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與民辦養老院:當初痛快聯姻的,如今99%想離婚

自2016年國家衛計委提出「醫養結合」發展模式後,參與醫養結合型養老項目的社會力量越來越多。

然而,在這條路上,有人完美融合越走越精彩,也有人終於漸行漸遠、直至分離。

從痛快聯姻到恨不得「離婚」,有一所公立醫院和民辦養老院的結合經歷充滿戲劇性

公立醫院與民辦養老院:當初痛快聯姻的,如今99%想離婚

公立醫院A是一所公立醫院,以中西結合形式發展老年病科,是省級重點專科,堪稱高富帥。

民辦養老院B是一家民辦養老院,有床位450張,規模在當地頗有名氣,也算小家碧玉。

或許確認過眼神,公立醫院A與民辦養老院B很順利地確立了“婚姻關係”。

婚後,TA們相約發展醫養結合模式,於是風風火火地合作成立了養護中心。

這個計劃,是為了構建集醫療、養老、康復、護理於一體的全方位服務模式:

公立醫院與民辦養老院:當初痛快聯姻的,如今99%想離婚

醫療方面依託醫院強大的醫療保障支撐,設立若干醫療科室,並對老人開展健康評估,建立健康檔案,同時根據護理等級進行分級管理和根據老人實際需求進行動態管理;

養老服務方面由養老院設立養老事務管理科,通過宣教“健康養生、文化護養”的理念,推行中西結合的養生服務;

康復服務方面,讓專業康復隊伍對院內老年人進行一對一個性化功能訓練和康復理療;

護理服務方面,聘請資深照護師和經驗豐富的養老護理員組成照護團隊……

一系列措施,只為有效解決養老院不便就醫、醫院不能養老的問題,為老年人提高生命質量。

公立醫院與民辦養老院:當初痛快聯姻的,如今99%想離婚

然而,一切美好都沒能環環相扣,公立醫院A和民辦養老院B如火如荼的「婚後計劃」實行沒多久,一連串的問題讓TA們傻眼了:

1、齊抓共管,協調難度足以勸退院長

相對於普通養老機構的審批和運行,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需要接受以上多個部門的監督和管理,這種部門間的交叉重疊管理很容易形成利益紛爭、責任推諉、溝通協調不暢的局面,造成政策執行不統一、相關政策落實難等問題。

此外,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屬於獨立的經濟主體,存在利益衝突,協調難度可謂「勸退院長」。

2、尷尬定價,要麼嫌貴要麼嫌不夠貴

該養護中心的收費標準為月均費用5000元左右,而該省服務水平較好的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月均費用在5000元~10000元之間。

這對收入來源較少、收入水平不高的老年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導致眾多老年人即使需要這些服務,也會放棄前往專業的養老機構。

3、人才稀缺,轉型只存在深深的腦海裡

當下,養老機構工作環境相對艱苦、待遇不高、職業發展空間不大,醫學專業畢業生普遍不願到養老機構工作,人才招不進、留不住的問題十分突出。再加上人員流動性較大,護理隊伍不穩定,“斷層”現象嚴重。

養護中心受運營成本的限制,一般會僱傭未經專業培訓、沒有專業護理知識的中老年女性護理員進行老年人的照護工作。

而其所做的工作只能看做是一般的看護,缺少針對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特別是失能、失智老年人的身體保健、心理調試及康復指導等知識培訓。

因此,也嚴重削弱了養老機構的醫療和護理功能,阻礙了養老機構朝醫養結合方向的轉型和發展。

面對這些猝不及防的問題,公立醫院A和民辦養老院B不禁暗自神傷:

聯姻雖易,醫養結合不易,何處解「婚契」?


分享到:


相關文章: