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不宜過度關注“小紅旗”和“零新增”

抗擊疫情不宜過度關注“小紅旗”和“零新增”

一個風控大伽,一定是一個平衡高手

三月,全球抗疫進入下半場。上半場的中國,在醫務人員忘我拼搏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階段性成果,交出了滿意答卷。疫情地圖上,全國很多省區多日出現“零新增”,紛紛插上了“不紅旗”,這說明這些地區疫情抗疫效果顯著,值得驕傲。但是最近出現過度關注“小紅旗”和“零新增”的現象,筆者覺得有點走偏。“零新增”和“零容忍”是兩碼事,我們對抗疫期間的主觀惡意違規甚至違法,我們當然持零容忍的態度。但對那些境外新冠軍病例的個案輸入,則屬於全球疫情大暴發導致疫情傳導的客觀規律所致,對此我們應當理性對待。前幾天鬧的沸沸揚揚的所謂“毒王”事件,信息所見,當地群眾同仇敵愾共同聲討,各類媒體推波助瀾,一時間,當事人彷彿成了十惡不赦的“人民公敵”。

其實唯病毒才是人類的共同敵人。那些違規當事人,或自私任性、或當局者迷,或過度緊張,總之原因是複雜的,其行為是人們難以理解的。當事人固然有責,其責可究但罪不當誅。旅遊者回國、留學生返鄉、華僑迴歸故里,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都可能帶來疫情輸入性風險。面對這些個案風險,我們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抓狂,對破壞“小紅旗”和“零新增”者,過度進行集體討伐甚至人身攻擊,很容易引發群體對立,甚至人為造成一定程度的社會割裂,這對疫情管控毫無益處。

大家珍惜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這種心情本無可厚非。但面對於全球性的疫情災難,更應該秉持科學態度。疫情發展至今天,世衛組織已經宣佈為全球大流行,風險級別調至最高級。這說明此次疫情威脅是對全人類生存的威脅,需要人類攜手應對。“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全球疫病大流行的情況下,疫情傳播和擴散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我們之前剛剛經歷過疫情的侵害。


抗擊疫情不宜過度關注“小紅旗”和“零新增”

同舟共濟 抗擊疫情

問題不在於“疫情倒灌”風險本身,而在於我們是否對這種倒灌風險作好了準備。“鄭州毒王”“北京毒王”等個案事件,放在全球疫情大暴發的大環境中,則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即使沒有前期出現的郭某李某,肯定也會有王某趙某,這是風險本身的規律所致,不值得大驚小怪。

在疫情大流行環境中,任何組織或個體都無力單獨應對風險,即使是實力雄厚的國家或地區,完全阻止疫情傳播事實上也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籍於前階段我們取得了顯著抗疫成果,在現階段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今天,我們還是獲得了喘息和休整的機會。但是疫情尚未結束,抗疫任何依然十分艱鉅。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還應該常態化,利用得來不易的休整機會恢復經濟和日常生活秩序,也應當上升到日程。疫情傳導不可避免,但必須把疫情風險控制在最低級別,至少要控制在我們可容忍的範圍之內,我們需要拿出一定的資源和精力,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不惜一切代價企圖消滅風險是徒勞的,過度追求“零新增”抗疫效果也是極端的表現。

筆者以為,過度關注所謂“毒王”事件實無必要。毒王事件充其量只是某種形式的風險暴露,如果能夠從個案風險暴露中,發現我們疫情風險防控體系的漏洞和不足,並且能夠及時找出辦法彌補這些缺陷與不足,真正做到“早發現、可追蹤、早隔離、早治療”這套中國特色的抗疫邏輯能夠實現,這對我們的抗疫過程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寬容當事人是緣於我們的自信,接納風險是因為我們信奉科學。

武漢地區先行暴發了疫情,全國人民經過苦戰兩個多月,終於控制了疫情,取得了寶貴經驗。這些經驗不只是醫療和情感方面,更應該在思想層面好好總結,思想財富才是最有價值的永恆。面對疫情,我們恐懼焦慮、苦悶彷徨甚至狂躁不安。疫情當中,各種情緒各種思想激烈碰撞,慶幸的是我們經受住了考驗。歷過激烈的衝擊和磨礪,團結、信任、奉獻、感恩,成為了這一時期的主旋律,這是我們取得的寶貴思想財富,這種財富不只對抗擊疫情有用,對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和日常生活會持續發揮作用。尤其在下一階段的抗疫和復工復產平衡過程中,這些思想同樣會暴發出巨大的能量來。

抗擊疫情不宜過度關注“小紅旗”和“零新增”

恢復經濟和抗擊疫情 兩大戰場我們都輸不起


不畏浮雲遮望眼,大疫當前我們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歐美疫情呈集中暴發之勢,疫情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全球疫情有失控的風險。我們疫情防控的形勢依然嚴峻,情況也更加複雜。抗擊疫情到了關鍵的節點上,任何認識上的偏差都可能導致不可預期的危險後果。成熟的思想定力是戰勝疫情的關鍵因素。

至於“小紅旗”和“零新增”,不必過多關注。能夠插上小紅旗“摘帽”更好,“零新增”沒實現或被打破,也屬正常波動。風險波動本就是正常的,片面追求所謂“山河一片紅”的效果,可能是政績工程的產物,思想一旦走向極端,極易引發謊報或者瞞報等事件,西方世界的前車之鑑值得我們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