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绣——针尖上的活化石

“马尾绣”,源自水族古老的手工艺绝活,也是2006被收录于第一批国家非遗名录的手工技艺之一。因族人们采用原始的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使得“马尾绣”这一技艺传播范围较小,加上其高难度的刺绣技术,造就了这一工艺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迄今为止,“马尾绣”拥有上千年的传承历史,是现存的最古老的刺绣工艺,在刺绣界享有“活化石”的美称,是研究水族刺绣文化、水族民族风俗最有利的考证素材。

马尾绣——针尖上的活化石

马尾绣

一直以来,水族女同胞们从7—8岁就开始学编织马尾绣,创制图案,15岁时基本掌握了马尾绣的制作方法。水族人民以刺绣的方式,寄予美好生活的希冀与向往,也表达着水族人民的那一份淳朴与单纯。水族刺绣十分丰富,不同地区的水族在掌握同一技法上有粗犷与精细之分,在掌握不同的技法上也各有所长。刺绣工艺有挑花、绣花、补花等,针法有马尾绣、平绣、十字、打籽、乱针刺。但是最有难度的,还是“马尾绣”!

马尾绣——针尖上的活化石

马尾绣

“马尾绣”,顾名思义,以马尾毛作为主要原材料。经科学佐证,选择马尾作为绣线是极其聪慧的选择——马尾毛,具有纤维长、拉力强、耐磨耐湿,不易折断等优质特点,这是目前无论是人造还是天然的其他材料都无法取代的原因所在。所以选用马尾作为刺绣材料,使打造出来的刺绣品可以长期保存,刺绣布不易损坏腐蚀的原因。

马尾绣——针尖上的活化石

马尾绣

极其复杂的制作流程,让“马尾绣”更具价值感与收藏价值。其制作步骤分为以下六个步骤:马尾线—固框作图——“填心”—镶边—订“金线”—装订。在三根马尾和丝线在出手工的揉搓下,一根根马尾绣线制作而成;作画,则是全凭绣娘们脑海里的图案,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就在绣娘们的笔下一气呵成;再经过彩色丝线“填心”,刺绣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最后经过镶边、装订等工序收尾,一幅幅生动形象、丰富立体的刺绣作品就在绣娘的巧手下呈现出来。

马尾绣——针尖上的活化石

马尾绣

如今,在创新精神的推动下,“马尾绣”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布上做绣”,而是结合现代工艺进行融合创新,创造了“皮上刺绣”这一特色工艺。相对于传统“布绣”而言,“皮上刺绣”因为材质的更换,所以“皮上刺绣”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这不仅要求绣娘刺绣手艺娴熟,还要求绣娘更加细腻。

马尾绣——针尖上的活化石

马尾绣

“皮上刺绣”工艺,不仅保留了古老的“马尾绣”的刺绣工艺,还给“马尾绣”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让“马尾绣”走进大众视野,让“马尾绣”渗透到人们的生活角落,也让这一非遗技艺得以传承与延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