著口罩,拄著雙柺,強忍股骨頭壞死帶來的劇痛,背上的噴霧消殺設備裡灌滿了藥,壓迫著我的雙腿,我就是在一步一步的往前挪啊。正因為我的身先士卒,社區各卡點黨員幹部、志願者主動服務群眾意識不斷提升,“四包一”,“五戶聯保”政策得到落實,群眾生活服務保障等困難問題得到解決。問題解決了,疫情防住了,服務跟上了,群眾滿意了,我的心也就踏實了。

映象網記者:你好,中心醫院作為全市定點救治醫院,在疫情發生最嚴重期間,你作為呼吸內科主任醫院業務骨幹,你的壓力大嗎?你作為醫療救治組副組長,全程參與確診病例的會診和救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在與病人面對面密切接觸中,你是怎麼樣去避免我們的醫護人員出現感染,把他們每個人平安地帶回家裡呢?

南陽第22場新聞發佈會:6位基層一線戰疫者講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黨強

壓力還是很大的,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一個是救治方面的壓力,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人類未知的新發疾病,疾病的病因、傳播途徑、治療方案等均不確定,我們在治療中依據的診療方案也在不停的更新完善中,特別是我院作為重症患者的定點收治醫院,大量的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在我院治療,病情重,病情變化快,死亡率高,這對我們的診治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家屬多數處於隔離期,在電話溝通中,我們也體會到患者家屬迫切想了解病情及期待親人康復的心情,深知每個患者對其家庭的重要性,傾盡全力救治每名患者;第二個方的壓力在於院感防控,我深知新冠病毒傳染性和致病力,在救治患者的同時,必須採取有力的防控措施以避免醫務人員感染。決不能讓戰友們倒下。

主要採取以下幾個方面避免醫務人員感染。1、崗前培訓,每一位進入一線的醫務人員均通過了醫院的院感知識培訓及考核;2、嚴格執行隔離病房的各項制度,隔離病房分為三個區域,清潔區、緩衝區、汙染區均有相應的管理制度,避免交叉感染,3、合理排班,分班輪換,避免醫務人員長時間工作;4、在市指揮部協調下,醫院聯繫9家賓館作為一線醫務人員休息場所,同時嚴格紀律,單人單間,避免聚集。

南陽廣播電視臺記者:這次疫情對城市環衛工作是一次重大考驗,請介紹下,作為環衛處管理科負責人在作好疫情防護和協調處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最大的困難什麼?你們是如何解決的?

南陽第22場新聞發佈會:6位基層一線戰疫者講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張楠

最大的困難是防疫物資緊缺,中心城區647公廁、64座生活垃圾中轉站、8000多個果皮箱、1000多輛垃圾收運車輛,每天需要多頻次地滅菌消毒,需要的消毒劑遠遠超出日常庫存數量。5000多名環衛作業人員時時處處與生活垃圾、糞便等城市廢棄物接觸,口罩嚴重不足,存在安全隱患;一線作業人員較平時相對減少,在做好常態長效管理的同時,消毒作業量增加,工作顯得更加瑣碎繁重;一線環衛工人普遍年齡較大,抵抗力差,屬易受感人群,且日常習慣,麻痺大意不注重個人防護,管理壓力大增。

應對措施:積極協調,通過省住建廳、省環衛協會等,儘量拓寬採購渠道;主動對接市總工會,市紅十字會等,接受多方捐贈;對系統內現有物資登記造冊,科學分配,傾斜一線;加強防疫基本知識宣傳普及,加大機械作業頻次,減少人力勞動強度;嚴格防疫操作程序、標準,更加謹慎、更加嚴密地開展各項生產作業,最大限度降低風險。

主持人:周衛忠

媒體朋友們,剛才為我們講述動人故事的六位基層黨員幹部群眾,只是全市堅守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廣大幹部群眾的縮影。在這次疫情大考中,我們看到了基層黨員幹部群眾在關鍵時刻勇於擔當,與廣大人民群眾一道,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匯聚成為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我們相信,只要齊心協力,團結奮戰,必將很快迎來勝利的曙光!今天的發佈會就到這裡,謝謝你們,也謝謝記者朋友們,發佈會到此結束!(河南法制報記者 王海鋒 實習記者 劉震 包宛陽 根據發佈會錄音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