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磕碰≠100%安全!其實孩子在幼兒園裡的磕碰也是一種成長

幼兒園裡的安全問題是最受關注的。從孩子入園的那刻起,老師們的神經都是繃緊的:保證孩子不離開自己視線,保證地面乾淨無水,桌椅的邊邊角角也要處理好,防止讓孩子受傷。



雖然幼兒園極盡全力保護孩子的安全,但是孩子天性活潑、動作協調性差,難免還是會有一些磕磕碰碰,面對這些小“意外”,我們該怎麼辦?零磕碰真的可以給孩子帶來安全成長嗎?

小磕碰大學問

當我們在談論幼兒園安全時,往往會將孩子的受傷遷怒到老師的照顧不周,認為是老師沒有全方位照看到孩子造成。

殊不知學齡前的孩子,本身就精力旺盛,需要不停地活動和探索,加上肢體控制還不十分熟練,出現磕碰是十分正常的。

而若因為擔心孩子受傷就剝奪孩子自由活動的權利與探索的天性,這樣的“安全”對孩子來說也是種折磨,對孩子成長也絕對是弊大於利的。


零磕碰≠100%安全!其實孩子在幼兒園裡的磕碰也是一種成長

會讓孩子膽子越來越小
磕碰本身不可怕,家長過激的態度才可怕。

家長應該都注意到,很多時候孩子磕碰之後,因為受傷比較輕,有的毫無感覺,有的哭兩聲就繼續玩耍。

孩子本身對磕碰、疼痛這些事情是有一些忍耐度的,但是如果家長反應過度,情緒激動或者大聲斥責他人,會讓孩子覺得這是件特別可怕的事情。

為了防止這種可怕的事情發生,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膽小,不敢冒險,不敢探索,不敢和小夥伴玩遊戲。這對孩子社交能力和性格發育傷害非常大。


零磕碰≠100%安全!其實孩子在幼兒園裡的磕碰也是一種成長

會讓孩子學會推卸責任
如果發生了磕碰,家長就在孩子面前去埋怨老師,斥責學校,孩子會覺得,自己磕碰受傷,完全是別人的錯,和自己沒有關係。

這樣的處理方式,很容易讓孩子學會把責任都推卸給別人。

所以家長一定不要衝動,先搞清楚事情原委,而且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學校和老師。

最重要的是藉此機會告訴孩子哪些事情是有危險的,讓孩子慢慢學會保護自己。

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合群
為了讓孩子絕對安全,阻止孩子參加同齡人之間的“危險”活動是家長的殺手鐧。

但是孩子之間的社交就是在跑跳玩耍這些家長眼中的“危險”活動中完成,限制孩子的這些活動,孩子只能和同齡人越來越遠,社交能力也無從培養。


零磕碰≠100%安全!其實孩子在幼兒園裡的磕碰也是一種成長


環境的安全並不是真的安全,相反,因為被過度保護,因為身心發展受到壓制,當孩子面對環境時他並沒有分析、判斷、適應環境或躲避危險的能力。

如何處理幼兒園裡孩子磕碰?

小傷口,不在意

如果看到孩子身上有些小傷口,但是並不礙事,孩子也沒有出現情緒異常等,那簡單幫孩子處理下傷口就可以了,至於受傷的原因可以不追究。

孩子情緒異常,先問原因

如果孩子受傷之後出現哭鬧、害怕、不願意上幼兒園等情況,那在處理完傷口之後問一問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沒有搞清楚事情之前一定不要下定論。

理解為前提,寬容很重要

孩子在家,幾個大人看護,也無法避免孩子的磕碰,何況在幼兒園裡,一個老師要看護很多孩子。
如果孩子受傷情況不嚴重,對待老師的態度要以寬容為主。不僅可以教會孩子對他人寬容,也會讓老師非常感激,接下來會對孩子格外上心。

孩子受傷最難過的是老師

每天早上入園,當老師從家長手上接過孩子時,就已經把他當成自己的寶貝,傾注了全部的愛。孩子在幼兒園裡發生磕碰,最心疼的就是老師,他們恨不得受傷的是自己。接下來,我們聽聽幾位老師的心聲:


零磕碰≠100%安全!其實孩子在幼兒園裡的磕碰也是一種成長


零磕碰≠100%安全!其實孩子在幼兒園裡的磕碰也是一種成長


零磕碰≠100%安全!其實孩子在幼兒園裡的磕碰也是一種成長

老師的話 -
成長路上的磕絆傷疤何嘗不是孩子的盔甲?每一次磕碰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成長處理得當可以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家長請儘量放鬆心態對於幼兒園裡的小磕碰不必誇大也不要視而不見愛與保護很重要但也要給孩子放手成長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